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热原反应与细菌内毒素的定量研究:细菌内毒素反应

【www.zhangdahai.com--读后感】

  【摘要】 目的 介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药品热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具有快捷、准确、简便、经济等优点,但我国细菌内毒素定量法的应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结论 在临床上及早开展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查是输液治疗安全、有效的有力保证,也将使我国药品质量控制上新台阶。
  【关键词】 热原反应;细菌内素素;定量
  
  静脉输液具有药效快的特点,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在输液过程中时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热原反应最为常见且后果严重。引起人体致热的物质主要是细菌内毒素,当进入体内的内毒素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伴以发冷、寒战、出汗、恶心呕吐等,严重者甚至导致休克、死亡。因此控制进入人体内毒素的限量,是减少上述临床热原反应的必要措施。近几十年来,内毒素的检测研究已成为医药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药品热原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作一概述。
  1 细菌内毒素与热原反应
  细菌内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以致热性最为突出,临床上易引起热原反应[1]。细菌内毒素是一个量的概念,具有累加性。在医院临床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输液、配伍药、输液器具各自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规定,但同批号混合用于患者后却发生了热原反应。据报道某医院对混合残留液进行内毒素限量检查,结果其内毒素检出阳性率高达79.6%[2],这说明细菌内毒素具有累加结果,虽然检测单个药品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即内毒素检查为合格,但联合用药后内毒素量加合后却不一定合格,极可能超过人体承受的限量,因此不可避免地发生热原反应。
  2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概述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鲎试验法(bacterial endatoxin text,BET),是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来检查药品中内毒素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可得、灵敏、重现性好等优点,成为药品检验中热原检查家兔法的替代方法。近20年来,细菌内毒素试验的方法已取得很大进展,目前主要有凝胶法、浊度法(可分为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显色基质法、免疫学法。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合称为光度测定法。
  2.1 半定量测定-凝胶法 凝胶法是鲎试验中应用最多最早的一种方法,可在0.03 EU/ml的范围内进行半定量检测,通过确定反应终点浓度来量化供试品中的内毒素的含量。检品的检查结果以不形成凝胶或形成凝胶,但倒转180°仍可流动者为阴性,检品内毒素检查合格这只能说明内毒素含量不高于检品的规定限值,但仍含有一定量的内毒素。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有“细菌内毒素定量法”,但规定“鉴于与凝胶法有不同的测定原理,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凝胶法为准”[3],可见凝胶法的法律意义。
  2.2 定量测定 随着鲎试验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不断完善,内毒素测定已向微量定量方向发展,目前应用较广的定量测定法是动态浊度法(Kinetic Turdimetric Aseay,KTA)。与凝胶法相比,内毒素动态定量分析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内毒素标准品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标准曲线建立后,试验结果不再受内毒素标准品对试验结果的影响。KTA法操作较简单、经济、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通常在0.006~300 EU/ml的范围内进行定量,但需要专用仪器。国外药典有收载,中国药典2005版已经收载,但未涉及具体品种。在国外,目前细菌内毒素定量法的使用率已超过凝胶法,约占65%~70%[4]。
  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国内外发展简况
  1968年Liven J.和Bang F.建立了鲎试验法,1980年美国FDA发布用鲎试剂检查人用和兽用注射剂成品内毒素的准则,资料显示,美国药典(USP23)及1至7增补本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品种已达620余种。欧洲药典于1987年、英国药典1989年增补本分别收载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90年日本药局方增补本也收载了这一方法。
  在我国,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首次收载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到中国药典(2000年版),共收载了69个品种,并且增加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指导原则。2005年中国药典2005二部规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品种数增至136个,同时检查法中增加了定量测定法中的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检品内毒素的含量。即便如此,与美国药典相比,我国上药典的品种也实在太少,差异明显。
  4 结语
  由于人体可以承受的细菌内毒素有一定限量,因此如果在输液的每一环节都能测出内毒素的具体值,防止超出人体可接受内毒素域值的输液注入血管,尽可能地避免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有意义。国内有报道采用凝胶法检查临床输液反应,结果凝胶法在临床输液反应检查中,只适用于药液中的热原检查,对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是无法判断的[5]。
  定量法可以快速直观地给出其内毒素含量这一特点,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小针剂与大输液混合后的内毒素检查。我国细菌内毒素定量应用也越来越多,但和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国内KTA研究已处于发展阶段,所研究的品种类型与数量开始增多,但研究以单一品种为主[6],研究多品种联合用药的很少,用在临床上的更少。因而在临床上及早开展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查是输液治疗安全、有效的有力保证,也将使我国药品质量控制上新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王道若.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2-53.
  [2] 章建华,徐素珍.173例临床输液热原反应分析.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12(1):44-45.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6-87.
  [4] 方炎,邱秀.从3种期刊看我国近十年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3):184.
  [5] 陆璐,郭丽.细菌内毒素法检查临床输液反应情况及其影响.中国药师,2009,12(6):830-831.
  [6] 郑伟涛,刘玉娟,熊向党.动态浊度法检测注射用氨曲南中细菌内毒素.齐鲁药事,2008,27(10):603-604.

推荐访问:内毒素 输液 定量 细菌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hougan/2019/0408/6303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