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思辨读写教学方法解读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刘莉萍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甘肃 天水 74100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读写教学活动,往往会存在三种问题,首先,教学方法过于滞后,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依然习惯沿用“灌输式”、“涂鸦式”教学方式,严重打击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无法满足培养核心素养要求。其次,难逃标准答案的束缚。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应付高考制度,过于重视标准答案,而答案只有一个,这与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要求严重不符,不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其三,学生缺乏思辨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十分被动,长此以往会形成惰性思维,从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针对以上情况,教师需要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思辨性读写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为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探究习惯,确保学生能够以批判性、严谨性、深刻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开展思辨性教学活动。所谓思辨,就是在谨慎思考基础上进行明确辨析。这也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其中既包括“思”,又包括“辨”,二者之间相互依存,“思”是“辨”的基础,“辨”是“思”的提升,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中的两个层次。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思辨性读写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三种境界:第一,学生要勇于思辨。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思辨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帮助学生踏上思辨之旅。第二,学生要乐于思辨。结合教学经验来看,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只按照标注对文言文中的单个字词进行解释,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但如果结合整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思辨性话题,则能够将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其乐于思辨[1]。第三,学生要善于思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出思辨性话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辩论积极性,并且结合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辩论赛后往往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可以拓展思辨话题,引导学生写成随笔,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辨的习惯。

(1)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读和写虽然是两个独立个体,但彼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想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阅读水平,并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学生在创作命题作文过程中,如果脑海中缺乏概念,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梳理内容、明确结构,那么必然是生活中阅读书籍不够丰富,积累素材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写作方面遇到瓶颈,这也意味着积累写作素材至关重要。而开展语文思辨性读写教学活动,将读和写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写作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或课后阅读优秀作文、文学著作等方式,积累更多写作素材,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并熟练运用名人名言,以此来提高写作质量[2]。

(2)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思辨性读写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基础上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书籍中的美文美句抄写在笔记本中。同时,教师还应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灌输各种写作手法,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

(3)加深学生对文化传承的认识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综合性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但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社会逐渐进入网络化时代。这也使得国内外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导致很多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缺乏重视。而语文学科作为各阶段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消失,反而在时间不断推移的背景下,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尤其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大量古诗词和文言文,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切身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力量和精神[3]。所以,在核心素养下开展思辨性读写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还能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持续传承和发扬,使其在世界多元文化中更加绚烂多彩。

(1)教学方式落后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导致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依然存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习惯以自身为主体开展“灌输式”教学活动,将自己对文章和写作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习惯,并为教学内容下一个统一定论。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固化思维,很少有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便有学生表达,教师也没有给予其相应的表扬和肯定,这也使得学生在语文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逐渐放弃多角度思考习惯。长此以往,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其创新力,创造力的提升;还不利于达到理想教学目标,自然无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2)难逃“标准答案”束缚

虽然教育改革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重要性,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来看,改变效果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开展思辨读写教学活动时,依然逃脱不了标准答案的束缚。尤其现阶段,考试制度依然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这也使得标准答案成为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很多习题中虽然标注“参考答案”,但是和“标准答案”的中心思想基本一致。这也意味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解题思路必须要符合标准答案,如果不符合标准答案或与标准答案存在出入,则判定为错误答案[4]。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具有多元化特点,学生在考试或练习中涉及的很多习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实际上这对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而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如果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产生多元化答案,必然会消耗教师大量时间精力去考量答案的合理性,同时也会对教师基础知识和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这也导致很多语文教师不喜欢多元化答案,在教学中习惯采用统一标准评价学生,严重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3)学生思辨意识不足

高中生缺乏思辨意识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不主动思考、不提出质疑等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合理,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学生全部都能接受,习惯性跟着教师思路学习,这也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疲于思考,从而产生倦怠心理,最终形成惰性思维。可以看出,一旦学生缺乏思辨意识,那么则很难培养其思辨能力,这也与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严重不符。

(1)将“读写结合”融入教材教学中

教师可以基于高中语文教材开展思辨性读写教学活动。现代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只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那么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韵律,无法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意境和情感[5]。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再别康桥》就是一首典型的现代诗歌,这首诗歌中充满了浪漫色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通读,使学生切身体会其中的浪漫与梦幻。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书面写作的方式进行表达。具体来书,在思辨性读写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小节,并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不同小节进行有感情朗读,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体会《再别康桥》的意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呼应的音乐作品,为学生创设阅读意境,使学生在阅读诗歌的同时,如同身临其境,让学生的感情变得更加细腻、丰富,从而切身体会作者在创作诗歌时的心情和感想。学生阅读完所有小节后,可以对《再别康桥》这首诗歌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此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诗歌中提到的“寻梦图”、“金柳图”、“别离图”等为主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对诗歌的认知,采用散文形式扩写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长期落实这种思辨性读写结合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其掌握更多写作技巧,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同时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和语文知识。并且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理解,合理的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在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也有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6]。

(2)将“读写结合”融入到课外拓展中

上文提到,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其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只依靠有限的语文教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远远不够,需要教师进行课外拓展,搜集更多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拓展视野的同时发展核心素养。另外,在思辨性读写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丰富课外教学内容,还要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组织学生对抽象的文言文或古诗词进行扩写,让学生在二次创作后,让古诗词和文言文变得更生动、具体[7]。与此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在《兰亭集序》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灌输更多语文知识,只带领学生学习“集会”相关内容,则会导致课堂教学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掌握文章内容,更无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此,需要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引入课外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增添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在本节课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作者王羲之入手,搜集于王羲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书法作品,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如:可以在《兰亭集序》教学前为学生讲“王羲之岳父郗鉴选婿”的故事,使学生对王羲之的性格有所了解,如此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增添课堂趣味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出思辨性话题,如:“畅叙幽情”“临文嗟悼”等,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而后进行书面描写,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文章有深刻认识。

教师除了在课堂引入课外知识外,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引入思辨性读写教学活动。例如:在完成《鸿门宴》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进行调查研究。如:刘邦、项羽、张良等。调查研究方式不限,既可以阅读史诗资料,也可以上网查询。学生在掌握历史人物背景和相关故事的同时,也能够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行组织语言,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以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如此,既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3)将“读写结合”融入到实践中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中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也随之增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应只停留在启蒙阶段,还要向更深层次发展。所以,在核心素养下实施语文思辨性读写教学模式,还要及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此,才能够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荷塘月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模仿文章中优美语句进行写作,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亲自走进大自然,切身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写作,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写作有内容[8]。另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力,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所不具备的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将“读写结合”融入到创作中

在思辨性读写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只停留在提高阅读能力、掌握写作技巧、了解写作手法等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限于此,而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有知识和积累的素材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事物的看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9]。

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完《再别康桥》后,会怀念初中母校。教师可以将“再别母校”作为写作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既可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也可以表达对母校的祝福,以此来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读写教学活动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教师要重视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为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猜你喜欢思辨性教学活动高中语文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1期)2022-08-19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1期)2022-03-09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1期)2022-03-09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11期)2017-12-20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数学大世界(2017年15期)2017-06-21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推荐访问:思辨 教学方法 读写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2/65309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