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图书馆的形成、组织形式与发展趋势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张 源 源

(上海音乐学院 图书馆,上海200030)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对“(音乐)图书馆”做出如下定义:“图书馆,即书的收藏与存储之地。……(音乐图书馆)不仅典藏了与音乐相关的乐谱与书籍,也包括其他更广泛意义上的延伸档案资料,如手稿或印刷乐谱等。”[1]638虽然从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来看,这一定义已有所“落后”,但从中可以读出两层含义:第一,音乐图书馆具备一般图书馆的功能——典藏功能,在典藏音乐书籍的同时,还典藏了大量乐谱等非书资料;
第二,音乐图书馆具备了档案馆的部分功能,拥有很多手稿及早期印刷乐谱等珍贵文献。西方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各类音乐文献资料的整理、存储、流通及推广,而西方音乐图书馆自中世纪发展至今,历经千年,过程曲折漫长,其概念也由传统图书馆延伸出多种形式,为研究者提供了多元的研究视角。

最早的音乐图书馆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当时的藏书之地为希腊神庙和哲学书院[2]10。虽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这些图书馆中藏有音乐图书资料,但就所知的“四科”“七艺”(1)四科(Quarivium),即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四门学科;
七艺(SevenLiberalArts),即算数、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辩证法七门学科,是自由人应该具有的知识和应该学习的七门学科。“四科”与“七艺”均为古希腊人文基础学科科目。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可推测,音乐学科已深入到当时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其资料也应该受到重视。

(一)宗教机构对早期西方音乐图书馆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宗教,在西方音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世纪时期,音乐在很大程度上为宗教服务,这也促进了早期西方音乐图书馆的建立。公元6世纪,格里高利一世成为罗马天主教教皇,他“曾派人搜集整理各地的圣咏,选编成两本圣咏集,统一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圣咏,重建罗马教会的唱歌学校”[3]25。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丕平三世及其子理查大帝推行仪式和圣咏一体化政策,颁布相关法令,“每一主教教区和修道院,应注重圣诗篇、乐谱、赞歌……,所用一切书籍都必须周密审订”[3]26。礼拜仪式与圣咏受到重视,大量圣咏乐谱被广泛使用,早期音乐藏书形成。最早一批音乐藏书被收藏于修道院内,其中设立有早期图书制作的重要空间——缮写室(2)缮写室(Scriptorium):中世纪制作书籍的场所。中世纪欧洲,书籍一般由抄写员用钢笔、墨水、颜料等材料手工制作完成,费时费力,书本价格昂贵。。缮写室成为音乐图书馆的雏形,大量的乐谱在缮写室中被抄写以供音乐神职人员礼拜时使用。中世纪后期,国家间战事频发,大部分修道院被毁,但仍有部分图书馆保存至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拥有音乐藏书的修道院包括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建于529年)、圣杰曼修道院(建于590年)、圣高尔修道院(建于616年)、门茨修道院(建于662年)、萨尔茨堡的圣彼得修道院(建于700年)、雷根斯堡的圣恩美拉姆(建于739年)、蒙塞拉特修道院(建于888年)、艾因西德林(建于934年)及格特维格修道院(建于1070年)[4]。

自公元10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宗教势力的不断壮大,音乐图书从修道院走入大教堂。大教堂是民众参与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相较于修道院来说,教堂的人流量更大,辐射面更广,亦更加世俗化,同时还肩负着培养仪式演唱与演奏人员的职能。宗教音乐的世俗化促使音乐在宗教仪式中被广泛使用,推动了音乐书籍的创作、制作与普及。大量宗教仪式广泛使用音乐,音乐神职人员的数量前所未有地增加,乐谱被大量抄写和使用,教堂内的音乐藏书也随之大幅增加。这些大教堂音乐图书馆主要位于萨尔兹堡、亚琛、科隆、博洛尼亚、米兰、佛罗伦萨、(葡萄牙)埃武拉等地[4]。除以上修道院、大教堂这两种重要的宗教音乐藏书场所外,其他宗教实体,如教堂、宗教音乐团体、神学院等也藏有各类音乐书籍,但藏书数量远不及前两者。

