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以西养中”,力口快中医药改革与发展_力足突围

【www.zhangdahai.com--学生演讲稿】

  2011年1月13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安徽省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经验被推荐在会上交流。会议期间,该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据董明培局长介绍,安徽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5+1”模式,将发展中医药摆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成为该省深化医改的“刚性任务”。为保证这一任务的落实,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对包括中医药发展在内的医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与各市人民政府、省卫生厅和各市卫生局每年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加强调研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医改目标任务的实现。“2010年,是安徽省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六项重点任务(即5+1)的关键之年。”董明培局长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力指导下,我们认真落实中医药改革与发展任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中医药运行机制改革、体系建设、特色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我们非常愿意将这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七部门联合出台
  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政策
  
  2010年,对安徽省公立中医院来说,最振奋人心的事情莫过于《关于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的出台。2010年2月,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随后,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卫生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物价局7部门于2010年4月28日,联合出台了《关于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谈起安徽省专门出台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政策的初衷,董明培局长说,安徽省“5+1”模式的综合医改正在全面推进,我省作为唯一一个有两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省份,有责任、有义务在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同时,公立中医医院在中医医疗服务中起主导地位和作用,也是公立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作为重点领域予以重视和加强: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有其特殊性,在逐步解决“以药养医”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以西养中”的问题。公立中医医院相对于其他公立医院,存在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设备简陋、发展滞后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必须强力推进,才能使公立中医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而不至于在改革中被“边缘化”。
  在提出专门出台《实施意见》的设想后,上述七部门展开了一系列行动:立即组织调研组赴芜湖、马鞍山等市展开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起草文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寻求指导和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及时作出了重要批示。主动向省政府领导报告争取支持,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意出台文件,积极与省直有关部门协调,确保文件及有关政策顺利出台。
  董明培局长介绍说,七部门《实施意见》主要出台了七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建立公立中医医院分类补偿机制。二是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实行鼓励使用中医药的政策。三是完善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四是鼓励使用特色中药制剂。五是逐步推行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六是完善公立中医医院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七是建立公立中医医院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和巡查、预警制度。
  七部门《实施意见》下发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同时被确定为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同步开展以建立公立中医医院分类补偿机制为重点的试点工作。各试点城市结合当地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及时出台了关于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在资源整合、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发挥特色和优势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马鞍山市物价、卫生部门联合出台了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体现中医药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政策,新增中医服务项目2项、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7项。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问题
  董明培局长说,农村和城市社区无疑是中医药工作的基层和基础,也是最薄弱的地方。安徽省医改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1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和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目标。
  就如何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的问题,董明培局长介绍说:“我们将目标进行了细化分解,要求2010年达到80%,2011年100%达标;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实施招募大专以上毕业生和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项目时,注重中医药人才的选聘,大力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等创建活动,探索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
  “应该说,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近年来招聘的执业医师和招募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中,中医药人员占三分之一左右;培训县级师资800多人,编印发放培训教材8万余册,全省105个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乡村卫生机构的25000多名中医药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实现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全覆盖,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但是,董明培局长仍认为,巩固、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最为关键的还是人才问题,即如何使中医药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对此,我们也曾尝试了不少的办法,但效果不明显。”董明培局长强调,“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来自于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受农村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启发,提出了‘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设想。”董明培局长接着说,“我们在出台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政策时,把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列入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并将这一设想变成现实。”
  同时,安徽省卫生厅还及时出台了《关于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县中医院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饮片配送、统一业务管理),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统一招募,单独列编,规范培训,分别下派,定期考核,合理流动,力求从制度上解决中医药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问题。
  据董明培局长介绍,安徽省确定了泾县、怀远、南陵等3个试点县。各试点县均由政府主导开展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试点方案,安排了专项经费,开展了基线调查,调整、充实 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目前,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任何改革政策和措施必须强化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建设,并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据董明培局长介绍,安徽省在深化改革中,把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建设作为医改任务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重点抓好了三各方面的建设。
  一是抓好基地建设。安徽省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连续两年列入省政府年度目标任务,基地建设方案一次性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的审查和批复,基地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逐步完善,重点病种研究全面展开,基地大楼于7月份顺利开工,六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并开展了与德国、韩国和京、津、沪等地区的外向交流与科技合作。同时,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总投资2个亿的10个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正在加紧筹备中。二是大力实施中医药“三名”工程。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即将联合出台《安徽省中医药“三名”工程实施方案》,计划5年内建设10所中医名院,100个中医名科,筛选推广100个重点病种的诊疗方案或临床路径,研制开发100个特色中药制剂,建设100个名老中医工作室,评选100个安徽省名中医,培养100名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三是开展示范中医医院建设,制定了安徽省示范中医医院评审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明确在中医特色评价和中医医院管理评价均达到优秀的基础上,重点将医院人员队伍建设、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中药药事管理、中医护理、中医药文化建设等纳入示范中医医院考评指标,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真正在全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近年来,我们都有一个直接的感受,那就是到中医院看中医、吃中药的人越来越多了,体验针灸推拿、寻求养生保健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董明培局长高兴地说,每年的“三伏”天和数九寒天,前往中医院接受“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人络绎不绝。这说明,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已经得到了发挥,临床疗效得到了提高,中医药已经重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这从有关的统计数据上也可以得到证实。据统计。全省县以上中医医院诊疗人次已经突破1000万人次,近年来年增长15%以上;床位使用率达88%,超过全省综合医院和全国中医医院平均水平;重点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人次、床位数和床位使用率逐年提高,专科专病对中医院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抓住机遇,实现双赢
  
