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的健康教育]下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

【www.zhangdahai.com--其他述职报告】

   下背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下背痛作为诊断时,它不是一种疾病诊断,而是以背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症状群或症状综合征。下背痛分为三种:非特异性下背痛,特异性下背痛和根性下背痛又称坐骨神经痛。特异性下背痛是指由于肿瘤、感染或骨折等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引起。特异性下背痛约占下背痛的0.2%。大部分下背痛都是非特异性下背痛[1],对下背痛的患者要让他们知道引起下背痛的常见原因,下背痛的防治方法及严重腰背痛的自我处理方法。现就我院对下背痛的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经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要了解下背痛的常见原因①不正确姿势:姿势不良是引起腰背痛最普遍的原因,长时间不良的坐姿,工作中长时间不良站立,不正确的躺卧以及常处于特殊体位。②急性腰扭伤:不正确的姿势搬、抬重物。物体重心离躯干轴线过远或姿势不正确,可使腰部肌肉用力失调,或腰部活动时没有思想准备肌肉未能适应或腰部活动范围过大。③劳累性腰痛:平时运动或劳动较少,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进行较多或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运动后感到疲劳,几小时或休息后腰部广泛酸痛,活动时加重。④退行性改变及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因自然损耗而退化,骨质增生可刺激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而引起疼痛。⑤腰椎间盘突出:由于退行性改变、经常挤压或外伤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和髓核向后外侧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可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疼痛或无力。
  1.1.2下背痛防治方法
   1)首先要尽早诊断或排除特异性下背痛。特异性下背痛是指由于肿瘤、感染或骨折等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引起。特异性下背痛约占下背痛的0.2%。特异性下背痛的可能信号[1]:①初次下背痛的发病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50岁。②有明显创伤史,或有骨质疏松可能的患者有轻微创伤史。③伴有胸痛。④伴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⑤伴有鞍区麻木或二便异常。⑥伴有进行性肌无力。⑦查体发现多项神经学阳性体征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⑧疼痛进行性发展或持续4~6周以上。
   2)参加工间操,经常锻炼身体。工作或做家务避免长时间弯腰。如需经常参加重体力劳动应在裤带上加一条宽腰带。
   3)生活工作中选用正确的姿势:①坐势:a.腰背坐直。b.双脚平放于地,使髋关节屈曲呈直角。c.应坐有靠背的椅子。d.可在腰后加一软垫,保持腰的生理前凸。②站立:a.头平视前方。b.腰背挺直。c.挺胸收腹。d.腰后部稍向前凸。③仰卧时: a.枕头不要太高。b.可用一软垫置于腰后,使其保持生理弧度,用一小枕头放于膝下,下肢微屈更利于腰背放松。④提举重物时的正确姿势:a.找准重物的握持部位,尽量站近重物。b.蹲下,但要保持腰部垂直,切记不可弯腰,握紧要提举的物体。c.收腹,双腿用力,提起物体,伸髋、膝直到人体站直,过程中保持腰部垂直。d.提起后尽量让身体贴近物体。e.站立后要改变方向,不要扭动身体,应利用双脚的转动。f.放下时则采用相反步骤。
   4)严重腰背痛的自我处理方法:①休息:停止活动,可上床选择一个舒适的睡姿,减少腰背痛楚,侧卧位时注意翻身,避免肌肉僵硬;也可试用以下体位如髋膝屈曲90°,小腿下放置几个枕头或棉被。②肌肉紧张时可热敷疼痛局部,并可由家人轻轻按摩使肌肉放松。③运动练习。a.俯卧:平展俯卧,双臂靠身体,脸朝一侧,深呼吸数下,刻意完全放松,保持4~5 min。b.伸展性俯卧:在俯卧的基础上,抬起上身,屈肘支撑上身,深呼吸数下完全放松,保持4~5 min。c.俯卧背部最大限度伸展: 由俯卧位双手撑地,抬起上身,骨盆、臀、腰必须完全放松,腰下垂,保持1~2 s,恢复俯卧,重复以上动作,上身逐渐抬的更高,使背部最大限度伸展。如果感到疼痛减轻或集中,可把腰部下垂多保持1~2 s,每节练习至少进行10次,以上是治疗腰痛最有效的步骤。d.站位伸展:当条件不允许做俯卧运动练习时,即可做站立伸展,双脚微分站立,双手放于腰部,手指向后,将腰以上躯干向后弯,双手做支柱,维持1~2 s回到开始的位置,这个练习也能防止腰背痛进一步发展。e.仰卧弯曲:平仰卧、屈膝,而后双手抱膝,平衡地将双膝尽量拉向胸部,保持1~2 s,恢复原位,注意练习时头不可抬起,恢复时双膝不要伸直,屈曲练习后必须接着做一次俯卧伸展练习。f.在温泉水中泡浴或水中运动。经以上自行处理2~3 d未见好转,则应去医院就诊。
  1.2方法采取个体化教育和举办下背痛保健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发放下背痛健康教育小册子等形式。
  
  2讨论
  
   下背痛是常见的症状综合征[1],约有80%的人在一生中会有下背痛的经历,约有40%患者到医院就诊,约有40%患者有意减少娱乐活动,20%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明显受限,其中5%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严重受限。下背痛已经成为引起功能障碍、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下背痛有不规律地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临床上难根治。因此,WHO提出更现实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下背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下背痛的起因可能是骨骼、间盘、关节、神经、肌肉、软组织受到刺激,但很难准确地判定真正的病变位置,也没有特定的疼痛表现特点。下背痛首先要尽早诊断或排除特异性下背痛,然后分析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原因,减少病因,有效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对减少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顾新.下背痛与生存质量[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777
  (收稿日期:2007-07-09)

推荐访问:背痛 健康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qitashuzhibaogao/2019/0323/3062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