(二)大学及音乐学院对西方音乐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世纪时,由工商业者、手工业者以及城市贵族等世俗群体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了与宗教势力相抗衡的新力量。他们在王权的庇护下,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夺一席之地,也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诸多学者、教育家、学生聚集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问题,逐渐形成了学术组织形态——大学。公元12世纪,欧洲第一批大学诞生[5]3;
公元14世纪初,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先后建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诞生。据考证,直至14世纪末,欧洲共计约有75所大学,这些大学都附有图书馆[6]104。曾有学者梳理过拥有音乐文献馆藏的早期大学图书馆,它们位于布拉格(约1370年)、海德堡(1396-1432年)、厄尔福特(1412年)、科隆(1474-1494年)等地[1]640。这些图书馆的馆藏一部分源于宗教图书馆的并入,另一部分源于王公贵族们的捐赠。时至今日,大学图书馆已成为音乐藏书资料的重要储存地。在美国,一些综合型大学专门设立音乐图书馆以供在校师生使用,如普林斯顿大学孟德尔音乐图书馆、哈佛大学勒布音乐图书馆及耶鲁大学基莫尔音乐图书馆等。

音乐学院承担着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使命。诸多西方音乐学院成立于18世纪晚期至19时期早期,如欧洲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Kungl.Musikhögskolan,创办于1771年)、捷克布拉格音乐学院(Prague Conservatory,创办于1811年,现隶属于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 di Musica Arrigo Boito in Parma,创办于1818年)、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音乐学院(Real Conservatorio Superior de Música,创办于183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Conservatoire de royal Bruxelles,创办于1832年)、葡萄牙里斯本音乐学院(Escola Superior da Música de Lisboa,创办于1835年)等。音乐学院在培养音乐人才过程中广泛使用乐谱资料,经年累月,这些当时的“教材”已成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音乐史料,对档案学、出版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除乐谱资料外,音乐学院图书馆往往存有大量作曲家的手稿、信件、藏书等珍贵文献,对音乐史学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三)公共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助力西方音乐图书馆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图书馆建立之前,音乐领域已诞生了商业租赁制的音乐图书馆。由于音乐书谱资料较为昂贵,普通大众无法负担,音乐书谱出版商及音乐经纪人于是打起算盘,向公众提供可租赁的乐谱,以此来获取经济利益[1]641。西方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建立于19世纪末。一些公共图书馆的乐谱、书籍、音像资源历经时间洗礼,被深度挖掘,不仅为公众欣赏使用,更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资源。比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便以音乐、舞蹈、戏剧等人文艺术资源为世人所知晓,已从综合性公共图书馆转变为专业性图书馆,受到全世界诸多音乐学者青睐,成为重要的表演艺术学术研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承担着一个国家各类书目的获取、编目、存储等工作。其音乐书目一方面来自长期出版书目的积累,另一方面来源于家族、剧场或其他音乐组织音乐藏书的并入。国家图书馆肩负着梳理国家音乐藏书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对一个国家内的音乐资料进行统计、编目、整理等重要工作,在上述基础上编纂出版本国音乐书目资源索引。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国家图书馆一些重要的历史馆藏并不存于其图书馆内,而是储存于其国家博物馆中,如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捷克布拉格国家博物馆和荷兰海牙市政厅博物馆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音乐图书馆不仅以传统的图书馆形式出现,更以其他不同形式呈现在公众眼前。笔者收集与梳理相关资料后,将其概述为三类,即表演艺术机构、商业机构以及其他各类团体组织。

(一)表演艺术机构

表演艺术机构指歌剧院、交响乐团、芭蕾舞团等表演艺术院团组织,其中以发展时间较为久远的歌剧院和交响乐作为音乐图书馆的代表。最早的歌剧院可以追溯至17世纪60-70年代,距今已有三百多年。这些歌剧院经过百年发展,拥有大量的总谱、剧本、节目单、舞台布景图纸、道具等音乐文献,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国巴黎歌剧院便拥有一座自己的图书馆——歌剧图书馆-博物馆(Bibilothèque-museédel’Opéra),该图书馆建立于1866年,专门收藏法国歌剧的相关资料[7]179,现隶属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其他拥有百年历史的歌剧院包括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创建于1883年)、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Mariinsky Theatre,创建于1783年)、德国拜罗伊特节日剧院(Bayreuth Festspielhaus,创建于1876年)等,都极为重视本剧院档案资料的保护。

