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www.zhangdahai.com--其他述职报告】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容量增加;血管活性物质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指不论何种原因,只要存在肾损害或肾功能下降,且持续时间≥3个月,都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的人群患病率为10%左右。CK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很高,成人高血压患者中,CKD的患病率居第2位,仅次于原发性高血压,约占全部高血压的5%~10%:而在儿童高血压患者中约占2/3,为第1位。如不积极治疗将血压控制,将引起严重心、脑并发症,并加速肾损害进展,促进慢性肾衰竭发生[1]。了解CKD合并高血压的机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发现,CKD患者合并高血压具有多种机制,本文就CKD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1 容量增加
  肾是排水和钠的主要器官,当肾实质受累时,水、钠排泄障碍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和细胞外液量扩张,心搏出量增多,产生高血压。心搏出量增加,流经各组织器官的血液增加,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全身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因而产生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早期是容量扩张和心搏出量增加的结果,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则是CKD 时血压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 其机制有:①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性持续增高, 外周血管壁敏感性增强, 使血管收缩,管腔狭窄。② 水钠储留,血管内皮肿胀, 炎症细胞浸润, 细胞外基质增多, 管腔狭窄, 致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慢性肾衰竭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达80%,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则几乎均有高血压解放军97医院肾内[2],其高血压机制主要是容量增加所导致。这种高血压与体内水、钠潴留有关,即使细胞外液容量十分微小的增加,已可以对血压产生很大的影响[3]。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
  血液中肾素主要来源于肾脏的肾小球旁器。肾外肾素约占体内肾素总量的10 %,主要来自较大动脉、肺、子宫等[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构成。CKD时肾组织缺血即可激活导致RAAS,使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生成增多。AngⅡ能与血管壁上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AT��1R)结合,发挥缩血管效应,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AngⅡ还能与近端、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上AT��1R结合,醛固酮也能与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上的醛固酮受体结合,增加Na+重吸收,增加循环容量。血管阻力及循环容量增加会导致高血压[5]。RAAS激活是肾性高血压的常见因素,但只在少部分患者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RAAS激活的程度可以在容量负荷增加的情况下被抑制[6]。但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可有容量-肾素失衡,两者均可增加。
  3 内皮素(ET)合成增加
  ET是目前所知道体内最强和作用时间最持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具有ET-1、ET-2和ET-3三种异构体,其中ET-1的生物学效应最强[7]。 ET能广泛地引起各类血管平滑肌收缩,与AngⅡ和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其作用强度分别是两者的10倍和100倍。肾脏血管与其他部位的血管相比对ET-1缩血管效应更加敏感。CKD致ET-1合成增加,导致肾及外周血管收缩,增高血管阻力。有研究表明,ET除了在血管平滑肌中起作用外,在交感神经系统(SNS)中也起调节作用[8]。拮抗ET受体对降低CKD患者的血压及尿蛋白是有效的[9]。
  4 肾分泌的降压物质减少
  肾组织中生成的前列环素、激肽及一氧化氮(NO)等,可引起血管扩张,降低血压。而在肾实质疾病时,这些物质分泌减少,导致血压增高[10]。
  4.1 花生四烯酸(AA)代谢紊乱 AA的代谢产物前列腺素E��2(PGE��2)能与血管壁上受体EP��2、EP��4结合,前列环素(PGI��2)能与血管壁上受体IP结合,发挥扩血管效应;而前列腺素H��2(PDH��2)及血栓素A��2(T��XA��2)能与血管壁上T��XA��2受体TP结合,发挥缩血管效应。肾实质疾病时AA代谢紊乱,缩血管产物增多或(和)扩血管产物减少可导致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
  4.2 一氧化氮(NO) NO产生于血管内皮细胞,能扩张血管;并能参与肾脏压力-排钠效应,减少肾小管Na+重吸收。CKD 患者通常会发生NO 缺乏[11],导致血管收缩及水钠潴留。
  4.3 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KKS)KKS由激肽释放酶、激肽原、激肽及激肽酶组成。激肽释放酶催化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其中包括缓激肽(BK)。BK 在小管细胞产生,作用于集合小管,抑制钠的重吸收、减少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并可调节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如前列腺素,一氧化氮)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发挥扩张血管、调节血流和抑制平滑肌增殖等多种效应。持续灌注低分子量激肽酶原可以有效控制高盐饮食和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高血压[12]。而当肾缺血时,激肽释放酶生成减少,缓激肽相应减少,产生高血压。
