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_骨科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www.zhangdahai.com--村官述职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总结性回顾分析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收治骨科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2例患者经有效的综合保守治疗后,临床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给予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骨折;深静脉血栓;原因;护理;预防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好发于下肢部位[1]。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栓子脱落可导致肺栓塞,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患者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33~78岁,平均66.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术8例,股骨干骨折术7例,胫腓骨骨折术4例,髌骨骨折术2例,膝关节置换术1例。发生部位:左下肢16例,右下肢6例。患者术后2~8 d开始出现下肢突发疼痛、肿胀,伴行走困难,其中1例下肢出现高度肿胀,青紫、红斑、水泡。均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其中中央型9例,周围型8例,混合型5例。术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0例,糖尿病5例,既往有脑血栓病史5年以上2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措施。其中尿激酶溶栓治疗12例,肝素抗凝治疗22例,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阿司匹林为辅助疗法,22例应用华法林维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经有效的综合保守治疗后,临床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3 护理干预
  3.1 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DVT常识宣教,使其了解和掌握自我监护要点,嘱其忌选择患肢静脉穿刺并讲解DVT常见症状及术前训练、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尤其对术后易发生DVT的高危人群,如高龄、女性、吸烟、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2]患者更为详细讲解血栓形成的原因、症状及后果,以促使其引起其重视并主动配合治疗。
  3.2 常规护理 保持患肢制动,禁止按摩、理疗,注意患肢保暖以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流淤滞。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并观察切口部位出血情况或局部有无血肿,同时保持有效负压及引流管的通畅以防止引流管扭曲、堵塞形成局部血肿而诱发DVT发生。尽量不用止血药。预防褥疮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3.3 病情及患肢的观察 加强对患者观察,如发现患者有胸闷、胸痛、气紧、呼吸困难、咳嗽或咯血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对症处理。遵医嘱应用尿激酶、肝素、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抗凝药物。抗凝治疗时应密切观察全身皮肤黏膜有无紫癜、出血点、咳血、血尿及血便等,同时检测血凝系列。定期测量患肢周径的变化并同健侧肢体比较,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患肢远端血管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等末梢循环。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搬动有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时应避免移位而影响固定效果。�
  3.4 功能锻炼 护士或家属在麻醉清醒前被动按摩患者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并做足踝被动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麻醉清醒后即鼓励患者开始主动作踝关节的早期及被动屈伸运动及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调动肌泵的功效,促进血液回流。其方法是让患者绷紧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如此反复20~30次。同时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对预防DVT的重要性以取得密切配合。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下肢静脉压迫系统对DVT有预防作用,通过可充气的长筒靴间隙性充气使小腿由远向近按序受压,以增加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滞及下肢DVT的发生。
  3.5 饮食指导 讲解饮食与DVT形成的关系,注意平衡膳食,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使用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抗凝药物的作用,多饮水并指导患者每日行腹部环行按摩,保持大便通畅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免因便秘时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吸烟嗜好者劝其戒烟并远离吸烟环境,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痉挛。
  4 讨论
  4.1 DVT形成原因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为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的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3]。本组22例下肢骨折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分别有高血压病史3~11年,糖尿病病史5~10年,合并有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和血流缓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DVT的形成风险,而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高血脂、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纤溶活力减弱,使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缓慢和红细胞聚集加速,导致血液高凝状态[4]。总之,下肢DVT的形成是局部和全身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过程。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既往有血栓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慢性静脉炎或心血管疾病者,DVT发生的概率更大。
  4.2 DVT的防治 近年来,DVT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可能与饮食结构有关。DVT起病急,若不及时治疗易导致血栓形成加重,严重者可致肢体坏死,若并发大面积肺栓塞则可危及生命,疾病后期则破坏深静脉瓣膜造成深静脉血液反流而形成后遗症。DVT的形成根本上讲是体内凝血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之间的失衡[5],其治疗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本组22例DVT患者经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有效综合治疗后,临床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为减少患肢DVT的发病率,应积极预防。首先应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尽量减少卧床时间,进行功能锻炼。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大便通畅,防止血管痉挛收缩,必要时给予预防性口服阿司匹林也是减少DVT的发生的有效方法。对吸烟患者应向其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劝其戒烟并告诫烟中尼古丁对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可使血小板黏附性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
  
  总之,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的危险并发症,骨折后引起DVT的原因也是引起骨折其他大部分并发症的原因,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同时也有效预防了其他并发症,确保了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秀芳.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7,14(7):6.
  [2] 喻英.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实用骨科杂志,14(12):764-765.
  [3] 陶宏兰.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临床合理用药,2009,2(7):77.
  [4] 魏鹤新.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国医药导报,2008,5(8):190-191.
  [5] 刘海菊,魏丛秀,郭萍.骨科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当代护士,2009(3):27-28.

推荐访问:下肢 骨科 静脉 干预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cunguanshuzhibaogao/2019/0409/6543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