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1500

【www.zhangdahai.com--考察材料】

  【摘要】 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素质处于基础地位。针对医学生的群体心理问题及成因,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规范化、科学化设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是实现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医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医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面临着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其心理健康问题将面临着诸多因素的挑战。对其适时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关注医学生的群体特点,研究其心理所需和心理卫生。医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个组成,有着独特的心理发展历程,其消极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卫生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探讨医学生的群体心理问题、选择适宜医学生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是医学院校急待加强的教育使命。
  1 医学生的群体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近年的高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考试焦虑、人际交往不畅或社交恐惧、学习或就业焦虑、家庭教育不当所致的个性偏差、网络成瘾、个人情感问题和强迫症等几大问题,严重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卫生。
  1.1 适应不良 大学学习环境与中学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人际群体、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感到不适应。具体表现:学生感到远离父母而孤独,不适应学校生活,自感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在他人面前发言感到紧张等。
  1.2 交往障碍 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关系失调、孤独无援等。如在交往方面,有的同学因恐惧而不能交往,从而陷入孤寂封闭的境地。有的学生虽然主动交往,但对他人认识上常有偏见、误解和过分苛求,或对他人在情感上缺乏同情、理解和尊重,所以人际关系不协调,难以为他人所接受。
  1.3 就业压力 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具自主性、选择性和竞争性,不少学生对这种新的变化不适应而出现种种困惑和苦恼。学生考虑毕业分配问题,担心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等等。
  1.4 学习压力 进入医学院校后,所学内容与中学阶段相比,相差甚远。医学院校医学教育专业性强,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是其它专业教育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于是部分学生出现逃学、厌学、害怕考试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不高、考试焦虑、学习缺乏动力、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
  1.5 情感问题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经济负担重,医学教育成本高投入大,昂贵的培养费和其它经济负担造成了贫困生的增多,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承载着经济担忧的压力。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时期,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复杂、不稳定,与异性交往困难,为恋爱或失恋问题感到困惑和苦恼等,容易产生困惑、迷茫、焦虑和无所适从等。
  2 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2.1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心理素质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地位,它渗透到其他素质之中,影响和制约着各种素质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具备健全的体魄、聪慧的大脑,也不能称之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使人们的心理矛盾达到内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从思想根源上找到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通过宣传、引导、启发、教育、心理咨询等实践活动,扫除各种思想及人格障碍,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升华,思想行为积极向上。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学校的领导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1],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之中,使之形成一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远行机制。
  2.2 建设一支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规范、科学设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 学校作为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战场,不只是上几节课,而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各科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故应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校在配备专职心理学教师的同时,也必须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建设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懂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在全校形成一种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全面渗透、全程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其不仅要讲授心理学理论,更要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2.3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正处在不成熟趋向成熟的过程中,面对大学新的环境、新的角色、新的竞争带来的压力,在其心里会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如不及时、合理地调适,便有可能破坏心理平衡,而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导致不良行为发生[2]。尤其是主观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提示面对承受着心理压力或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从心理障碍中走出来。面对挫折和压力时,部分学生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不能主动寻求各种心理调节措施来减少压力带来的消极效果。因此,要重视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指导与矫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以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压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积极的人生观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大学阶段,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正在确立或基本确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义务,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对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很有必要。
  2.4 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是实现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面临多种竞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如在活动中体现的团队意识,可以防止学生犯个人主义的错误,注重集体荣誉和团结精神,克服学生注重自我的狭隘的思想意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培养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高校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社团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如今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对大学校园进行严重侵蚀的环境下,要积极主动地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为广大学生提供高雅、健康、多样的精神食粮。通过上述途径,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医学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课堂化、系统化、理论化,对切实抓好素质教育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之,医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积极探索适应医学生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增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性化和时效性,以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钱永发.刍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中国德育,2008,6:56.
  [2] 刘广珠.577名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75-176.

推荐访问:浅析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医学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kaochacailiao/2019/0409/6589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