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非遗蜂产业传承与发展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司马宏昊,杨春愿

(兰州文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10)

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进入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与现行国家的情况相适应,而且与市场经济规律相吻合。

1.1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村经济收入的有效路径

我国农村地域覆盖面积广,农村人口基数大,如何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程度有限,农村经营与管理整体水平有限,在现有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我国农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基本都是以小规模的家庭式生产为主,整体缺乏组织,而产品主要以单一产品或者原材料为主,一般对农产品进行再加工或者流通的可能性较低。由于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在交易市场当中缺乏对产品信息的把控,获取产品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以至于无法规避农业市场交易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实现农业产业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农产品的整体结构,提高农民对农产品交易信息获取的及时性,降低农民的交易风险,改变农村单一产品生产恶性竞争的局面,拓宽农村产业链布局,使农民由单一农产品收益转变为农产品产业链的多节点收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的生产热情,进而扩大区域农业产业规模,降低同类产品的竞争性,提高区域农产品市场的产品竞争性。

1.2 农业产业化可以有效均衡农村劳动力布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应快速向产业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相关部门应逐步紧缩,农村劳动力需求应开始收紧,而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移到农业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当中去。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仍旧不高,农业水平较低所带来的高人力投入,导致农产品成本激增,收入降低,因此大量的农民放弃了农业种植而转向城市务工之路。而进城务工的农民群体由于自身技能不足,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盲目性,既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又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荒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速度。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既能够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又可以在乡镇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农业产业化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业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流动,通过建立技能培训平台,合理分配农村劳动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1.3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关键力量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不仅是自身发展的潜在需求,而且是我国优化农业资源、有效配置农产品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农业产业化在农村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市场发生了变化,由原本的买方市场逐渐变为卖方市场,从原料型的农产品逐步向轻加工、精加工进行转变,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增加了农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此外,许多新型项目,比如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的发展,使我国农业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2.1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农产品生产主体仍然以小规模家庭为主,农产品定价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地域性价差取决于农产品的普遍性消费与区域个性化生产的范围。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调节会影响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决策,进而影响区域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

随着人民大众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高,城市农产品需求和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当中增强了自然健康、环保生活等理念,而不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相关产品将逐步被抛弃。

2.2 我国蜂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已逐渐从疫情影响中稳定恢复,积压的消费需求得到解脱,释放了消费能力。当下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市场中蜂产品逐渐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和使用。所以,蜂产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户个体收入、促进地方农业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蜂蜜市场快速成长的同时,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蜂产品加工掺杂使假现象严重,我国蜂产品安全生产监控体系建设亟待提升,蜂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还需加强约束机制。一方面,在蜂产品热销的同时,个别企业与个人出于私利误导消费者;
另一方面,企业平均规模相对较小、质量良莠不齐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使得蜂产品产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恶性竞争给整个产业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1 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存在问题

3.1.1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大型城市的虹吸作用会吸引周边农村区域的年轻人不断进入,形成经济与文化的聚集效应。

因此,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会逐渐面临人口流失的问题,而目前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都存在于这些农村地区,由于收入、就业岗位与生活环境等具有明显的差异,导致尤其是农业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后继无人。

3.1.2 传统技艺和口头传统和表达本身的困境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包含着众多技艺与口头程序,非遗传承基本以口传面授的形式进行,在进行非遗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等存在的问题,导致传统养蜂技术遗失严重。而传承过程短则数月,多则数年的情况下,传统技术需要传承人具备很强的耐心。

3.1.3 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传承过程上力不从心

随着经济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很多非遗项目逐渐脱离了市场的主流需求,与市场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伴随着非遗传承人年龄的增长,这些项目缺乏一定的继承性,传统非遗传承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的衰退等健康原因,都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根据调研,基本上很多家农户养蜂只存在于一代人,后代能够继续传承非遗养蜂技术的人非常少,这也导致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出现了危机。

3.2 非遗农产品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3.2.1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趋于多样化

根据调研,各收入阶层的人们每月用于农产品的消费约占其总消费的1.89%,并且多集中于创意性较强的实用品,对于一些品牌性的产品消费者似乎不感兴趣,尤其是在蜂蜜市场当中,由于蜂蜜市场属于非常成熟的红海市场,导致各地竞争激烈,而庆阳当地的蜂蜜产品仍然存在产品单一、用途单一等问题,没有针对消费者开拓多样化的消费形式,导致现有的蜂蜜市场竞争惨淡。

3.2.2 产品宣传售卖形式单一

在走访非遗产品经营者的过程中了解到产品的经营者除了实体店进行日常经营之外,自己也常常会通过发朋友圈或者开网店的方式进行宣传和销售。近几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地方经济的冲击,实体店铺的收益日渐低迷。而后期的调查问卷也显示出消费者在网上咨询或者购买产品的比例远远大于实体店的比例,也就是说在进行非遗农产品的宣传和售卖时,可以选择B2B模式,产品宣传可以主要以网络宣传为主,特别是可以借助于短视频App、直播平台、融媒体等多种宣传形式。

