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中家长角色的价值重塑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秦玉学 孙在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基础性,为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的出台,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教育焦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为家庭教育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构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更是进一步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全面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从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的发布,表明我国已经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是家庭的本然功能。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根基,也是所有教育中最为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孩子文化水平、“三观”树立、性格养成、习惯培养有原生性影响。

(一)家庭教育中重塑家长角色是时代发展使然

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为持久的一种教育形式。基于家庭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析,家庭教育功能经历了全家庭教育、强家庭教育、弱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教育等四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在人类家庭长期演进的数十万年中,家庭教育经历了“唯家庭教育是教”的发展第一阶段,进入农业社会又经历了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第二阶段。在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出现了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甚至“唯学校教育是教”的家庭教育发展第三阶段,未来需要进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发展、共建共育的第四阶段,即家庭教育现代化阶段。

阶段不同,家庭教育中家长角色也随之变化。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属于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第二阶段。此阶段,家庭教育以家规家训的形式出现,既可以形成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又可以世代沿袭。比如,影视剧《乔家大院》中的《乔家家训》:“有补于天地者曰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功名富贵。无为曰道,无欲曰德,无习于鄙陋曰文,无近于暧昧曰章,是谓道德文章。有功名富贵固佳,无道德文章则俗。”我们正处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发展、共建共育的第四个阶段,探讨重塑家长角色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意义重大。

(二)家庭教育中重塑家长角色是法律法规要求的必然

《辞海》中对“家庭教育”的释义为:“父母或其他长者在家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的概念确定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指导和影响”。《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主体,国家、社会的主要的责任与内容是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是家庭教育的协同主体。”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的法律,用法律形式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员是实施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主体,应主动担当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父母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推给国家、社会、学校等其他主体的,属于违法行为。

(三)家庭教育中重塑家长角色是儿童成长的应然

家是每个人出生后进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父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都使得家庭教育的影响极为深刻。根据CEPS数据考察家长教养方式对子女产生的影响发现,家长良好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各项能力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方式越科学,家长育儿参与度越高,儿童各项认知水平和非认知能力就越高。家庭教育是事关教育公平和孩子个体的健康发展的大事。

家长角色的发挥是家长接受教育、科学实施家庭教育的保障和基础。通过对中国知网2012年1月1日至今10年发布的家长角色塑造相关文献进行计量与内容分析发现:当前“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众多,输入“家庭教育”两个关键词,共有1.4万篇学术文章。输入“家庭教育”“家长”两个关键词,共有1047篇相关文章。关于家长教育和家长角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探索、现状调研分析、文献梳理等三个方面。其中,理论研究探索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理论理念、内涵路径等分析。现状调研分析主要以特定地区和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家庭教育中家长角色研究。文献材料梳理主要包括对教育政策、家校合作等研究情况的梳理。

(一)理论研究探索方面

比如,余晖在《家长专业化进程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误区及其澄清》中提出,当前家庭教育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是家长专业化。为澄清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取向,应首先明确家庭育儿的准专业属性定位,避免过度专业化的若干实践误区,并保障家长专业发展的隐性条件。洪明在《论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中概括了家庭为基、做人为魂、生活为根、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协同育人等家庭教育六大基本理念,要求加强家长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角色胜任力。王兴、夏友奎在《新时代家庭教育中家长角色变迁与重塑》中,从现代家庭教育视角出发,指出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存在偏离现象,具体表现为:错位为“师者”、僭越为“决策者”、变成孩子人生经验的“传授者”、成为家庭教育的“局外者”、沦为孩子个人空间的“侵犯者”,并依据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特征为逻辑起点,进行重新定位,重塑家长角色,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

(二)现状调研分析方面

李名、张静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陪伴孩子的现状调查与建议——以日照市为例》中,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日照市3000余名小学生家长开展调查,影响家庭教育中家长陪伴情况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提升家长对小学生的陪伴质量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李永萍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在《家庭策略视角下的农民教育观念及其地区差异——基于江浙地区与西南地区的比较》中,从家庭资源禀赋和家庭目标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家庭教育观的形塑机制,提出教育是实现农民家庭发展和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有效途径,要引导农民家庭树立正确和理性的教育观,合理配置家庭资源,将家庭资源更多用于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从而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刘洁在《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及研究——以云南省师宗县龙庆乡为例》中,从农村儿童家庭存在问题出发,对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运用访问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农村学前教育;
幼儿园要加强与幼儿家庭的沟通交流;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文献材料梳理方面