交响乐团的档案室收藏有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乐谱(一大部分为总谱)。同时,这些乐谱上还会留有排练时指挥或乐手写下的标记,这些弥足珍贵的笔记记载着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对乐谱的理解与诠释,是重要的研究史料。另外,档案室收藏的作曲家手稿、乐团照片、信件、文件等也是极其重要的档案资料。一些知名欧美交响乐团创建于18至19世纪,如维也纳爱乐乐团(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创建于1842年)、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harmoniker,创建于1882年)、洛杉矶爱乐乐团(Los Angeles Philharmonic,创建于1919年)等,历史已逾百年,它们都极为重视自己的档案。有些乐团将自己的档案文件进行整理、保存并研究,通过纸质出版物和多媒体平台呈现在世人面前(3)如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创建于1842年)已将其1842—1970年间所有节目单、附有标记的指挥总谱、行政文件、照片等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了纽约爱乐乐团档案网站(https://archives.nyphil.org/)供公众免费浏览使用。。

(二)商业机构

商业机构,是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商业组织,其中乐谱出版社与古典音乐广播电(视)台具备了音乐图书馆的功能。乐谱出版商不仅是印刷与出版乐谱的公司,也是乐谱资料百年发展史的见证者。一些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国外乐谱出版商,其档案馆藏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比如,创办于1719年的德国商布莱特克普夫与黑特尔出版社(Breitkopf & Härtel)就是一家拥有三百年历史的乐谱出版商。它为贝多芬、李斯特、勃拉姆斯等诸多著名作曲家们出版过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乐谱付梓出版时,作曲的音乐家们仍然在世,因此作曲家与出版社交往沟通时使用的文件资料——大量作曲家手稿、作品首版出版乐谱、与作曲家签订的合同等等也都成了珍贵的音乐史料。

古典音乐广播电(视)台会对每日播出的节目进行录制、整理及归档。较为知名的西方音乐广播电(视)台包括英国BBC广播电台音乐频道、加拿大CBC广播电台音乐频道等等。这些音乐节目的视频与录音虽然看起来只是每日节目的记录与保存,但对于日后针对历史不同阶段音乐潮流导向、音乐观众趣味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佐证史料。同时,由于广播、电视是过去多年来主流的大众媒介,很多音乐家会通过电台采访、录播音乐会等形式记录、宣传自己的演出及成长经历,这些节目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记录音乐家成长历程的资料,对日后音乐家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三)其他各类团体组织

除以上可以被明确归类的组织外,还有一些其他音乐组织也可视为西方音乐图书馆的组成部分。音乐作品常由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管理。以英美为例,美国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主要有5个,分别是表演权利组织(Performing Rights Organization),美国作曲家、作词家和出版商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 Authorsand Publishers),广播音乐公司(Broadcast Music Incorporated),欧洲戏剧作家与作曲家团体(Society of European Stage Authors & Composers)和机械许可证授予管理组织(Mechanical Licensing Collective,简称MLC);
英国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包括音乐表演权协会(Performing Right Society for Music,简称PRS for Music)和录音制品有限公司(Phonographic Performance Limited,简称PPL)[8]。经年累月,这些组织目前大部分已建立数据库以方便开展音乐版权维护与使用工作。这些音视频资料在版权价值体现的同时,也成了日后可被研究的音乐档案资料,其资料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是其他音乐图书馆所不具备的。

个人音乐家协会与地域性音乐组织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团体组织。个人音乐家协会是以某位作曲家为中心,收集与其相关的所有信息的组织。除收集作曲家作品手稿、与作品相关的文字性内容(如音乐会节目单等)、与他人来往的信件外,还包括对其个人及作品的相关理论研究。比如,德国莱比锡巴赫档案馆其下属有巴赫国际研究中心,该中心收藏有大量巴赫手稿、手抄稿、唱片及录音,还包括巴赫音乐会的节目单、新闻报道、学者评论以及关于巴赫的各类研究成果等,可以说该中心是世界上巴赫信息资源最丰富的研究中心之一。地域性音乐组织是指以某一地理区域的音乐为主题的团体组织。这些组织收藏具有地域特点的音乐文献资料,如英国民间舞蹈与歌曲协会(English Folk Dance and Song Society)、美国摩拉维亚音乐基金会(Moravian Music Foundation)等等。

