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江苏省金湖县黎城镇九里村进行,前茬为水稻,黏土,肥力中等,土壤pH值6.9,旋耕,撒播,小麦长势较好。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江苏苏滨生物农化有限公司提供);430 g/L戊唑醇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产品,市售);50%甲硫·戊唑醇悬浮剂(江苏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提供);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售);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苏州遍净植保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市售);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镇江建苏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市售);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产品,市售)。

供试药械:3WBS-16B手动喷雾器(台州路桥奇达喷雾器厂产品);3WBS-D-16电动喷雾器(金秀农用机械有限公司产品);3WF-3机动弥雾机(山东华盛农业药械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3 试验方法

1.3.1 防治时期和次数试验。试验于2015年进行,设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1: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2 250 g/hm2于未扬花期喷药1次;处理A2: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2 250 g/hm2于未扬花期、扬花10%各喷药1次,共2次;处理A3: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2 250 g/hm2于扬花10%、扬花100%各喷药1次,共2次;处理A4: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2 250 g/hm2于未扬花期、扬花10%、扬花100%各喷药1次,共3次[5];CK1:以喷等量清水作对照。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

供试小麦品种为淮麦20。施药时间:4月25日(小麦露穗5%~10%,未扬花);4月29日(小麦扬花株率10%);5月3日(小麦扬花株率100%)。

1.3.2 用药器械及水量试验。试验于2015年进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处理B1: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兑水750 kg/hm2手动喷雾器喷药;处理B2: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兑水375 kg/hm2电动喷雾器喷药;处理B3: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兑水225 kg/hm2机动弥雾机喷药;处理B4: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25 g/hm2兑水750 kg/hm2手动喷雾器喷药;处理B5: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25 g/hm2兑水375 kg/hm2電动喷雾器喷药;处理B6: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25 g/hm2兑水225 kg/hm2机动弥雾机喷药[6];CK2:以喷等量清水作对照。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

供试小麦品种为淮麦20。于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 10%,4月29日)施药1次。

1.3.3 不同药剂防治试验。试验于2016年进行,设7个处理,分别为处理C1:50%甲硫·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制剂用量,下同);处理C2: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25 mL/hm2;处理C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处理C4: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处理C5: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处理C6: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50 g/hm2;CK3:清水对照。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0 m2。

供试小麦品种为淮麦27。小麦扬花株率10%(4月24日)第1次施药,在小麦扬花株率100%时(4月29日)再施药1次。

1.3.4 不同药量防治试验。试验于2016年和2017年进行2 年,设7个处理,分别为50%甲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D1)、750 mL/hm2(D2)、900 mL/hm2(D3);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D4);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D5);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50 g/hm2(D6);以清水作对照(CK4)。

2016年供试小麦品种为淮麦27,小麦扬花株率10%时(4月24日)第1次施药,在小麦扬花株率100%时(4月29日)再施药1次。2017年供试小麦品种为苏麦188,小麦扬花株率10%时(4月25日)第1次施药,在小麦扬花株率100%时(4月30日)再施药1次[7]。

除不同用药器械及水量试验外,防治时期和次数试验、不同药剂防治试验、不同药量防治试验均采用利农牌HD-400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工作压力30~40 MPa),每次喷药液450 kg/hm2。

1.4 调查方法

1.4.1 药效调查。防治时期和次数试验于末次药后7、14 d调查防效;不同用药器械及水量试验于药后10、20 d调查防效;不同药剂防治试验和不同药量防治试验于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期(末次药后26 d)调查防效。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200穗,以感病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8-9]。

1.4.2 分级方法。0级—全穗无病;1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24%以下;3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25%~49%;5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50%~74%;7级—感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75%以上。

1.4.3 安全性调查。在第1次药后1、3、7、14、28 d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小麦收获前测产。

1.4.4 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

数×7)×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

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产量(kg/hm2)=有效穗数×穗粒数×干粒重×0.85÷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防治次数和时期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的影响

由表1可知,喷施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病情发生。末次药后14 d,处理A1、A2、A3、A4的防效分别为17.5%、41.0%、60.2%、63.9%。经Ducan′s新复极差测验,小麦赤霉病防效随防治次数增加而显著增加。

2.2 不同药械及喷水量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的影响

由表2可知,药后10 d,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处理防效20.4%~27.5%,其中:手動喷雾器处理(喷药液量750 kg/hm2)的防效为20.4%;电动喷雾器处理(喷药液量375 kg/hm2)的防效为23.8%;机动弥雾机处理的防效为27.5%。方差分析表明,机动喷雾器处理显著高于手动喷雾器处理,而与电动喷雾器无显著差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药后10 d的防效趋势与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一致;药后20 d,各处理的防效与药后10 d差异不大。

2.3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的影响

由表3可知,各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均有明显防效。病情稳定期(末次药后26 d),处理C1、C2、C3、C4、C5、C6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6.9%、65.1%、57.3%、58.1%、75.1%、69.1%,处理C1防效最佳。收获前测产,处理C1、C2、C3、C4、C5、C6的产量分别为5 448.0、4 957.5、4 711.5、4 773.0、5 410.5、5 119.5 kg/hm2,以处理C1的产量最高。经Ducan′s新复极差测验,处理C1的病指防效及产量与处理C5差异不显著,分别与其他各药剂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

2.4 不同药量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

由表4可知,2016年处理D1、D2、D3 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3.2%、76.9%、79.2%;2017年处理D1、D2、D3 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9.8%、85.3%、87.0%。经Ducan′s新复极差测验,处理D2与处理D5差异不显著,分别与处理D1、处理D4存在极显著差异。

3 讨论

(1)适当增加施药次数和适期防治利于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危害。研究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应于小麦扬花株率10%、100%时防治2次。

(2)选用合适施药器械可增加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发现,采用电动喷雾器与机动喷雾器喷施药液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手动喷雾器。

(3)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中,以50%甲硫·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防效最佳,是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较理想的药剂之一。各药剂处理的所试剂量防治小麦赤霉病对小麦生长安全,未发现药害现象。

4 参考文献

[1] DIAZ-PENDON J A,CANIZARES M C,Moriones E,et al.Toma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es:ménage a trios between the virus complex,the plant and the whitefly vector[J].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10,11(4):441-450.

[2] MCMULLEN,M,JONES R,GALLENBERG D.Scab of wheat and barley:A re-emerging disease of devastating impact[J].Plant Disease,1997,81(12):1340-1348.

[3] MAFFI D,COZZI F,Violini G,et al.Ultrastructural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tetraconazole on the barley-powdery mildew host pathogen complex[J].Mycoloical Research,1995,99(7):799-805.

[4] 刘福海,张怡,沈迎春,等.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4):84-87.

[5] 沈迎春,张怡,刘福海,等.不同配比多菌灵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6,37(9):50-56.

[6] 王建新,周明国,陆悦健,等.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群体动态及其治理药剂[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1):43-47.

[7]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61-164.

[8] 刘福海.不同施药次数防治小麦赤霉病比较试验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6(12):44-45.

[9] 邵振润,周明国,仇剑波,等.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J].农药,2011,50(5):385-389.

推荐访问:赤霉病 药剂 技术研究 小麦 防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331/57787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