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体会]伤员四肢骨折有骨外露

【www.zhangdahai.com--信息简报】

  【摘要】 目的 探讨控制感染措施,提高骨折愈合率。方法 早期使用足量的广谱抗生素,骨不连的患者彻底清创,取出内固定物,持续闭式引流冲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感染控制率93.11%,骨折愈合率81.8%。结论 正确处理骨折,早期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可以控制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骨愈合率。
  【关键词】 四肢骨折;骨不连;感染
  
  闭合或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内固定,切口I期愈合后,原骨折部位再次发生感染,感染后引起再骨折,延迟愈合,骨吸收、骨缺损形成假关节,引起肢体或关节功能障碍。1997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科共发生四肢骨折因感染而发生骨不连的患者共28例,现将影响其愈合因素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0~61岁,骨折部位:胫骨10例,股骨6例,尺骨2例,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11例,病程10~36个月。本组患者均有外伤史,具有骨折特有的症状、体征,经X线摄片证实骨折的情况,患者伤肢局部肿胀、跳痛、充血,外周血象显示: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1.2 方法 对于闭合性骨折首先进行手法复位,如不能复位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术后早期使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对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按照常规,彻底清创、复位、固定、牵引,创面伤口细菌培养24 h,鉴定致病菌菌种,根据阳性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伤口有感染的病例,进行彻底的冲洗引流,冲洗液为生理盐水500 ml+庆大霉索8万U、生理盐水500 ml+氯霉素0.25 g、0.25%甲硝唑交替使用。冲洗滴速:术后前3 d为60滴/min,3 d后改为30滴/min维持,一般冲洗1~3周。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结果 送检的28例标本中,在有氧的条件下37℃培养并鉴定菌种。其阳性标本24例,占88.5%,阴性标本4例,占11.5%。其详细结果见表1。
  2.2 随访结果 患者每3~6个月随访1次,记录临床体征与X线表现,最短0.5年,最长4年,平均2.5年。本组感染的控制率93.11%,骨折的愈合率81.8%。在24例感染的患者中有15例经系统治疗,伤口愈合,骨折端逐渐连接;2例骨缺损在<3 cm,3个月后行髂骨植骨10个月后连接愈合;3例骨缺损>5 cm,在炎性反应控制后,腓骨移植,9个月后骨愈合;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感染未得到控制,最终截肢;2例患者感染得到控制,但不愿意继续治疗。
  
  
  3 讨论
  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病程较长,由于长期大量交替使用多种抗生素,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并产生耐药性[1]。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对伤口开放的患者,于术前、术中行伤口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于术前、术后治疗7~10 d,无开放伤口的患者多联合使用头孢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彻底清创是感染性骨不连手术中的关键,切除瘘道,清除分泌物和炎性肉芽组织,取出内固定物,摘除死骨。由于内固定物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异物的刺激不利于炎性反应的消退,可以说内固定物不除,感染就没有根治的可能。术后局部闭式引流冲洗术,局部持续灌注高浓度的抗生素溶液,使伤口局部的药物有效浓度高于血浆浓度的数倍甚至十几倍,能杀灭多种细菌。由于持续灌注冲洗不断的清除细菌、渗出物、坏死物,充分引流,7~12 d后局部炎性反应消退,血运改善,死腔消失,感染逐渐控制。交替冲洗引流管用“一进二出”,以免管子堵塞,出管接负压,进管置于骨髓腔内,置管尽量避开皮肤瘘道切口处。
  
  参考文献
  1 袁壁君.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骨关节感染的治疗.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26(1);24-27.

推荐访问:感染性 术后 骨折 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xinxijianbao/2019/0405/5642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