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运用交锁髓内针术后并发症的技巧】 交锁髓内针

【www.zhangdahai.com--其他述职报告】

  近年来,因交锁髓内针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有方法简便、挫伤小、时间短、费用少、感染率低、愈合率高、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深受医技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青睐,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也正因其应用广泛,加之医生的水平高低有别,医院的设备不一,所以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且较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术后骨折愈合不良或不愈合甚至是再骨折。�
  根据笔者的经验,导致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髓内针长度或直径选择不当,造成术中再骨折、影响关节活动或固定不稳定。�
  ②扩髓时复位不满意,扩头损伤主要血管神经。�
  ③打入方法不正确,导致断端复位不良。�
  ④较大骨块进入远端(相对髓尾而言)髓腔,造成扩髓困难,无法打入髓内针。�
  ⑤锁定不精准,手术时间无限延长或术中更改术式造成术区损伤严重。�
  ⑥锁定前远端周向加压不足,造成骨折断端间距太远。�
  ⑦锁钉应力对抗发生锁钉过早断裂,影响术后固定的稳定性。�
  ⑧髓内针取出过早,术后再骨折。�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经验就其产生原因和预防方法逐一简介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首先如何选择合适的髓内针:术前需拍骨折整个长管骨的全体X光片,并根据比例尺寸精确选择合适长度的髓内针,做到精准进针点,过骨折端,针尾离下一关节面至少大于3 cm,且确保所有锁定距骨折线2 cm以上,对大的斜形骨折中间锁钉可以过骨折线,但对侧要有足够的厚度,即至少大于或等于该骨直径的三分之一。髓内针直径要以骨折髓腔最窄处为基准,可大于其2~3 mm,过长会导致针头或针尾进入关节腔影响活动,过短则固定不坚强,过粗不易插入针体,过细则稳定差。�
  ②在扩髓前,首先将断端尽可能地复位满意后,再开始用小号(一般先选择比髓内针直径小3 mm的扩头开始第一次扩髓)扩髓钻头以逐号增大的方法进行扩髓,如果断端髓腔不正对,扩头钻入远端髓腔之外的内后侧,若用力过猛容易挫伤主要血管神经,造成的后果有时是致命的,所以尤其是第一次扩髓时一定要确保扩头整个过程均在髓腔,必要时需“C型臂”帮助,且动作要轻柔。�
  ③在插入针体前,用开髓器选择标准点开髓后,要适度扩大进髓腔口,以使针体与骨干长轴平行走行,待断端复位满意后(需“C”型臂证实),助手固定稳定后,缓慢进行,直至针尾与起始处骨面平齐或稍低2~3 mm。再次“C”型臂观察复位情况和髓内针位置,不满意时应随时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④在扩髓完成后,助手一定要维持扩髓时患肢的体位,当术者将髓内针均力缓慢插入通过骨折处后,助手要从术者对侧远端周向加压力,使两骨折端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尽量严密接触,这样术后骨折愈合就会加快。据文献记载,通常情况下两骨折端相距大于3 mm就会造成术后骨不连。�
  ⑤在“T型”定位杆与针尖平台准确定位“E”塞块固定后,准备于套筒内打孔锁钉时,无论是术者还是助手都不应对瞄准装置施加外力,因为此时的毫厘之力会造成干均的锁钉应加遮挡,其结果只有两种:钻头不能精确打入针体锁孔内,造成手术时间延长或骨质破坏无法锁定,严重时不得不更换固定方法;要么就是虽然钻头打入针体内也锁定了,但锁钉应力对抗太大,极容易造成术后锁钉过早断裂,对骨折愈合造成严重后果。�
  ⑥有的患者已到正常取出髓内针的时间,而且影像学看似骨折已愈合,但因髓内针的存在,有些肥大型假性骨痂,很难辨认。再加上患者本身营养、年龄或其他病症的影响,此时若取出髓内针势必很快造成再骨折,所以在取出髓内针之前一定要拍患处正侧位X光片而且要认真阅片,以证实是否牢固连接,真性骨质愈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⑦当遇到粉碎性骨折,且有较多骨块游离断端时,一定要注意影像学上可能显示的骨质重叠部分,看骨块是否散入髓腔内,尤其是较大或多个骨块,必要时需行断端处切开取出。否则扩髓时扩头无法进入远端髓腔,若强行通过后,则因骨质缺如,有可能造成骨不连或患肢缩短畸形。�
  上述是笔者在运用髓内针固定治疗长管骨骨折手术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其方法简便,容易掌握,效果良好。希望与大家共勉。
  

推荐访问:并发症 术后 预防 技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qitashuzhibaogao/2019/0413/7358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