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面瘫40例】电针治疗面瘫

【www.zhangdahai.com--其他演讲稿】

  关键词:电针;面瘫;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4―0045―02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而瘫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来至门诊,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6.5岁;左侧17例,右侧29例;病程1d~1个月。
  1.2 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两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病前常有受冷、受潮、吹风史。②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者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底向健侧牵引。④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耳道与耳廓部感觉障碍或疱疹,泪液减少等。
  
  2 治疗方法
  
  主穴:颊车、颧髂、四白、太阳、合谷、丝竹空、翳风、睛明地仓、水沟、迎香。配穴:足三里、外关、太冲等。每次选穴:主穴6~8穴,配穴1个,面部主穴采用透刺法,并以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入0.3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刺破皮肤,然后慢慢进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角,针尖指向止穴,常用患侧穴位,如阳白透鱼腰、或太阳;攒竹透鱼腰(接正极)、丝竹空透鱼腰(接负极)、四自、地仓透颊车(接正极)、翳风(接负极)、风池、合谷等。选用0.35mm×(40~50)mm长的毫针,快速刺入皮肤,施用捻转手法为主。急性期(1周内)得气后用补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然后接通G6805电针治疗仪。采用断续波,1次/d,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针后嘱患者注意面部保暖,避免风吹、受凉等。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面肌功能完全恢复;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容恢复正常,但有部分面肌功能末能完全恢复;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而容较治疗前有所恢复,面肌功能恢复不够满意;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痊愈2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4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多山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多数患者常在睡醒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故选穴取阳明经、少阳经之穴为主穴,配合谷穴,即所谓“面口合谷收”。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有益气养血之效;太冲穴是治疗口眼歪斜最有效的经验穴。诸穴相配,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共达扶正祛邪之目的。
  其治则多为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病变初期,病邪初入肌肤,邪气在表,正虚邪实,宜扶正祛邪,取穴宜少,针刺应浅,手法宜轻,电针刺激强度宜小,发展期邪气盛,风寒之邪中经络,邪气人里。正邪相搏,针刺以泻法为主,引邪外出;恢复期邪气已衰,正气亦虚,正虚邪恋,多用透刺法,激发经络之气,电针输出频率宜大,以促进气血运行。经络通,筋脉得养,口眼歪斜渐可复止。
  
  5 预防
  
  面瘫好发于夏秋、秋冬季节交替之时,夏秋之际天气炎热,汗出当风,起居不慎最宜患病;秋冬之交气候渐寒,尤其到了夜晚寒风吹拂,气温骤降,不注意防寒保暖就有可能导致发病,所以面瘫的预防应注意身体的保暖,特别是面部的保暖。在深秋和冬季的夜晚避免受寒着凉,更应严防淋雨受潮,注意劳逸结合,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推荐访问:电针 治疗面瘫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qitayanjianggao/2019/0423/9048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