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民健身视域简析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方法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宋欣晏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0)

全民健身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这不仅让广大群众的生活更加规律,更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如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陷入困境,无论是互动场景缺乏、体育发展和群众需求不对等,还是文化传播动力不足、同质化问题突出,都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阻碍了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的输入和体育精神的形成。全民健身视域下,需要改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法,以针对性地策略突破困境,弥补不足。

1.1、未曾构建互动场景,无法激发群众兴趣和体现体育发展文化价值

由于现代社会背景下,缺乏传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逼真场景,所以哪怕已经在文化节、运动会、校园体育、社区体育、竞赛活动、非遗展演和旅游表演业等多元发展路径中广泛渗入民族传统体育,缺乏文化滋养和环境烘托的民族传统体育还是宛如“无水之鱼”,根本无法激发出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之人的兴趣。就以龙舟竞渡、舞龙灯活动为例,虽然现如今依然可以看到这些活动,但一来只有个别地方开展这些体育活动;
二来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段才会开展这些活动。这就表明了现代其实鲜少有人愿意了解和参与这些活动。又如,投壶、醒狮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古代极受欢迎,甚至只有贵族、有钱人才能开展此类活动,如今虽称不上失传,但已然落寞。还有其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哪怕有极强的传说因素,也有相关的神话故事,甚至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精神和文化价值,也无法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实现文化传承和精神培养。即便观众有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进行观看,但因为彼此之间互动的缺乏,导致无法生成切身感受。以龙舟比赛为例,对比起来,龙舟比赛因为属于端午节内容之一,反而是一系列民族传统体育中以竞技比赛为主流传最广的活动。但哪怕如此,端午节当天也鲜少构建具体的活动场景,所以活动时无法体现出人征服自然的核心,无法深度体现出传统文化价值。这不仅弱化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促使群众不够重视民族传统体育;
更是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甚至全面影响了“全民健身”。

1.2、虽然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市场化发展,但未曾满足群众体育消费需求

事实上,导致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程度偏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缺乏创新驱动;
虽然得到了市场化发展,但未曾满足群众提出的体育消费需求,于是更多的体育消费流向国外体育市场。虽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力大,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高,可以吸引世界各地旅客前往消费;
虽然如今国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实际上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程度仍然偏低;
因为无法提高产业化程度,所以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因为比起韩国在旅游业融入摔跤、拔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举措相对较弱,所以各个行业难以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因如此,我国群众会前往韩国、日本等地旅游,会在旅游期间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进行参与,以此满足潜在的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还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僵化产业内部管理、调配资源困难等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致使我国人民体育活动参与度较低。哪怕国家已经着手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创新驱动的缺乏下,各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无法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且政策的缺乏、内容的陈旧和经济的限制,无法形成良好的发展路径和消费路径,无法突出壮大民族传统体育的消费功能,无法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时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1.3、未曾加大对外传播文化的动力,降低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极深的文化基础,理论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会发挥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熏陶作用,滋养人民群众的文明精神。但纵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目前暂未加大民族传统体育对外传播文化的动力,缺乏对应的体育人才,缺少传播发展的资金,也没有太多的传播媒介。正是因此,所以缺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驱动力,无法满足人们的根文化需求。如,民间的龙舟比赛、射箭、赛马都是民族传统体育,却因为体现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范围太小、路径太少而无法凸显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哪怕一些村居会选择性的开展本地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使用微信软件、登录公众号,在官网宣传。但因为消息传播空间不够广阔,未曾扩大范围,最终接受文化熏陶的人少之又少。