20世纪50年代后,音乐学学科日益发展,西方诸多综合性大学及音乐学院先后设立了音乐学系,对音乐学术资源的需求愈发增长。音乐图书馆为适应这种变化,也开始大力推进馆藏资源建设。20世纪80年代,诸多西方音乐图书馆逐步对自身的馆藏进行编目与分类,对使用率高的馆藏文献进行复印或做成缩微型文献以方便研究者使用。对于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献,如手稿、早期版本的乐谱与图书等进行了修复、扫描、编目和副本制作等工作。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西方音乐图书馆也继续向前迈进,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一)音乐图书馆联盟化,为资源共享提供广阔平台

西方音乐图书馆除了继续以传统图书馆的形式存在,还发展出各种类型的组织形式。如何使丰富的音乐资料被众人知晓并得到有效利用?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统筹这些组织以对音乐图书馆整体学科领域发展有所助益?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音乐图书馆集结力量,成立了诸多联盟组织。1931年,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英文简称“MLA”)成立,该协会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英文简称“ALA”)成员发起,旨在推动美国音乐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和运行,促进图书馆的音乐与音乐文献馆藏建设,优化音乐图书馆服务,提升音乐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9];
1951年,国际音乐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usic Libraries, Archives and Documentation Centres, 英文简称“IAML”)于法国巴黎正式成立,该协会致力于支持、鼓励、推动国际音乐图书馆、档案馆、文献中心的建设与运营,为各机构间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交流平台[10]。每年7月,IAML都会举办年度大会,至2022年已举办71届。各国音乐图书馆学学者们济济一堂,就音乐图书馆当下发展展开热烈讨论,为音乐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由此可见,西方音乐图书馆已由“点”及“面”,从独立机构向联盟组织方向发展,未来将在资源共享、联合编目、业务联动等领域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

(二)推进数字音乐文献建设,建立多元化音乐资源数据库

全球图书馆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音乐图书馆也不例外。根据音乐文献资料种类进行划分,可将数字音乐文献划分为音乐图书期刊资料、乐谱资料、音乐工具书及音像资料四类,以此为基础的资源数据库正在被建立与使用。

第一类是音乐图书期刊资源数据库。IAML的数字文献建设“R-项目”是音乐图书期刊资源数据库的佼佼者。IAML自建立以来便鼓励并支持各类音乐图情档类研究项目的开展,“R-项目”是其最为成功的研究项目之一,最初以出版纸质索引文件为项目成果,后以建立数据库来丰富和更新文献信息。该项目共分为四个子项目,即(1)国际音乐文献资源总目(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s Sources Musicales,简称“RISM”),其目标为致力于记录音乐手稿、印刷乐谱等音乐文献的现存物品目录及保存地点,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音乐手稿及早期印刷乐谱资源联合目录库,其典藏索引记录了世界各地图书馆、档案馆、宗教机构、教育机构及私人收藏的大量音乐作品手稿、印刷乐谱、音乐理论文章、专著与脚本,为音乐研究者提供“有什么”和“在哪里获得”两个方面的信息。截至目前,已有约120万条记录上传于该中心[11]。目前,RISM以电子目录索引方式为研究者指明研究道路,促进珍贵音乐资料的挖掘与研究工作,构建起研究者与研究资料的桥梁。(2)国际音乐文献资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简称“RILM”),旨在最大程度上收录世界所有音乐文献资料[12],其下RILM音乐文献摘数据库(RILM Abstracts of Music Literature)、RILM音乐文献全文数据库(RILM Abstracts of Music Literature with Full Text,英文简称“RAFT”)[13],已成为音乐研究者常用的学术资源数据库。(3)国际音乐图像资源库(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Iconographie Musicale,简称“RIdIM”),致力于收录与音乐、舞蹈、戏剧与歌剧相关的视觉文献资源,并编制相关索引目录[14]。(4)国际音乐期刊过刊索引(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aPress Musicale,简称“RIPM”),致力于保存及提供1750至1966年间的音乐期刊文献资料,其中多份过期刊已可浏览全文[15]。随着全球图书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R-项目”已成功转型为数字化运作模式,其中RISM、RILM、RIPM的数据总量已超过1百万条,已被全球音乐研究者广泛接受并使用。其他较为知名的西方音乐图书期刊资源数据库包括JSTOR、音乐期刊数据库(Music Periodicals Database)、ProQuest全球学位论文数据库(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等。

