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贺晓丽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84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为观察对象,基于平行对照法分组,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分别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与PICC,对两组置管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操作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76%,对照组为19.05%,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
置管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82.5±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2)分,差异显著(P<0.05);
置管穿刺次数方面,观察组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5.71%,对照组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为42.86%,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优于PICC。相比之下,颈外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时间少,患者的一次性穿透成功率高,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患者的置管费用,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目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及颈外静脉留置针是当前医院肿瘤科相对成熟、完善的静脉置管技术,其在肿瘤化疗患者、晚期癌症患者长时间营养支持治疗中应用范围较广,同时也用于抢救危重患者[1]。因而本研究针对颈外静脉留置针与PICC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文所选84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以平行对照法为基准分组,对照组(42例)中,男22例,女20例;
年龄21~76岁,平均(45.32±5.41)岁;
其中,直肠癌患者14例,结肠癌患者12例,胃癌患者12例,食管癌患者2例,喉癌患者2例。观察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
年龄20~74岁,平均(45.28±5.37)岁;
其中,直肠癌患者15例,结肠癌患者12例,胃癌患者11例,食管癌患者3例,喉癌患者1例。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2]:自愿签署书面同意书;
沟通、理解、表达能力均正常;
意识清晰。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具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免疫系统疾病;
存在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史;
拒绝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仪器为一次性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帮助患者更换至仰卧体位,将头部偏向另一侧,对充盈状况良好的颈外静脉进行选择,常规消毒穿刺点位置的皮肤,在其干燥后,左手食指进行固定,并对穿刺点下端颈外静脉进行压迫,确保其充盈,拇指向上提拉皮肤,使其呈现紧张状态,右手持针,使其与皮肤呈现45°,并进针,皮肤穿过后调整角度到15~30°进入到血管后,见落空感同时回抽见血后,慢慢送进导管,再次抽回血通常后,将钢针芯拔出,连接输液器或者肝素帽,在肝素帽和穿刺点采用一次性粘透明体覆盖。一般情况下,留置3~6d,每个疗程化疗完成后拔管[3]。

对照组:行PICC术。仪器为PICC穿刺包。首先,选择贵要静脉,然后是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帮助患者更换至平卧体位,要求置管肢体与躯干呈90°。对导管所需长度进行检测,常规消毒穿刺点,范围超过20cm,穿戴无菌手套,将肝素钠盐水稀释液注入到导管内腔中,铺放孔巾,告知患者将头部偏向手术一侧,尽可能地使下颌与肩部紧贴,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浅静脉穿刺,置管后插入适量长度的导管,导丝抽出后,利用注射器抽取回血,然后冲洗导管内血液,管鞘拔出后撕开,正压封管,采用一次性自粘透明贴对穿刺点进行覆盖,联合小方纱实施加压固定,同时采用固定器对导管进行固定,于X射线辅助下明确导管部位。24~48h进行1次换药,然后根据患者实际状况每周进行1~2次换药,如果敷料出现潮湿现象马上进行更换。输液完成后,利用10mL肝素钠盐水稀释液对导管进行冲洗,同时实施正压封管。治疗中间,停止输液,每周进行1~2次换药、冲管,保证导管畅通,一般情况下,置管时间在7~115d,平均52d[4]。

临床护士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及PICC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的观察,一旦出现异常状况,马上向值班主治医师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5]。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准确记录操作时间,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状况,包括导管堵塞、渗血、感染、局部轻度肿胀。同时,记录对患者的穿刺次数。并且,在两组患者置管前、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结果的处理均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2.1 操作时间比较

操作时间方面,观察组为(12.13±1.05)min,对照组为(21.12±2.54)min,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t=21.198,P=0.000)。

2.2 并发症发生状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42,n)

2.3 置管穿刺次数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1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的置管穿刺次数对比(n=42,n)

2.4 置管前、后的生活质量

置管前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5.6±6.1)分,置管前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6.0±6.3)分,两组置管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置管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一定下降。置管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2.5±4.9)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1.7±4.2)分。置管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1.473,P=0.05)。

消化道肿瘤指的是发病于人体消化道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的发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发病部位有着直接的联系。通常在患者发病早期,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体积的增加,患者将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部疼痛等明显的症状。并且,患者不同部位的肿瘤在发病后,还会出现特异性症状。例如,肠癌患者会出现腹泻、便血、便秘以及大便不正常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腹部包块;
肝癌患者会出现以右下腹胀痛为主的症状,此外还会伴随消化不良、味觉改变以及巩膜发黄等症状;
食管癌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并且会伴有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通常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化疗治疗,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复发的问题。

颈外静脉留置针及PICC是当前肿瘤科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静脉置管技术,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较广。本文结果显示,操作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这说明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减少操作时间。原因如下:PICC方法需要有2名医护人员配合完成,而且还需要X射线辅助,从而获取导管部位,操作过程中相对复杂,工作繁重。在为患者完成置管后,患者不可以进行早期运动以及剧烈运动,还不能提拉重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特别注意对穿刺点的防护,尤其是在洗澡时,还需要避免淋湿穿刺点。并且,冬季穿衣较多的情况下,对置管不能有效观察,而在夏天穿衣较少时,会对患者的外部美观度造成较大的影响。患者在化疗停歇期间,每个星期都需要到院进行换药以及冲管,这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拔管之后还需要再次置管,费用较为高昂,从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随着对患者穿刺次数的增加,置管成功率也会显著下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1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可以大幅提高对患者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

颈外静脉留置针仅需要一名操作人员便可以完成,颈外静脉一般选择颈部相对粗大的浅静脉,管径先露显著[6]。颈外静脉走向相对直,而且穿刺操作时可以直观观察,能够于直视下进行,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操作简单、方便。除此之外,颈外静脉留置针偏短,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气胸、血胸、动脉、神经、器官损伤等,安全性高[7]。颈外静脉留置针价格低,虽然在为患者置管后,会限制患者的颈部活动,但是置管的留置时间不长,对患者化疗后即可拔管,这不仅可以避免带管出院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出院后心理压力,患者不需要定期到院冲管换药,避免影响其正常生活,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居住地与医院偏离较远的患者。该方法对于晚期癌症四肢水肿患者而言同样适用。但是,由于静脉留置针套管偏短,穿刺期间,尽可能的由血管上方进针,确保套管完全进入到血管中,从而使保留时间增加,防止由于颈部活动期间血管外滑[8]。与此同时,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巡视观察的重视,并将安全指导工作做好,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置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联合配合护理,从而确保化疗开展顺利,避免药物外渗。本文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4.76%)比对照组(19.05%)低,差异显著(P<0.05)。可见,颈外静脉留置针安全性更高,其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确保良好的效果。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能够及时掌握疾病状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等。置管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对患者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而言之,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PICC优,不仅可以减少操作时间,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置管消化道导管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科技与创新(2022年16期)2022-08-15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医学概论(2021年18期)2021-01-21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47期)2020-11-17带你了解消化道出血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9期)2019-10-20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学习与科普(2019年4期)2019-09-10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32期)2018-02-06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26期)2017-10-23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28期)2016-11-28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6期)2015-01-21导管人生文苑·感悟(2012年6期)2012-06-11

推荐访问:静脉 留置 导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425/58942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