  “我们在推进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力争实现中医药与医改的双�。”董明培局长指出,这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对利益分配的一次重大调整。对中医药行业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而不能坐失良机;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医改,而不能消极应付。同时,中医药既要借力医改,又要助力医改。借力医改,就是要充分利用现行医改政策,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彰显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助力医改,就是要服务、服从于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局,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各个方面广泛参与,为实现医改目标任务发挥重要作用,作出重要贡献。
  通过近两年来的建设,安徽省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完善。新增政府办中医医院2所,实现了每个市、县都有一所政府办中医医院的目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没置率由60%提高到现在的80%,今年将实现100%的目标;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特别是通过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加强了县级中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联系,扩展了县中医院的服务功能,延伸了服务领域和范围,巩固了基层中医药阵地。
  在采访中谈及这些,董明培局长感叹:这几年中医药发展的环境是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党委、政府重视,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无论是政策环境、舆论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均比以前更加良好。“比如在我省出台公立中医医院改革政策的过程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政府领导亲自作出批示。省有关部门从各自的职责范围主动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使我们出台的政策中有不少新的突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董明培局长接着说,去年安徽省有多个市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多个市卫生局新增设了中医药管理科,市财政设立或增加了中医药专项经费。最近省人大常委会对我省深化医改进展情况作了专题询问,并将中医药改革与发展情况列入重点询问内容。《安徽日报》已经连续3年编辑出版“杏林”专版,并从开始的被动落实领导指示,变为现在的社长、总编亲自过问,主动提出如何办好专版的意见,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中医药发展了,结果自然是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董明培局长介绍说,在新农合中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鼓励使用中医药优惠政策的实施,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得到了体现,不仅没有增加新农合资金等医疗保障资金的负担,而且扩大了受益面,使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安徽省中医医疗机构平均每门诊诊疗人次费用2009年为95.25元(全国中医医院平均为123.94元,安徽省综合医院平均为128.6元;),分别低23.1%和25.9%:平均住院费用为3760.71元(全国中医医院平均为4416.98元,安徽省综合医院平均为4829.48元),分别低14.9%和22.1%。
  “当然,我们同时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讲到这里,董明培局长话锋一转,神色凝重地说,“虽然中医药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较多,中医药资源整体不足、基础薄弱、配置不合理,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中医药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在深化改革中有意无意地将中医药边缘化。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继续努力争取中医药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中医药自身建设,努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推荐访问:口快 突围 中医药 改革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xueshengyanjianggao/2019/0420/842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