缺失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人才一样会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不断降低,虽然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依然受限于人才的不足,根本无法扩大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传播媒介落后方面。事实上,不同地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不同,此种不同造就了传播方式、传播范围等多种不同,从而无法全面、全程、全方位的传播体育文化。例如,广东粤东地区,虽然有非常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花炮、射弩、陀螺、押加、蹴球、毽球、龙舟、秋千、珍珠球、高脚竞速和板鞋竞速,却根本没有全面有效的发展这些项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许多地方的媒体行业发展落后,知名度不高,文化得不到传播,群众自然而然的无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入了解。还有缺乏资金投入,实践证明,资本驱动文化发展,文化的发展加深资本。然而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太大的资本,缺乏发展资金,所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传播;
于是民族传统体育陷入资金困境,便于是无法给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第六届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清远市的瑶族展演千人长鼓舞,此类表演对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挑战成功。千人长鼓舞体现出的民族风韵是最为独特的,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为了强调和反映瑶民生活。但对瑶族来说,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根本无法向外传播千人长鼓舞文化,导致瑶族得不到长效性文化发展。

1.4、存在体育产品同质化问题,与群众提出的文化异质性需求相悖

当前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与日俱增,不但升级了消费结构,更个性化凸显大众消费。各方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产品、技术、组织、市场和商业模式等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致使体育产品不断同质化,最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群众提出的文化异质性需求相悖。体育产品同质化体现在了产品供给端和消费端,因为不曾异质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以无法激发群众的体育兴趣。例如,在我国西藏、贵州和青海等地,盛行一项传统体育项目—马术。但在南方景区,发现虽然有骑马这一活动,却将骑马这项活动生生剥离出了与其血脉相连的文化。剥离下,无法传承马术文化,致使游客们逐渐对景区的骑马项目兴致索然。民族传统体育产品创意的缺乏,无法发挥体育的异质性文化,无法满足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达不到增强用户粘性的目的。又如,岭南地区流行的龙舟比赛,因为极少融入新元素,如景观、美食、游戏,所以总是单一乏味,群众们不复热情,导致民族传统体育产品更加缺乏创新驱动力,不变的产品发展模式让群众们对同质化产品产生了审美疲劳和排斥心理。正是因为创新驱动不足、模式僵化,国内群众无法满足精神需求,无法传播异质性文化,会因此转移自身的兴趣,不再关注民族传统体育。而是关注其他新颖又奇特的文化产品,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相差甚大,无法基于全民健身的条例政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1、创造互动场景,人和体育产品互动,和文化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是一座桥梁,是一种媒介,连接群众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从这来看,各方应以多种融合方式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思维,以创新驱动呈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场景,引发人和文化的情感共鸣,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长效组织,促使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项目。以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内容角度,深度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和多种产业,如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和文化创意。或是通过多姿多彩的互动场景,对民族传统体育和自然环境、各种文化等进行融合,促使群众和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如当地宗教文化、民间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以生态园的创建为例,增加各种基础设施,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构建文化产业,并在该产业中融合各种功能,在一体聚集型的产业发展中融入互动场景,促使群众参与各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例如,动物园、玻璃桥、欢乐水城、百亩花海、开心农场、野炊烧烤、鸟巢科普园、机动反斗乐园。以抢花炮的爱情主题为围绕点,营造跳水塘、爬树枝、送炮器、争抢花炮、钟鼓齐鸣、点火药放炮的欢乐情景。以多姿多彩的互动场景,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或者融入云南傈僳族的“下火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互结合“下火海”和傈僳族人们居住的云南怒江大峡谷环境。以民族传统体育和自然环境的融合演绎出惊心动魄的一幕,让群众在观演中满足情感需求,追求正义、崇尚信仰,形成勇敢精神。

从连接民族传统体育和群众情感的路径来看,第一可以对各种论坛、运动会和文化节展演活动组织开办;
第二可以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地、档案馆和民俗博物馆后,嵌入可视化动画简介,对立体模型、民俗器物、4D 立体音效等进行融合;
第三可以对智能化的网络平台进行构建。全民健身下,创新模式,组织运动会,落实非遗文化展演,全国人民积极和民族传统体育展开精神对话,在社区—民族传统体育交流周的模式中代入自身情感,在逼真的感性互动场景中增强健身意愿。构建网络平台时,则可以以省份为中心,建立某某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公众号,定期在平台上开展线上互动游戏、网络直播和有奖调查问卷,活动的核心在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通过缩短群众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群众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全民健身。

