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质量控制对院内猝死的效果评价_急诊质量控制十大指标

【www.zhangdahai.com--转正述职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加强急诊和全院医护人员急救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实际演练、配对组合以及仪器设备的合理利用强化急诊质量控制,提高院内猝死病例的复苏成功率。方法 我院急诊科于2006年后根据医院管理年要求,不断完善急诊服务和操作流程,优化抢救环境和设施,通过对10名医生及20名护士进行2:1随机配对组合,经过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电除颤等技能培训考核,再分批分次进行实战演练,充分利用现代急诊抢救设备实施院内急救。 结果 抢救121例院内猝死病例次,使院内猝死抢救的成功率从质量控制前的11.67%提高到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3%;④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应或眼球活动。
  1.5 统计学方法 总有效率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有效7例(11.67%),无效53例(88.33%)。研究组成功16例(26.23%),无效45例(73.77%)。P   3.3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心室颤动的关键,及时盲目电除颤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5,6],每延迟除颤时间1 min,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 在心脏骤停发生1 min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 min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11 min后约10%, 而超过12 min则只有2%~5%。新指南强调了早期除颤以及自动体外除颤(英文全称AEDS)在心脏骤停中的实际应用。AEDS通过两个置于胸部的电极片,自动感知心脏节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电击除颤,AEDS时按电击钮行电除颤。一些研究显示,及时CPR 和早期除颤的配合,复苏的生存率超过了50%。研究组患者采用床头自动除颤仪或者抢救床边备用状态的双向除颤仪除颤,相比对照组使早期除颤时间从以往的30 s减少到6~8 s,新指南充分肯定了AEDS 的实用性,抢救床头双向除颤仪的配备也节省了仪器的搬运时间,为早期除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4 急救情况下,时间仓促,条件有限,且危重患者一般平卧,头偏向一侧,颈外静脉暴露明显,易于及时选择血管。颈外或颈内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离心脏近,血管充盈度好,穿刺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双腔ARROW静脉导管流速可达400 L/min ,且刺激性小,易固定,能满足输液速度,研究组患者均采用此法能迅速有效建立静脉输液通路[4],与研究组对比能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有效容量的补充。
  3.5 由于心搏、呼吸骤停是突发事件,猝死病例抢救的成功与否,除与患者的原发疾病、心搏、呼吸骤停至开始复苏的时间、抢救人员是否正确复苏有关以外,还与抢救人员的站位方式与合理分工有关,我们认为,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时应将人工呼吸组、人工循环组、静脉用药组,在保证进行持续胸外按压的同时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插入气管-准备好呼吸机和连接好心电监护仪-准备好除颤仪-建立静脉通道给与静脉用药,多项操作的同时进行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需对人员的工作进行统筹分配。[3]研究组病例的抢救全程中①通过合适的站位与严密的组织分工减少了抢救时的混乱现象及人为的浪费时间,使心肺脑复苏在最快的时间内得以序贯实施;②由人员专门负责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保证了整个复苏过程的连续性,使早期CRP、早期除颤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数据表明加强急诊的质量控制的多项指标使院内猝死病例的抢救成功率从11.67%提高到26.23%。
  参 考 文 献
  [1] 沈洪,朱志宏.《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 系列讲座(17)-科学的急救方法与生存改善.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7):443.
  [2] Mancini ME,Kaye W,Resuscitation training A time for reassessment.J.Card NUFS,1996,10(4):7.
  [3] 成英,田雅娟.抢救人员不同分工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家庭护理,2006,12(4):9-10.
  [4] 刘丽,梁桂芳,薛芬.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护理学杂志,2006,11(21):14-15.
  [5] 周学武.创伤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9,1:731.
  [6] 程宝珍.院外心肺复苏153例分析及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建议.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9):530-531.
  [7] 曹亿妹,陈妙娟,王久花,等.浅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221.
  [8] 王登秀.静脉置管穿刺针头滞留物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学杂志,2004,1 9(11):20-21.
  [9] Kern KB.Thrombolytic therapy during 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Lancet,2001,357:1549.
  [10] 刘建平,田源.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15):32-33.
  [11] 沈洪.扫描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3)-进一步生命支持:复苏后的治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6):323-325.
  [12] Stern SA,Zin BJ,Mertz M,et al.Effect of initially limited resuscitation in a combined model of fluid-percussion brain injury and severe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J Neurosurg,2000,93(2):305-314.
  [13] Kim SH,Safar P,Capone A,et al.Hypothermia and minimal fluid resuscitation increase survival after 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inrats.J Trauma,1997,42:213-222.
  [14] Owens TM,Watson WC,Prough DS,et al.Limitmg initial resus citation of uncontrolled he morrhage reduces internal bleeding and subsequent volume requirements.J Trauma,1995,39:200-2091.
  [15] 汪新良,谢钢,郑伟华,等.限制与积极液体复苏法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比较.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2):878-880.
  [16] Smail N,Wang P,Cioffin WG,et al.Resuscitation after uncon2 trolled venous hemorrhage:does increased resuscitation volume im2 prove regional perfusion.J Trauma,1998,44:701-708.
  [17] Paul ES.A prospective population7based study of the demo-graphics epid~niolog management,and outcome of out of hospital pediatric eardiopulmonary.Annals Emergency,1999,2:174-184.

推荐访问:猝死 急诊 院内 质量控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zhuanzhengshuzhibaogao/2019/0409/6461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