中药别总是趁热喝_清肺热的中药

【www.zhangdahai.com--合同范本】

  喝中药,大多数人总是喜欢趁热喝,认为只有趁热喝药效才最好。其实这种做法是比较片面的。   中医认为,不仅疾病分寒性和热性,药物也分寒性和热性,假如把汤药根据药性热服或冷服,那么治疗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中药都要求温服,有不少汤药是要放凉了再喝的。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仅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有3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用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如艾附暖宫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四逆汤、小建中汤,以及附子、干姜、肉桂、小茴香、人参、杜仲、鹿茸、狗脊等中药均宜温热服用。
  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如清营汤、白虎汤、清胃散、导赤散、清瘟败毒饮、化斑汤、六一散等及生石膏、知母、栀子、龙胆草、大黄、芒硝、寒水石、冰片、牡丹皮、黄柏等。南方常喝的凉茶都是晾凉了再喝。
  总的来说,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的宜热服。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
  出现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口舌生疮、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为热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腹冷痛、形寒肢冷、水肿、舌淡、苔薄白等为寒证。
  在中药方剂中,还有个小窍门。叫做“汤”的多数需热服,而叫做“饮”的多数需要凉服。因为古语中汤和饮本身就是有温度区别的。此外,还应根据服药季节及患者体质状况决定。如寒冷季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久病体衰的患者宜将药液温服。
  (来源《家庭医药》)

推荐访问:中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hetongfanben/2019/0402/5094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