蔡迎旗、邓和平在《我国家园合作中的幼儿家长角色变迁与展望——基于(1949—2022年)学前教育政策文本的分析》中,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伴随着幼儿园与家庭关系的不断调整,我国家园合作中的幼儿家长角色历经四个阶段调整,提出未来学前教育政策需要进一步健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保障体系,明确责任边界,强化主体地位。边玉芳、周欣然在《我国70年家校合作:政策视角下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中,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家校合作政策,提出家校合作在我国经历了初步萌芽、正式推进、规范提升与战略发展四个阶段,家长角色从“配合学校”向“与校协同”转变,家庭教育从私人领域向公共事务转变。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新时代受家庭结构、社会转型、教育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在理念、功能、方法、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具体来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承担哪些责任,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孩子的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给家庭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部分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不明

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意识,忽略了自己教育职责。将本应自身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推卸给学校与社会,在各主体合作育儿中处于附庸化地位。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以至于父母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家庭教育中“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疏于教育或家长拒绝改变等矛盾长期存在。

(二)部分家长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面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家长普遍表示不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只能凭经验教育孩子。不当家庭教育引发的未成年肇事犯罪、校园霸凌等犯罪问题,究其根源是家庭教育中父母盲目教育,祖辈过度溺爱,造成青少年教育缺失。

(三)部分家长教育目标比较片面

家长的观念决定着家长的选择和行为。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在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引导下,有些父母片面地把家教理解为教孩子知识,开发孩子智力,家长们不自觉挤入了“成功路径”的怪圈:如果孩子以后要想幸福,那就要成功。要想成功,就要上好大学;
要想上好大学,就要上高中;
要想上好高中,初中成绩必须好;
要想初中成绩必须好,小学基础必须打牢……正是在“成功路径”的怪圈指引下,鸡娃、焦虑、压力成了陪学家长的真实写照。

以上问题需要从生育、养育和教育全面配套解决,需要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发展的教育整体性格局来解决。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才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而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最主要的环境是家庭。因此,必须通过重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培养终身学习型家长来矫正家长角色的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之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对于如何构建覆盖城乡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怎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给出了中国答案。党中央有关家庭教育的重大决定,为我国家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一)让家长充分享受到家庭教育政策的利好

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人类的一切教育都蕴含着某种价值诉求和担当。只有利益攸关,才能足够重视且产生行动。所以,要想让家长责任主体发挥最大作用,一是要让家长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家庭教育。二是要明白家庭教育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内容范畴。三是要让家长明白怎么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提供的各项措施要切合实际,才能让家长入脑入心。

一是做好对孕期、哺乳期以及子女处于教育期家长尤其是女性家长的政策支持。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在儿童和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从法律和经济层面对家长提供有力的支撑。法律层面,政府在立法时应考虑到对职业女性特别是孕期和哺乳期以及子女处于学前教育期的职业女性,在工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给予一定弹性的法律保障。经济层面,政府应考虑对处于这些特殊阶段的职业女性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

二是以学习家庭教育为契机实现就近就业,社区中的有些岗位,可以适当地对学前和小学孩子的父母进行倾斜。这些就业岗位,既可以方便部分认真学习和实践家庭教育知识的家长陪伴孩子成长,又能就近在社区、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或者托育机构兼职或者全职工作,方便家长就近就业。

三是好的家庭教育,是多方面的收获。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对自己孩子越了解。俗话说,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热爱教育的家长们会主动形成一个学习成长共同体,分享学习心得和教育理念,分享看到的好书,听到的好书。家长的水平越来越高,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好,越容易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让父母能看到教育孩子的利好,而不是把学习教育知识当成额外的负担。只有如此,家长才有足够的内驱力主动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学习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知识。

(二)充分发挥各部门协同育人的支持作用

家庭教育并不仅限于满足家庭的需求,也是对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贡献。全社会应该在这方面形成共识,家庭教育发挥的作用越大,亲子关系越和谐,孩子成才和成人可能性越大,不良极端事件出现的可能性越小,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就越大。除了要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外,还要更加重视和强调全社会协同育人,为家庭教育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否则,再好的法律保障,再好的配套设施,再好的学习资源,家长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实践,那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无法为社会的人才培养做贡献。