2.2、了解群众体育消费需求,打造民族传统体育精品,满足市场需求

全民健身视域下,要想破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解决大众消费需求不对等问题,应该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以大众体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发展为路径。首先,利用各种方式研究互联网技术,分析大数据,了解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群众提出的民族传统体育需求,在某区域范围内扩充产业。社区体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社区服务公众号,组织线上有奖民意调查活动,居民根据页面提示作答,提交答案。目的是根据此种调查对社区居民的喜好进行了解,对居民的社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需求进行掌握,推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精品,满足居民不同需求,达到全民健身。政府方面则需要发挥中小型企业的作用,分析国家推广的“研学旅游”需求,以此为结合点,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群众居民个体为核心,一起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利用不同的技术和模式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了解其中的文化,对传统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建设,对相关的体验馆进行构建。裸眼3D 技术的支持下创建影响逼真的场景,基于复古再现模式展示“拉乌龟”、“打狗归坡”、“钱铃双刀”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化体育研学旅游精品的教育性和体验性,形成产业集群链后实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活态发展。同样政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融合对应的民族传统体育和保健法,以体育养生为主题,融入土家族的花棒、摆手舞、板凳龙等内容,播放民歌,构建特色化的体育产业链。凭借这一系列的方式方法,达到青少年教育、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2.3、开发各项资源,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风情,焕发传统旅游业生机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拥有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有关人员要对资源进行科学化的配置,全面地推动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出的要求。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好传统体育活动的调整。需要分析我国丰富旅游资源内含的优秀体育文化底蕴,基于我国颁布的政策和相关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其中的民俗风情。通过产业化旅游体系科学、完整、独特的构建,全面落实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的体现给予民族传统体育一定的保障。体现旅游业的各项优势,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2.4、搭建民族传统体育的训练场地,调整优化内容,培养专业化人才

全方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就是打破以往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限制,让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走进校门,培养专业化人才。例如,我国将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列入到学校体育的课程中。在21 世纪的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课程,教师根据课程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如武术、围棋、摔跤、八段锦、五禽戏。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样可以让学生们体会传统体育文化。但目前传统体育项目还处在磨合期学校体育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体育教材的使用,竞技体育的内容选择,教学缺乏地方特色等等。学校要充分地把握住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做好各项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取得当地政府的重视,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实际发展搭建体验性的民族传统体育产地,招聘更多的专业人才作为产业基地的培训师,加强学生和其他群众的体验训练。如此,方能人带人,让群众都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感受身体训练所带来的好处,于主动训练中增强能力和身体素质,进一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2.5、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机制,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继承、不断发扬的过程,因此创新和优化民族传统体育需要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保障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各方因素的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而为了在现实生活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保护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相关部门可以开展以下措施:相关部门立足于实际情况,做好民族体育文化保护机制的调整和优化,建立各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机制,然后调整民间传承、媒体传承、产业传承和学校教育传承。在民间发展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是一个较稳定的过程,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是人们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民族传统文化继承的过程中,要符合广大百姓的需求,立足于实际情况,做好传承方式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地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2.6、提高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实现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人们对其有强烈的认同感。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相关文化的传承都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需要相关部门构建完善的传统体育文化学科体系,借助互联网、计算机、手机、多媒体、电视、广播等拓宽传播渠道,开展国际上的交流和合作,向其他国家大力宣传我国的特色体育文化。有关人员利用信息技术等认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破体育文化的发展限制,以不同方式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范围,将体育文化贯穿到教学。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达到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的目的。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断积淀的结果,时代发展文化交汇的产物。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利于实现全民健身战略,还因为符合时代对人们精神的要求和标准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全民健身视域下,政府部门、各单位企业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注意民族传统体育的分析研究,搭建训练平台基地后注意机制的建立,通过不断创新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实现体育文化的传承,弘扬体育精神。

猜你喜欢体育项目民族群众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衡水学院学报(2022年4期)2022-07-09我们的民族娃娃乐园·综合智能(2022年2期)2022-04-19多让群众咧嘴笑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9期)2018-05-14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多元民族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推荐访问:视域 困境 全民健身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921/65756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