3.3 庆阳非遗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庆阳市非遗蜂产业市场知名度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除了当地人其他地区的人对庆阳市蜂产业非遗文化的了解可谓是少之又少,而这其中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缺乏有效的宣传与创新。在智能生产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和企业要在保留其原有的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大批量生产并非难事。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产品的成本,为产品经营者减少资金压力,同时产品的价格也就会降下来,消费市场也就会打开,传承者、经营者也就会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在经济利润的驱使下也会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蜂业非遗文化的生产保护的行列中。

3.3.2 乡村干部对本地养蜂产业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目前我国养蜂的主要方式是在家庭筑巢饲养中蜂,这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导致商品数量少、收入低。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意大利蜂箱饲养技术后,蜂蜜产量逐渐增加,养蜂虽然属于农业项目,但蜜蜂养殖却主要归集在农牧部门。当地干部与农户并没有充分了解到非遗蜂产业的发展优势,对投入其中缺乏了解和热情,基本缺乏配套养蜂技术的科研推广机构,也没有专门从事养蜂与蜂蜜相关产品研发的相关社会组织,缺乏蜂蜜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宣传、规划、指导等配套服务不到位,长期被忽视。

3.3.3 养蜂观念滞后

由于对中国蜜蜂的生活习性缺乏了解,增加了养蜂户在蜂箱中饲养蜜蜂的难度。在大众心目中,蜂蜜产业是一个条件艰苦、收入低下的行业,再加上受到一些落后的地方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农户从心底并不愿意从事蜂蜜产业,导致近些年来蜂蜜产业从业人员只减不增。

3.3.4 发展定位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

庆阳的众多农业发展项目都没有将蜂蜜产业罗列其中,蜂蜜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被忽视,地方农业产业定位不明晰,发展思路无法拓宽,因此相关方面均无法进行扶持,造成蜂蜜产业中的农户与相关企业融资困难,信息匮乏,困难重重。

3.3.5 蜂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现有市场蜂蜜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有一定的农产品品牌,但是各个品牌之下的产品基本没有太大差异。企业基本聚集在第一产业之中,产品缺乏科技含量,蜜蜂的养殖基本都以家庭式产业为主,人工蜂箱追赶蜜源形成相关产品,缺乏产品、包装与深加工方面的创新发展,产业链不够完整。

4.1 明确非遗蜂产业的发展定位

明确非遗蜂产业的发展地位,逐步纳入“草畜、苹果、瓜菜”等地方三大主导产业当中,以非遗传承人、地方专家组成团队,对庆阳非遗蜂产业进行全面调研,以非遗传承与地方绿色经济发展为主导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具体的发展措施。

4.2 以非遗技艺传承培养养蜂技术队伍,加大非遗蜂产业推广力度

根据目前庆阳存在的养蜂知识储备不足,实用型、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应加强养蜂技艺队伍的培训,充分提高现有养蜂农民的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新型箱养蜂技术、特殊蜂源生产技术和蜂产业相关深加工技术,依托现代科技与非遗传承人的示范指导,迅速扩大地区蜂产业规模,提高养蜂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的力量,针对新时代的返乡农户,大力宣传发展非遗蜂产业的经济效益,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蜂产业,高度重视地方农业发展,逐步建立地方农业品牌,振兴地方经济发展。

4.3 科技赋能农产品,为非遗蜂产业增添科技翅膀

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非遗蜂产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科技赋能。在蜂蜜公司创业之初,非遗蜂产品企业可以凭借多种营销方式临时替代科技创新,但是,随着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传统型的蜂产品公司逐步增多,非遗蜂产品企业要想持续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精英,就必须依托科技创新,以科技赋能非遗蜂产品,才能够增强非遗蜂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4 加大非遗蜂产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在地方经济政策上向扶持性产业倾斜,给予致力于非遗蜂产业发展的农户一定的奖励补贴,帮助这些农户解决创业初始资金的问题。其次,以非遗传承人为依托,高校与地方非遗传承培训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产品创新等相关实训教学基地,以创促学,逐步形成一批蜂产业的技术骨干力量,服务非遗蜂产业的文化经济建设需求,满足非遗蜂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需要。最后,创设一批非遗蜂产业的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领整个非遗蜂产业的产业链发展,逐步带动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蜂产品养蜂蜂蜜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蜜蜂杂志(2022年12期)2023-01-10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蜜蜂杂志(2022年5期)2022-07-20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蜜蜂杂志(2022年3期)2022-05-23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蜜蜂杂志(2020年11期)2020-12-20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学生天地(2019年28期)2019-08-25蜂蜜,你真的了解吗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2期)2019-08-23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蜂蜜”CP意林·全彩Color(2018年11期)2018-12-03养蜂女状元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蜂蜜哪里去了小猕猴学习画刊(2018年4期)2018-04-28

推荐访问:庆阳 传承 产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18/65618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