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分析】 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4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就不同高血压分级对脑梗死影响的特点,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随着高血压时间延长和程度加重,脑梗死的损害程度加大,预后变差。结论:高血压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适度控制脑梗死后血压,抗凝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监测脉压变化及血压波动并有效降压是减少脑梗死复发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抗凝;脉压
  [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042-02
  
  脑血管病是我国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之一,而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占急性脑血管病的50%~60%,同时该病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为了解高血压致脑梗死的临床及治疗特点,以便能采取相应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2004年4月~2008年8月总结244例高血压伴脑梗死急诊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总计244例,其中男143例,女101例,年龄43~84岁,平均(63.5±8.2)岁,合并有糖尿病75例,高血压120例,冠心病142例,既往有脑卒中史43例,根据高血压损害程度不同,分为高血压Ⅰ级134例,Ⅱ级88例,Ⅲ级22例。全部脑梗死患者均为急性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并均经头颅CT及(或)MRI证实。高血压诊断及分级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高血压学会制定的标准,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对部分入院时出现血压升高而既往无高血压史的患者,不列入高血压病组。
  1.2损害部位及程度
  根据头颅CT(或)MRI将脑梗死分为3类:①小片梗死:梗死灶直径<20 mm;②大片梗死:梗死灶直径>20 mm;③多灶梗死: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本组患者高血压分级及损害部位见表1。既往有脑卒中史43例,高血压Ⅱ级88例,Ⅲ级22例。
  1.3治疗
  高血压并脑梗死住院患者采用:①适当降低血压。由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过高可诱发脑出血、脑低氧和脑水肿,但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会引起脑部缺血或病灶面部加大,症状加重,若血压185/105 mmHg以下不予处理;纠正收缩压>22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时则在严密监护下使用硝普钠等降压至185/105 mmHg,并予维持;若血压在185~220/105~120 mmHg时,则在保护心脏的情况下采取缓慢降压;②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形成,一般予甘露醇、呋塞米静脉注射治疗;③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予复方丹参、葛根素等;④脑细胞活化药物应用,予ATP、辅酶A、灯盏花素、脑活素等;⑤抗血小板凝集,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⑥积极预防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情况出现;⑦积极支持治疗。
  
  1.4预后标准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6级,①基本治愈: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病残5~6级;⑤恶化;⑥死亡。
  
  2结果
  
  高血压的Ⅲ级分类中预后情况见表2。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渐趋升高,而高血压作为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无论缺血性或出血性机率中均有独立的、肯定的关系[1]。Kannel曾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18年随访,发现血压超过160/95 mmHg而发展为脑卒中比血压正常者高7倍。脑梗死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梗死造成脑缺血低氧,引起神经细胞损伤便失去其功能。而在脑梗死中,又以腔隙性脑梗死为最常见。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于小动脉闲塞所致的微栓塞,受累血管多在40~50 μm,梗死后所形成的腔隙直径在0.5~1.5 mm,而以5 mm以下居多。从病理生理方面看,高血压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玻璃样变,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同时长期高血压可促使脂质增大,中动脉内膜下沉积,引起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高血压病程越快,脑梗死发作的机率越高。故高血压应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平时需正视服药控制。在本组患者中,244例中多未正规服用降压药或血压控制不良。
  脑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这与基底节特殊的解剖结构是分不开的。在正常情况下,基底节区脑血流体积(CBV)是最小的,但脑血流量/脑血流体积比(CBF/CBV)高于皮质,说明基底节区在正常情况下灌注压很高,易导致血管硬化或阻塞。而高血压患者由于管腔狭窄,内膜粗糙,进一步加重梗死发生的可能性[2]。随着高血压患者持续时间的延长,出现了多灶性脑梗死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本组患者高血压Ⅲ级发生多灶性脑梗死比例明显大于Ⅰ、Ⅱ级,而病灶部位主要在基地节区。
  慢性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壁硬化,舒张功能变差,脑血管阻力比正常人高,所以保持一定的脑血流及脑灌注压需要较正常为高的血液压力,这通过小动脉的收缩及舒张调节来完成。而长期的血压升高会导致高血压患者自动调节的上下限均上移,其结果必然是:①对高血压耐受增强;②对低血压耐受降低;③出现血管壁结构的改变。所以在治疗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血压的有效控制特别值得重视。既要适当降低过高血压,防止脑水肿加重,又需避免因降压过低或过快而导致脑灌注压不足,进一步加重脑梗死。近来有许多报道及相关调查显示,当脑梗死发生时,将收缩压控制在160~200 mmHg,舒张压在105~120 mmHg时,患者的死亡率最低[3]。贾恩志等[4]报道提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除了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外,胰岛素敏感性较单纯性脑梗死下降更明显,导致血糖升高,且高血压患者多伴有高血脂症等其他病症,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多方面的调控,方能有效减轻脑梗死的病情和改善其预后。高血压持续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重必然导致全身各器官损害,也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组患者中高血压Ⅲ级预后明显差于Ⅰ、Ⅱ级。对于已发生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和预防脑梗死复发。
  因此,患者应长期服用有效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随着对高血压病认识的加深,晨峰现象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这两种现象的出现预示着发生心脑血管事件[5]。因此根据异常血压的时间分布调整加压药物种类、剂量、掌握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使血压异常波动程度减少,更好地控制血压,对减少脑梗死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组患者中脑梗死复发的31例患者,均在脑梗死后未经正规的降压治疗,这点值得特别重视。曹晓琼[6]研究指出,在高血压患者中,脉压差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宽脉压增加了动脉的牵拉,血管壁所受压力增大,管壁弹性成分容易疲劳和断裂,易使内膜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事件,因此,宽脉压可反映血管硬度改变,可作为预测脑血管意外的一个指标[7]。对高血压患者脉压明显增高应早期积极治疗,尽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欣.复发性脑梗死93例临床分析[J].卒中与精神疾病,2000,12(3):7.
  [2]杨晓钊.高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6):1036.
  [3]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3-224.
  [4]贾恩志,陈士伟,戚光跃.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183-1186.
  [5]康凯,曹菊珍,赵旭明.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动脉血压特点[J].河南医学,2003,10(10):915-916.
  [6]曹晓琼.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关系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2,16(5):244.
  [7]李卫军,王艳玲.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6.
  (收稿日期:2009-04-08)

推荐访问:高血压患者 合并 临床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19/0415/7704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