第二类是乐谱资料数据库。近年来,数字技术被运用到乐谱数字化工作中,数以万计的乐谱以数据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以高质量纸质乐谱生产闻名于世的德国亨乐出版社(G.Henle Verlag,以下简称“亨乐”)近年来紧跟时代步伐,借助自身大量高质量乐谱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数字化业务。其创建了适用于平板设备的应用程序“亨乐图书馆”,将其大部分正版乐谱以电子版的方式呈现于读者面前,体现低成本、易携带、可做标注等特点。国际乐谱库项目(International Music Score Library Project,英语简称“IMSLP”)是另一个乐谱数据库的代表,该项目成立于2006年,最初由一群音乐爱好者所创立,致力于收集世界上所有乐谱资料,其特点是免费下载、易获取、多版本呈现(4)由于IMSLP的乐谱大部分已超过版权保护年限,因此可以免费下载使用;
易获取特点体现在登录网站即可下载,无须注册用户名等烦琐步骤;
多版本呈现即提供多个版本电子版乐谱供不同研究专题使用,如乐谱版本比较研究、表演风格研究等。。目前,IMSLP已收录了196,252件作品、24,623位作曲家、633,063份谱例及73,261份录音资料[16]。其他使用率较高的乐谱数据库包括音乐在线:古典乐谱图书馆(Music Online: Classical Scores Library)、巴别塔当代音乐乐谱数据库(Bable Scores)等。

第三类是音乐工具书数据库。在西方音乐文献中,音乐工具书是音乐研究参考的重要依据,一些权威的音乐工具书的首版印刷时间可以追溯至百年前(5)比如首版《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Grove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出版印刷于1879年,共四卷。,其修订版本也是诸多音乐学者花费毕生精力而铸就的学术结晶。2000年前后,这些音乐工具书纷纷推出了以其最新纸质版本辞典内容为基础的线上辞典,其中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为“格罗夫音乐在线”(Grove Music Online)与“《过去和现在的音乐》线上”(Die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以下简称为MGG Online)两个音乐工具书数据库。“格罗夫音乐在线”发布于2001年,内容参照《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第2版)》《新格罗夫爵士乐辞典(第2版)》等六本辞典内容。在此基础上,“格罗夫音乐在线”还具备了纸质版所不具备的功能:(1)及时更新纸质版本词条内容;
(2)为线上辞典撰写新条目,如欧洲东南部及中东部地区音乐(Southeastern and East Central Europe)、17世纪音乐等;
(3)附有参考音视频链接,可直接在线播放。“格罗夫音乐在线”在内容完整性、信息时效性及形式多样性上独具优势[17]。MGG Online是德语音乐百科全书MGG的线上版,内容基于第1版和第2版纸质版MGG丛书。因MGG原文为德文,其纸质版虽然在业界被视为权威之作,但在推广范围上不及《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MGG Online借助技术优势,提供全文英、法文在线翻译功能(这些翻译皆经过审校),使读者跨越语言障碍,更自如地阅读这部西方音乐巨著。权威音乐百科全书见诸线上已成为一种风向标,标志着大部头音乐百科全书的未来走向——数字化,这使得音乐资料查找工作准确度更高、目标更明确[18]。其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工具书包括花冠世界音乐百科全书在线(The Garland Encyclopedia of World Music Online)、RILM音乐百科全书(RILM Music Encyclopedias)等。

