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外渗的处理方法_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www.zhangdahai.com--素材及写作指导】

  【摘要】 本文对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主要讨论了药物渗透的原因、预防和处理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预防;处理   
  外周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若发生化疗药物渗漏且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笔者多年的预防经验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药物渗漏的原因
  1.1 直接毒性作用 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类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如阿霉素外渗后可引起局部严重的细胞炎症。
  1.2 药物的酸碱度及浓度的影响 血浆pH值正常为7.35~7.45,超过此范围无论过酸过碱,都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发生静脉炎。化疗药物的浓度越高,对局部的刺激性就越大,当大剂量给药时高浓度的溶质可导致静脉炎,如长春新碱浓度过高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3 部位及技术原因 静脉推注时选择血管细小,如前臂掌侧下段,脚背表浅的细小静脉血管等,由于血管壁薄,耐受性差,推药时稍增大压力,药物易渗于血管外,或穿刺不成功反复使用同一条静脉穿刺针眼未愈合好导致药物外渗。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在骨隆突、关节部位,不易固定,稍活动针头使针头刺破或滑出血管外。针头进入血管内深度不够,推注药物时,局部血管药理量相对性增加,血管扩张,针头易滑脱或从针孔外渗。
  1.4 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人血管硬化脆性增加易渗出。患者对渗漏损伤知识缺乏,不知道外渗的危险及后果,而不向护士报告,失去早期监测的机会。个别患者特异体质,对化疗药物发生局部过敏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渗漏明显。
  2 渗漏的预防
  2.1 合理选择血管,输注化疗药物应选择最易穿刺的大静脉,并容易固定,切勿在靠近肌腱、关节、韧带等处,一般应在手背、前臂等处。一是不易渗漏,二是渗漏后不易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穿刺部位由远而近,左右交替进行,以免化疗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
  2.2 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专业训练,力求一针见血,注药前应先告知患者,给药前应先检查亦无回血,给药时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观察药物输注体内1~2 min,并定时巡视,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或疼痛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2.3 合理使用药物,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 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 用药前后可冲管、中间给药, 静推时边推药边抽回血, 确保药物在血管内; 浓度不宜过高, 速度不宜过快;为血管痉挛造成的,可沿血管上方热敷,以解除痉挛。输药完毕后应继续输注生理盐水20 ml以上方可拔针。
  2.4 避免在下肢进行化疗,特别是在输注起泡性化疗药物时,因为一旦外渗,因下肢负重,局部不易痊愈。
  3 渗漏的处理
  3.1 一旦发生渗漏,立即停止输液,但勿拔针头,接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回抽,尽可能抽出外渗液后再拔针。
  3.2 局部封闭 用2%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5 mg配制成0.125%利多卡因30 ml在无菌操作下沿外渗局部作环形向心性封闭,并抬高患肢,间断冷敷,外渗面积大者,间断24 h重复封闭。
  3.3 使用相应的解毒剂 透明质酸酶1~6 ml局部封闭对长春碱类; 10%硫代硫酸钠4 ml +生理盐水6 ml局部封闭对丝裂霉素、顺铂等;8.14%碳酸氢钠5 ml +地塞米松4 mg渗漏部位多出皮下注射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类。
  3.4 免疫治疗 有报道阿霉素渗漏引起的手臂溃疡使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每星期400 mg,第四个星期溃疡完全消失。
  3.5 冷敷48 h后可用硫酸镁、如意金黄散、芦荟等热敷, 7 d后,无论局部皮肤疼痛与否,都要进行3~7 d的理疗,而且在进行治疗期间要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避免下垂、洗衣、提重物等。
  3.6 外科治疗 对一些局部组织坏死者,待皮肤坏死区出现分界后,应及早切痂植皮。
  

推荐访问:化疗 药物 护理 外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sucaijixiezuozhidao/2019/0410/6596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