  5 其他血管活性物质
  5.1 利钠肽 心房利钠肽(ANP)及脑钠肽(BNP)与它们在肾脏上的受体结合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钠排泌,并且抑制肾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VP)的分泌,并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起到降压效果。在CKD时肾单位毁坏,利钠肽效应减弱,而使利尿降压作用下降。
  5.2 抗利尿激素(VP)是下丘脑内一些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个九肽,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其受体有两类:V1 受体和V2受体。V1 受体分布在血管平滑肌,被激活后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而升高血压;V2 受体分布在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表面,被激活后可增加盐、水、尿素的重吸收。CKD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加重了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并引起血管收缩而产生高血压。
  5.3 内源性毒毛花苷G CKD时细胞外液增多,能反馈剌激下丘脑组织释放毒毛花苷G。循环中增多的毒毛花苷G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钠泵,导致Na+/Ca2+交换减少,使胞浆内Ca2+浓度增加,促进血管收缩,增加血管阻力。
  5.4 甲状旁腺素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钙磷代谢紊乱,高磷血症能剌激甲状旁腺素分泌,高水平甲状旁腺素能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内Ca2+浓度增加,增强血管收缩,使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导致血压上升,在CKD的进展中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13]。
  6 交感神经系统(SNS)活性增强
  新的理论认为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激活也参与了CKD 患者血压升高的过程。肾组织损伤时交感神经能通过传入肾反射活化,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该递质能与血管壁上a-肾上腺素能受者结合,剌激血管收缩,增高血管阻力;并能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上a-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增加Na�+重吸收,扩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Klein等[14]在实验中以腓总神经肌肉交感神经活性(MSNA)作为评估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指标。有研究表明: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合并高血压患者中, MSNA和外周血管阻力是增加的。有学者报道: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相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MSNA水平是升高的。以上研究表明,肾脏受损可能为激活SNS的主要原因。
  7 肾酶途径
  肾酶是一种新型胺氧化酶,它在基础状态时为失活状态,而在血压升高或血儿茶酚胺浓度急剧升高时迅速分泌激活。有活性的酶可降低血儿茶酚胺水平,使血压下降。CKD及高血压的动物模型中存在肾酶途径的异常。血浆肾酶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并在ESRD患者中显著降低。目前认为,肾酶主要由肾脏分泌进入血液,并对血压及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肾酶途径的异常是CKD 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15]。
  8 肾血管疾病
  肾血管疾病包括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及其梗阻等,其中以肾动脉狭窄居多。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西方国家肾动脉狭窄的首要病因,约占全部肾动脉狭窄病例的90%左右。以往我国ARAS的病因以大动脉炎为主,但近20年来这一疾病谱已发生变化,从1990年前的28.9%增至1990年后的71.1%,成为肾动脉狭窄的首要病因[16]。ARAS是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最常见病因[17]。Goldblatt实验证实,一侧肾动脉狭窄加对侧肾摘除导致严重的高血压,称为一肾一钳高血压模型,由于肾组织丧失,利尿反应消失,高血压特征性表现为高容量,血浆肾素分泌被抑制,与人肾血管性高血压加肾实质病变类似。而一侧肾动脉狭窄对侧肾脏正常,仅引起血压中等度升高,称为二肾一钳高血压模型,由于一侧肾动脉狭窄并不引起容量扩张,但血浆肾素水平升高,血管收缩引起高血压,与人单侧肾动脉狭窄对应。
  9 其他与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相关的研究进展
  9.1 肾脏体积和血压 有学者[18]观察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肾脏体积与血压的关系。结果显示,收缩压与肾脏的长度和体积呈负相关:肾脏长度平均每增加1 cm,收缩压减少2.2 mm Hg;肾脏体积平均每增大10 ml,收缩压减少0.6 mm Hg。此项研究表明,该研究人群中,肾脏较小的人倾向于有更高水平的血压。
