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直肠息肉需要病理性化验【病理性消化道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www.zhangdahai.com--信息简报】

  【摘要】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病理性消化道息肉中的检测及在早期胃癌或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PAGE) 检测175例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标本均系电子内镜下取得的病理性胃、肠息肉组织。 结果 增生性息肉、腺瘤、炎性息肉和息肉样胃(肠)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6.2%、19.5%、15.4%和85.7%; 同时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数目的增多,其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增高。 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消化道息肉恶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关键词】 病理性消化道息肉;端粒酶;聚合链反应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具有稳定染色体末端和阻止它们缩短、融合、重组和缺失作用的DNA序列,由端粒酶以逆转录的方式合成。端粒酶活化是细胞永生化和肿瘤发生的关键步骤,利用端粒酶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用以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5例均为本院近两年门诊和住院就诊患者,年龄14~70岁,平均42岁;均于内镜下发现消化道息肉,息肉直径2.5 cm 46例;单发息肉96例,多发息肉79例。取息肉组织进行活检:增生性息肉40例,腺瘤82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26例,伴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26例、18例和12例),炎性息肉39例、息肉样胃(肠)癌组织14例。
  1.2 检测方法
  1.2.1 组织提取物制备 胃黏膜活检组织置500 μl无菌生理盐水中漂洗,10 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用消毒的眼科剪将组织剪碎,加冷裂解液50 μl ,混匀后置4℃孵育2 h,12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置-70℃保存备用。
  1.2.2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 取裂解上清液3 μl ,加入PCR 反应混合液25 μl ,去离子水补足至总体积50 μl 混匀,覆盖无菌石蜡油30 μl ,在PCR扩增仪上进行引物延伸及扩增反应。①25℃ 30 min,进行引物延长; ② 94℃ 5min使端粒酶灭活; ③ PCR 循环:94℃ 30 s、50℃ 30 s、72℃ 90 s,共30 个循环; ④72℃延伸10min后终止反应。进行PCR循环30次后, 取15 μl 反应产物进行电泳。
  1.2.3 电泳结束后, 经固定、浸胶、银染、显色等步骤, 获得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端粒酶活性在病理性消化道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40例增生性息肉端粒酶呈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为5%(2/40);82例腺瘤端粒酶呈阳性表达16例,阳性率为19.5%(16/82),其中伴肠上皮化生有4例,阳性率为15.4%(4/26),伴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均为4例,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4/26)、22.2%(4/18)和33.3%(4/12);39例炎性息肉端粒酶阳性表达6例,阳性率为15.4%(6/39);14例息肉样胃(肠)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12例,阳性率为85.7%(12/14)。
  2.2 端粒酶表达的显著性分析 息肉样胃(肠)癌与其余四种息肉组织的端粒酶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息肉标本的采集有关,我们为单点采集,非多点采集,这样造成多发性息肉或者直径较大的息肉标本阳性率偏低,影响统计结果,这将在我们下一步的实验中完善和纠正。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是内镜检查中的常见病变,其中以大肠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甚。部分大肠息肉是属于肠黏膜的良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对肿瘤的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本实验结果表明,息肉样胃(肠)癌的端粒酶活性最高[2],腺瘤、炎性息肉端粒酶活性则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并且随着恶变程度加深(肠上皮化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端粒酶的活性逐渐增加。 由此可以推测:端粒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与息肉组织的恶性倾向有关,端粒酶被激活,使息肉细胞不断增殖成为永生细胞,并最终形成恶性肿瘤。炎性息肉(也叫假性息肉)是胃(肠)黏膜发生溃疡后,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在长期反复炎性反应刺激下,上皮成分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进而演变为癌;增生性息肉一般并不恶变,增生性息肉为含有腺瘤成分的混合性息肉,则亦可发生恶变(13%增生性息肉可含有腺瘤成分)。
  本试验结果还表明:息肉直径越大,其端粒酶阳性表达率越高。端粒酶的表达不仅与息肉大小有关,而且与息肉数目密切相关,多发性息肉组织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单发性息肉。
  因此,临床上对消化道息肉如果检测出端粒酶阳性表达应予以高度重视,尽早切除息肉,并定期复查,复发的腺瘤比原发腺瘤具有更高的癌变危险性,特别是息肉越大,息肉数目越多的患者,癌变率越高,要密切观察临床经过[3]。
  综上所述,端粒酶活性与消化道息肉的恶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望成为今后临床早期诊断消化道息肉癌变潜能和趋势的客观有价值的观测指标;而有关端粒酶的活性调节机制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Hu KK, Yuan JD, Hu QH.Current research of telomerase. Acta Academiae Medicine Jiang Xi,2003, 43(2):133-135.
  [2] Yu J, Guo QL, You QD, et al. Repression of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mRNA and hTERT promoter by gambogic acid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s.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6,2(10):1-10.
  [3] Callen E, Surralles J. Telomere dysfunction in genome instability syndromes. Mutat Res,2004,567(1):85-104.

推荐访问:息肉 消化道 活性 理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xinxijianbao/2019/0406/5803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