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肿瘤一定要切除吗_乳腺肿瘤现代诊断技术新进展

【www.zhangdahai.com--活动方案】

  摘要: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有一定差异,通过对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边缘、包膜及内部变化进行检查并对比各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认为B超、钼靶、病理学是目前诊断各种乳腺肿瘤应用较广及有较高诊断价值方法。
  关键词:乳腺肿瘤;诊断;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421-02
  
  乳腺是女性的一个重要器官,乳腺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及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世界上使用尖端科学如卫星定位神经网络等技术来研制诊断肿瘤的仪器,使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率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现就有关乳腺肿瘤诊断技术新进展综述如下。
  
  1 乳腺自查与临床的触诊技术
  
  1.1 自查
  目前推荐妇女掌握正确的自我检查方法,自查发现异常后到医院进行复查,可作为早期发现乳腺肿瘤的一种经济而方便的方法。一些资料证实,乳腺肿瘤自查和非自查效果比较:自查组5年生存率75%,病死率下降30%,肿瘤分期92%为Ⅰ~Ⅱ期;非自查组5年生存率57%,肿瘤分期为Ⅱ~Ⅲ期。可见自查的重要性[1]。
  1.2 临床的触诊技术
  将竖条样与特殊运指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触诊技术(Mammacare方法)其对>1cm的肿物敏感性约占70%,可用作普查与诊断, 对于无症状的乳腺肿瘤是经济而实用的手段。将视诊与触诊结合检查效果会更好,视诊是观察受检者乳腺是否有皮肤凹陷、水肿、乳头溢液、乳头糜烂、乳头上举或内陷、乳腺局部的隆起等乳腺肿瘤的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2.1 乳腺X线平片检查
   乳腺X线摄片检查是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方法,乳腺癌在X线摄影的征象是致密肿块或毛刺状肿块、微小钙化灶和结构紊乱,其他的间接征象包括皮肤皱缩、乳头内陷和血管增加。对乳头溢液患者的乳腺X线平片也很重要,可以发现乳腺导管扩张为管状或分支结构的扩张,最常见于乳晕下区域双侧、对称性扩张是典型的特发性导管扩张症的表现。单侧乳腺导管扩张并随时间间隔而变化、微小的钙化等可以是乳腺癌的唯一的征象[2]。应对这些病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诊。
  �虽然乳腺�X线平片检查对乳癌的筛查有重要的价值,但其漏诊率高,为10%~15%。尤其是乳腺比较致密而病变小、密度较低时出现假阴性,这类患者常需联合高频B超检查或MRI提高诊断率。
  2.2 乳腺CT检查及CT激光成像
   CT检查既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又可以反映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但是CT的检查不能显示病变内的钙化,而且有X线辐射,所以不宜将它作为一种常规的乳腺癌筛查工具,而只用于一种重要的辅助的检查方法。CT激光成像(CTLM)是在没有加压或X射线的情况下,利用人工激光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创建3-D交叉部分乳腺显像,每侧乳腺大约需要12min来完成,患者俯卧在扫描床上,同时激光束围绕乳房做360度的扫描,运用近红外线直接显像乳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由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作用使肿瘤新生血管增加,血红蛋白增加,使激光吸收增加,CTLM观察到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明显使激光吸收增加,这是CTLM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原理[3]。但某些乳腺癌不能显示激光增加,因此造成了乳腺癌漏诊,推荐作为MG或MRI的补充对比手段。尽管如此,CTLM仍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乳腺癌诊断方法。
  2.3 乳腺MRI检查
   乳腺MRI检查不受致密病变的影响,需采用特制的乳腺表面线圈以优化信噪比以减少运动伪影,乳房丰满妇女,MG和BUS不能诊断的乳腺病变,术前推荐MRI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由于MRI较MG和BUS在诊断乳癌方面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75%~80%,准确率为86%,阴性预测值为100%[4],尽管如此,由于MRI检查费用昂贵,且属有创检查,因此,目前MRI主要适用于:传统影像学检查阴性患者的原发灶寻找;特别是确定病灶的多中心性和对侧乳腺病变,MRI能更精确地监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病灶变化;保乳术和/或放疗后的随访,特别是鉴别局部的疤痕收缩和复发,引导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5]。
  2.4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
  正电子计算机扫描(PET)反映肿瘤的代谢,获得功能和代谢信息,是利用能够发射正电子的糖代谢显像剂与计算机扫描相结合产生影像的一种较新的诊断方法。它在对乳腺癌的原发病灶、区域淋巴结转移、全身转移的检测以及对治疗反应的评估等方面均有应用。目前认为对于乳癌全身转移的检测,PET可能更优于其他影像学手段。
  2.5 乳腺导管造影
  乳腺导管造影是乳头溢液首选的诊断方法。许多学者认为[14,15] 乳腺导管造影对于鉴别多发和外周病变是有用的。而且对多发病变和外周病变的定位也有帮助。由于10%的乳头异常溢液可能是乳腺癌,其征象包括: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导管形态不规则(扭曲、移位)、造影剂的流动完全阻断以及造影剂外渗,其中,乳腺导管中断是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然而,位于中央的单发的导管内肿瘤大多数是良性的乳头状瘤。通常认为:乳头状瘤在乳腺导管造影上表现为倾向于位于中央的孤立性病变,紧靠乳头下方。而乳腺癌表现为不规则,位置更深一些。这是乳腺导管造影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一种征象。
  