  9.2 盐摄入与慢性肾脏疾病进展 食盐(即氯化钠)是饮食因素中可能导致CKD进展和发生ESR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盐与血压的关系虽还存在争议,但一些研究者已成功地在不同人群中证明了盐摄入与血压的关系。1960 年Dahl 建立了盐敏感性高血压遗传性大鼠模型, 七十年前Kawasaki等和Luft等依据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个体对高盐摄入的血压反应提出了“血压的盐敏感性”概念。盐敏感可定义为相对高盐摄入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盐摄入导致血压升高机制尚不清楚,认为主要与细胞外容量(ECV)扩张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盐敏感的发生率大约是50%。而CKD患者多为盐敏感者,随氯化钠摄入增多而血压升高[19]。
  总之,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产生机制较为复杂,容量增加和RAAS活化是导致CK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主要原因,还与肾脏分泌的其他血管活性物质,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等有关。此外,肾酶途径的异常、肾动脉狭窄、盐摄入增多等多种因素也参与了CKD患者血压升高的过程。
  参 考 文 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1.
  [2]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94.
  [3] 叶任高, 阳晓, 刘冠肾,等.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0.
  [4] 姚泰,吴搏威. 生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23.
  [5] 谌贻璞.慢性肾脏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高血压.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1):888-890.
  [6] Mailloux LU. Hypertension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ESRD: Prevalence pathophysiology, and outcomes. Semin Nephro1,2001,21: 146-156.
  [7] 田雪飞,谌贻璞.内皮素受体、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与肾脏病的关系.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2):174-177.
  [8] Hoang D, Macarthur H, Gardner A, et al.Endothelin-induced modulation of neuropeptide Y and norepinephrine release from the rat mesenteric bed.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2,283:1523-1530.
  [9] Goddard J,Eckhart c,Johnston NR,et al. Endothelin A receptor antagonism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are synergistic via an endothelin B receptor-mediated and nitric oxide-dependent mechanism.J Am Soc Nephrol, 2004,15:2601-2610.
  [10] 万强,靳兰芳,史伟.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57-58.
  [11] Zoccali c, Mallamaci F, Tripepi G. Nove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J A m Soc Nephro1,2004,15(Suppl1):S77-80.
  [12] Patel A, Smith FG.Age-dependent renal responses to the bradykinin β 2-receptor antagonist icatibant in conscious lambs.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1,281:1311-318.
  [13] Ferrier KE, Muhlmann MH, Baguet JP, et al. Intensive cholesterol reduction lowers blood pressure and large artery stiffness i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J Am coll cardiol, 2002,39:1020-1025.
  [14] Klein IH, Ligtenberg G, Neumann J, et al.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is inappropriately increased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J Am Soc Nephro1,2003,14:3239-3244.
  [15] 韦洮,王梅.Renalase 在CKD患者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中国血液净化,2008,7(4):210-211.
  [16] 王芳,王梅,刘玉春,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趋势.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62-2766.
  [17] Safian RD, Textor SC. Renal artery stenosis. N Engl J Med, 2001,344:431-442.
  [18] Singh GR, HoyWE. Kidney volume, blood pressure, and albuminuria: finding in an Australian aboriginal community. Am J Kidney Dis, 2004, 43(2):254 - 259.
  [19] 王玉,李晓玫.慢性肾脏病与高血压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0):814-818.

推荐访问:高血压 研究进展 发病 机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qitashuzhibaogao/2019/0413/7337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