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5期诊断标准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2例临床观察]

【www.zhangdahai.com--其他述职报告】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24--02
  
  笔者自2006年8月~2008年9月,采用糖肾益气汤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正气亏虚,瘀毒阻滞型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病例均选自武冈市人民医院2006年8月~2008年9月的。肾病门诊及住院病人。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14±6.83)岁;病程6~8年,平均病程(7.23±0.87)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47~65岁,平均年龄(54.52±5.22)岁;病程7~10年,平均病程(7.61±0.99)年。2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各项参数均衡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排除心脑血管等严重合并症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及分期标准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本治疗,包括调节血糖(空腹血糖升高者口服降糖药,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抗感染,控制高血压(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高血脂(选择他汀类),控制饮食及体育运动疗法等。
  
  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糖肾益气汤,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熟地15g,枣皮15g,大黄6g(后下),半枝莲15g,川芎10g,丹参15g,薏苡仁20g,桑螵蛸10g,芡实15g,陈皮6g,甘草5g,1日1剂,分2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白蛋白排泄率降至正常或下降1/2以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3或恢复正常,24h尿蛋白定量下降1/2以上,肾功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但不足显效标准,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不到1/2,肾功能指标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升高。
  
  3,2治疗结果3,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2,2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2。 3,2,3 2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血脂、血糖、肾功能比较见表3。
  
  4 讨论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主要是指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日久致肾小球弥漫性硬化的特异性损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DN属中医“消渴”之“肾消”、“下消”范畴。病证由初发时的阴虚燥热,渐转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兼挟瘀、湿、毒。DN日久,阴损气耗,正气亏虚,气不行血,则血行滞涩。久病人络,瘀血闭塞脉络,致肾失固涩,脾失升清,则精微下泄,出现蛋白尿。DN的病机在于脾肾气虚,浊毒阻滞。脾肾气虚为本,湿毒瘀阻为标,是本虚标实之侯。故临床上采用益肾健脾,祛毒化瘀之糖肾益气汤进行治疗。方中黄芪补益正气,利尿消肿,尚有“遂五脏间恶血”、“通调血脉”等功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养血。二者共为君药大补元气。熟地滋肾填精,枣皮补肾涩精,枸杞滋阴养血,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大黄清热解毒、泄浊通便,活血化瘀,为祛除尿毒素的要药。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行气利水。川芎、丹参活血化瘀。薏苡仁利水祛湿,健脾补中。桑螵蛸、芡实补肾固精。佐以陈皮理气健脾。甘草缓和药性。全方配伍,共奏健脾益肾、利水祛湿、化浊解毒、活血散瘀、行气养血之效。利下温补兼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润燥相合刚柔相济,扶正祛邪,共奏其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降低尿蛋白,减轻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保护肾功能。大黄可降低毒素,促进蛋白合成,减轻尿蛋白,推迟肾小球硬化,延缓肾衰发生,还可降血脂。党参、熟地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枸杞、白术能降血脂、血糖,保护肾脏细胞。丹参、川芎能改善DN的糖脂代谢紊乱,增加血流量,改善肾脏微循环,减轻蛋白尿,改善DN的肾功能。丹参还能降解毒素。桑螵蛸、芡实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蛋白尿。各药配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降低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延缓DN发展到终末期肾病的目的。
  本项临床研究结果说明,此方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尿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保护肾功能。与单纯降糖药物治疗有明显差异。无不良反应。此研究证明糖肾益气汤是治疗正气亏虚,瘀毒阻滞型早中期DN的有效方药。

推荐访问:中西医结合 临床 观察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qitashuzhibaogao/2019/0423/9060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