第四类是音像资料数据库。音像资料的载体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蜡筒、黑胶唱片,到钢丝录音、开盘式录音带,到磁带、CD,再到现在无形的“流媒体”平台,音像资料已从“有形”载体向“无形”载体转变,其数量与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变得更为容易。诸多西方音乐图书馆与档案馆正在加快音视频资料数字化进程,将经典音乐演出的录音、录像以数据库集成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在保存“过去”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在”。近十年来,各类高清数字节目被广泛制作与推广。音乐会、歌剧、戏剧等演出活动以高清电影的方式被录制与制作,通过电影院、流媒体平台、广播电台被多次播放,已得到公众的广泛接受和认可。例如,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从2009年开始推出了“高清歌剧”(the Met: Live in HD)系列,每年都会实时通过电影院及网络平台直播及分时转播当季最新的10部歌剧演出,截至2021年底已录制了超百部高清歌剧。这些高质量的数字歌剧节目将成为日后建立歌剧资料数据库的重要资源,大都会歌剧院也会被赋予“音乐图书馆”的身份。柏林爱乐乐团推出了线上“数字音乐厅”(Digital Concert Hall)系列数字音乐会节目,以高清视频、高品质音频呈现现场音乐会,在互联网平台及流媒体平台进行播放,使观众足不出“国”,便可享受世界一流的交响乐演出。截止至2022年1月,该项目网站上已累计制作699场数字音乐会、55部纪录片及483个访谈节目[19]。数字节目已从一种营销手段转变为音视频数据库优质资源,打破地域界限,为全球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所欣赏与使用。具有代表性的音像资料数据库包括:纳索斯音乐图书馆(Naxos Music Library)、美迪奇节目(Medici.tv)、史密森尼世界之声资料库(Smithsonian Global Sound for Libraries)。

(三)推进融合式音乐数字资源呈现,建立立体化数字音乐图书馆

如果说音乐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已是音乐图书馆发展迈出的一大步,那数字资源的融合式呈现则是在资源的深度挖掘上有了更大突破。亚历山大·斯基特出版社(Alexander Street Press,简称“ASP”)是一家以音视频资料为核心资源的数据库网站。站内的音乐与舞蹈系列(Music and Dance Collections)囊括了受版权保护1000万份音频资料、2500小时视频资料及130万份乐谱资料[20]。不同于一般为各类资料(如图书期刊、音视频、乐谱)单独建立的数据库,ASP数据库将音视频资料与文本资料(如歌剧脚本)相结合,即在选择乐谱上某一小节时,便可播放相应的音乐片段,达到“音”“画”与“谱”“文”统一呈现的效果。这种将各类数字资源融合呈现的方式更易于音乐研究者开展研究,以更直观、更直接的方式对音乐文献进行挖掘,这亦是数字人文技术在音乐图情档上的拓展手段之一。音乐数字资源相互关联是数字人文在音乐图情档领域的实践与应用,也是西方音乐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科技的发展,“音乐图书馆”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音乐图书馆的类型是多元的,其未来可延伸的类型也是永无止境的。无论其形式如何,只要能使音乐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只要能够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只要能够助力音乐科研需要,便可成为其存在及发展的理由。

近年来,国内音乐图书馆也处在蓬勃发展时期,尤其是音乐专业高校图书馆、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音乐主题馆均取得了巨大进步,软硬件设施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根据笔者的调查,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专业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与使用方面都有不完善之处,其中主要的问题有未对音乐信息资源建设进行统筹管理、未以规范统一方式呈现音乐元数据等等。对早期西方音乐图书馆的形成、现代西方音乐图书馆体系的完善及西方音乐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音乐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有利于设计出更符合中国国情、更合理有效的我国音乐图书馆的发展路径,有利于我国音乐图书馆更快融入并引领世界音乐图书馆的滚滚浪潮。

猜你喜欢 乐谱资料数据库 山之高歌唱艺术(2022年6期)2022-10-23Party Time考试与评价·八年级版(2020年4期)2020-10-26PAIRS & TWOS考试与评价·八年级版(2020年1期)2020-10-26JUST A THOUGHT考试与评价·八年级版(2020年1期)2020-10-26乐谱:放飞梦想北方音乐(2019年20期)2019-12-04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琴童(2018年11期)2018-01-23数据库财经(2017年2期)2017-03-10基因密码乐谱小猕猴学习画刊(2017年1期)2017-02-17数据库财经(2016年15期)2016-06-03数据库财经(2016年3期)2016-03-07

推荐访问:发展趋势 组织形式 图书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8/60888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