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柏兴虎

(甘肃省张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甘肃 张掖)

中职学生乃时代新人,国家之栋梁。现阶段,中职学生已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借助语文教学渠道,向其渗透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可有效强化中职学生文化修养。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极有必要采取高效策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传统文化辅助语文教学作用之际,使中职学生自觉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培养中职学生个人修养

把握语文教学主战场,成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令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民族精神等内容。传统文化对学生日常行为具有约束力,学习传统文化可令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尊老爱幼等品质,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做出贡献。中职学生为祖国栋梁,学生健康成长对社会运行、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渗透传统文化后,可令中职学生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保障自身言行举止符合道德要求。

(二)全面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人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传统文化发展时,既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脚步进行有效创新,又需要不断传承经典的优秀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令中职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勇于承担自身职责,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良好行为影响他人,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

目前,在中职语文教学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须广大教师关注。教材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准备的内容较为浅显,无法保障教学活动效果。即使个别教师重视在中职融入传统文化,但在现实教学中依旧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课本材料融合不到位的情况,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中职语文教学之际,教师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未在实践阶段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一些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极其传统,只关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甚至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语文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之际关于学生的培养方向不明确,认为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在于令学生掌握应用性语文知识,能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解决职业生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至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文言文及其他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关注度较低,不利于保障当今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质量[1]。总之,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语文学习环境极其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师生间缺乏交流与互动,而教师所采用的方法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制约了目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掌握传统文化,导致学生越来越忽视传统文化。

(一)丰富经典阅读素材,指导诵读技巧

一方面,经典诗文具有一定节奏感,读起来非常“上口”,便于学生记忆。如果学生长期在浓厚的经典诗文诵读环境下学习,则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品位与气质,促使其思维模式发生一定转变。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拥有大量诗文作品。如《从军行七首(其四)》《史记》《采薇》《静女》等,这些均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可以说是诗文中的经典,均可以成为中职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参考,丰富经典诗文诵读内容,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诵读体验。

另一方面,在准备充足的传统文化诵读资源基础上,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有效的阅读技巧,促使其高效诵读经典诗文。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时,需要遵循一定技巧。为了助力学生提高诵读质量,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制订严格的经典诗文诵读要求,令学生把握抑扬顿挫的规律,不能为了诵读而诵读。教师在向学生提出诵读要求时,要坚持“言传身教”,为学生做好示范,纠正学生诵读时的错误方式。若教师担心自我示范过程会引起学生误解,还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诵读。大多经典诗文篇目流传千百年,因年代背景不同,创作者心境不同,所以在内容、节奏、词调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不排除一些诗文内容难理解、难记忆。例如,在很多经典诗文中均存在大量繁体字、通假字和生僻字。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若想正确指导学生诵读诗文,便要加强日常训练,发现学生在诵读时存在的错误,及时帮助学生纠错,以确保学生的经典诵读达到理想效果。

(二)整合社会热点及传统文化,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时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势下,学生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认识不清,经常说教师想听的,背考试所考的,不仅不利于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甚至还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因此,教师应联系现实,营造语言环境,了解学生兴趣,将其与教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加以结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传统文化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活动中[2]。比如,现阶段大多中职生热衷于网络文学,深深挚爱穿越题材小说、玄幻题材小说,这些古典文化遍布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只要加以研究,便可发现很多网络文化,实则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就可以网络文学为落脚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融合流行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令学生追古溯今,加强文化认同感,真正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3]。

(三)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理念的限制,过分强调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忽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既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又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真正做到灵活多样,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中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动性。例如,在教学《荷花淀》时,教师要先安排学生预习,再进行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传统文化中,古人以莲花象征正直、高尚,是“花中君子”,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征。教师把主题导入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相关故事,感受作家笔下描绘的抗战时期的女性,感知角色的表现恰到好处,将角色性格刻画在脑海中。此种教学模式不但极大地改进了传统教学方法,也使学生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从不愿意学习到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入语文课程中,即可使学生全面了解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自觉学习莲花的品质。

(四)组织实践活动,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

比如,教师可以持续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形式,融入“飞花令”等小游戏。何为“飞花令”?其由古代发展而来,是古人行酒令时的文字游戏。在行飞花令之际,可以选择诗词曲中的句子。在《中国诗词大会》以及《中华好诗词》等综艺节目中,就针对“飞花令”的玩法展开了创新。学校和教师可以积极向电视综艺栏目学习,在每月中旬,选出最适宜的“主题词”,如“球”“月”“沙”等,为各个班级的学生布置任务,令其寻觅大量相关诗文,并在班级内推举代表,参加全校对决赛,经过激烈比拼,评选优秀班级,并颁发奖杯与奖品。通过如此循环反复的飞花令活动,可以持续激活学生盎然的兴致,令其高度关注经典诗文,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营造诵读氛围,熏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职语文课本中,古典文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这一读物,并学习其中经典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学习诗词歌赋时,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意境、韵律和含义,通过朗诵来体会诗歌韵味,而教师则运用适当的背诵法,让学生在阅读时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合理把握节奏,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例如,在朗诵《静女》时,教师即可让学生先体会诗句韵律,文本描述一对年轻男女约会的场景,展现男子对女子的爱意,年轻情侣有多种表达情感的方法,可以让中职生在诵读文本后产生较好的情感体验。中职学生正处在情感萌芽期,教师通过讲解古典诗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遵循伦理法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告知学生男性与女性在感情上要保持好分寸,特别是在青春期,不一定要表现自身情感,要学会控制内心情绪,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若想培养优秀的时代新人,关键在于强化人才文化底蕴,加强人才文化自信。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传统美德及人文精神,致力于提高学生人文修养。

猜你喜欢 诗文中华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3期)2018-07-16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剑南文学(2015年5期)2015-02-28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推荐访问:中华 语文教学 文化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7/6084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