  3 乳腺超声波检查
  
  3.1 乳腺高频B超检查
  乳腺高频B超检查(BUS)[6]目前正逐渐成为乳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主要有如下优点(1)没有放射性损伤;(2)在鉴别实质性肿块和囊性肿块有明显的优势;(3)可以辅助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进行排查;(4)定位准确显示乳腺层次清晰;(5)能够探测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情况。
  乳癌的主要超声影像包括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缘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及周围脂肪强回声和血流丰富等。
  3.2 乳腺彩色多普勒检查
  彩超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优势,超声已被列入了乳腺检查项目之一,这对早期发现乳腺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10],通过二维声像图,血流信号及程度进行诊断与鉴别。利用脉冲多普勒所测得的彩色血流显像信号0-Ⅱ级者多为良性肿块,Ⅲ-Ⅳ级者为恶性肿块,Ⅳ级是诊断乳腺癌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恶性肿瘤能产生一种血管增生因子,刺激血管生长,血供增多,这是彩色多普勒应用于肿瘤诊断上的病理学基础。乳腺良恶性肿瘤供血特点不一致,也早已被造影所证实。
  
  4 乳管内镜检查
  
  乳管内镜检查(FDS)是一种微型内镜,是乳管内最新的检测手段,在诊断、治疗和定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诊断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方面有早期诊断、病灶定位、引导活检等多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其他乳管内病变,如乳管内乳头状瘤,导管扩张等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乳腺癌的镜下征象为,管壁斑块状隆起、成簇的乳头状隆起、管壁粗糙伴有点状出血[11]。而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即使体积很大,也多是单个隆起的息肉样病灶[12],并且周围的导管壁无改变。这种良恶性肿瘤的形态学区别是它们不同的生长特性所决定的:乳头状瘤在其发生部位独特生长,而癌则沿管腔蔓延的特点。利用这种技术可检测发现9%的血性乳头状溢液是由DCIS
  
  5 乳腺癌的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乳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是早期诊断的最后一步。组织病理的结果是指导临床工作的最重要的依据,所以对肿块的临床穿刺,特别是微小的肿物的病理学诊断首选针吸细胞学检查(FNA)或空芯针穿刺活检(CNB),最后选择手术活检,1994年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问世,使一次穿刺能切取多个临近标本,对较小的病灶更能完全切除,避免穿刺枪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上皮移位的可能,是目前对于钙化灶和微小肿块活检较好的方法。具有定位准确,获得的组织量较多,诊断准确率高、手术微创、切口隐蔽、不需缝合、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在乳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3]。
  
  参考文献:
  [1] 熊功有.乳腺疾病诊疗技术新进展[J].九江医学,2003,18(2):121-123.
  [2]欧阳忠南.乳头溢液的影像诊断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1):1124.
  [3]王欣,杨剑敏.乳腺癌的现代诊断方法及其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3):1-3.
  [4]周康荣,陈祖望.体部核磁共振成像[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75-76 .
  [5]徐开.乳腺疾病影像学与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社出版社,�1996:75-76.�
  [6]吕大鹏,徐光伟.乳腺癌普查的国内外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68-70.
  [7]燕山,詹维伟.超声诊断乳腺疾病新进展[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6,5(1):39.
  [8]王燕,刘明瑜,吴祥德,等.乳腺肿块超声显像与病理组织学的联系[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3):6.
  [9]燕山,徐秋华,龚雷萌.女性乳腺小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10(3):1.
  [10]曹久峰,董宝玮,陈敏华,等.血流速测定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5):370.
  [11]柳光宇,沈坤炜,陆劲松,等.乳腺风视镜在诊断乳头溢液的乳腺癌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1,11(1):35.
  [12]袁建达,沈坤炜,陆劲松,等.乳管内镜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断意义[J].上海医学,1999,22(1):32-35.
  [13]曹苏生,王伟,刘军,等.Mammotome在乳腺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应用价值的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6):420-423.
  [14]RONGIONE,A J,�EVANS B D,KING K M,et al.Ducographyisausefultechnigueinevaluationofabnormalnippleaischorge [J].Amsurg ,1996,62(12):785-788.
  [15]DAWESL G�,BOWENC,VENTAL A,et al.Ductographyfor nippleDischarge:no replacementforductalexcision[J].surgery,1998,124(4):685-791.
  (收稿日期: 2007-02-15)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高莉丽]

推荐访问:乳腺 肿瘤 新进展 诊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huodongfangan/2019/0325/3511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