一是各地将促进人口发展的各项优化生育政策和各类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相结合。比如,把建设符合国家标准、低收费的普惠式育儿机构作为硬性任务来抓。只有解决孩子的低成本入托、入园、入学问题,显著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让家庭发展支持体系更加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让他们更有精力和时间学习和实践家庭教育。否则,只能选择隔代育儿或花钱购买服务等方式,把孩子托给上一辈或者家政人员。符合条件的多子女家庭买房,如果是限购区域可以在限购的套数上增加一套;
参考“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等优惠政策。对有学前和学龄的职工家庭,保证夫妻中至少有一方可以享受一天一小时的自由时间。让家长有时间享受家庭生活,研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整个社会的焦虑心态、人口焦虑等都会有改善。有条件的单位可探索实行灵活上下班制度:有的可实行早来早走,晚来晚走,有的可实行每天少上一两个小时,工资按照时间比例削减;
有的可实行线上工作模式,等等。如果每个孩子的父母工作时间远远大于孩子在校时间,那么等下班回家后基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家庭教育就没有实施的机会,只能让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中心压在学校和老师身上。

二是各地综合施策,为家长提供学习技能和提高学历的政策。当今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下,已形成一个服务人们职业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家长要充分利用好遍布城乡、星罗棋布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好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等形式,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受教育方式,找机会让人生出彩。比如,具有高中阶段学历、中职、技校或同等学历以上的人员,以及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都可以充分利用中职和高职的入学和学习政策,去提高技能和学历。没有高中阶段学历或者同等学历的家长,可以选择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继续教育形式,也可以选择人事部门和民政部门提供的各种技能培训。

三是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等功能,提升家长的家教水平,实现有效亲子沟通。比如,学校有些教师创新性地利用“金色童年直播间”——甘肃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共建共育网络平台,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亲情教育和陪伴。

(三)建立与“双减”政策相适应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理念是对理想的家庭教育的理性思考和系统回答,是制定家庭教育相关政策、科学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观念系统。对家长来说,要深刻认识养育本质,充分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把握教育节点,明晰教育目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从育人本质出发,科学育儿。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质。“双减”后如何用科学健康的活动填充学习之余的空白,如何充分挖掘家庭情感性抚育成长价值,如何寻求温情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如何建立与“双减”相适应的家庭教育模式,如何引导家长的育人理念和思维方法,是“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的关键。比如,让家长从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生就业困境来理性看看高学历就业和技能就业两种形式。让家长明白孩子不是只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一条路,哪怕是考不上高中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职教高考进入大学。

(四)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家长的自我成长

一是探索“互联网+”等方式,缩小家庭教育中的“数字鸿沟”。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将家庭教育纳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规划中,以国家推行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有计划地组织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比如,全国各地的家庭教育,都可以利用“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的慕课、微课课程,“专家讲堂”“名校长谈家教”等栏目来学习家庭教育。同时,高度关注处境不利家庭的儿童教育,运用科技手段向贫困家庭及其子女传输优质教育资源,阻遏智力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家长要学会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来工作和生活。比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榜样作用至关重要。而父母的耳濡目染,就是最好的榜样。王潇在《五种时间》中提出了“折叠时间”的概念。家长学会更好地管理时间,在睡前或者起床后把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事项按照四象限原则分类。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是家长需要做到的,也是需要孩子终身学习的。

三是把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建设为人人可触达而不是概念性的机构。在采访部分家庭中发现,部分人群对家长学校等仅停留在开个家长会、请个专家讲座的概念上。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可以为不同的家庭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属于基本服务的,政府买单;
属于个人特殊服务的,单独付费。此外,家长教育指导的内容要用更加贴近生活、更有操作性的方式,比如经验分享、沟通方法指导、针对特殊人群的辅导等方式,形成更加务实的氛围。

生儿育女是小家庭的决策。孩子们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一系列的成长轨迹都会不断地受到家庭教育给予的指引和影响,并且会潜移默化地伴随他们的一生。但孩子同时又是社会的共同珍贵资产。从这个角度讲,生儿育女的家庭,都是为整个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家长,教育孩子责无旁贷。但是,社会各界各部门各机构都负有为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的责任。只有让家长意识到养育孩子不那么难,才会形成养育孩子的正向循环。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家庭“煮”夫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恋练有词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7年1期)2017-02-25家长请吃药Ⅱ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人生十六七(2015年3期)2015-02-28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推荐访问:重塑 新时代 家庭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11/60996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