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颈内动脉狭窄70%的治疗

【www.zhangdahai.com--检讨书】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锦州市中心医院近两年共完成6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效果。现将作者在此工作中如何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并发症治愈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架置入术效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7例为2009年至2010年收治患者,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55~82岁,平均(73.6±7.8)岁。其中脑梗死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0例。有高血压史38例,合并糖尿病12例。经DSA脑血管造影证实均有70%~95%的颈动脉狭窄。�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3~5 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硫酸氯吡格雷75 mg/d,以减少术中血栓形成的可能;术前6 h禁食水,脑血管造影常规准备,造影前30 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针0.1 g,以减少患者紧张情绪。�
  1.2.2 手术操作 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放置9F动脉鞘,将9F指引导管送至颈动脉狭窄段附近,行血管造影,测量狭窄病变的长度及血管直径,选取适合于病变的支架。将指引导丝通过颈动脉狭窄处,在指引导管内沿指引导丝输送支架装置,将自膨胀支架跨过狭窄部位,支架1/3位于狭窄以上,2/3在狭窄近端。送至狭窄血管段后,缓慢释放支架。对于有严重狭窄的患者先用球囊进行预扩张。最后行血管造影,检查放置支架后的血管狭窄段和远侧段的血流情况。�
  2 结果�
  2.1 颈动脉狭窄患者及支架置入一般情况 6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1例。30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脂血症1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狭窄的比率分别为76.47%,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狭窄的比率分别为54.90%,高脂血症并发颈动脉狭窄的比率为49.02%。全部67例患者中,40例患者置入1枚支架,20例患者置入2枚支架,7例患者置入3枚支架。颈动脉共置入支架101枚,其中颈动脉窦部45枚,颈总动脉36枚,颈内动脉18枚,颈内动脉虹吸段2枚。�
  2.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 血管支架置入术后2周内常见并发症有血压下降44.9%(22/49)和心动过缓32.7%(16/49),其他有心动过速5例、高灌注综合征3例、脑栓塞2例和消化道出血1例。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2例高灌注综合征、脑栓塞发生于术后1周内,其中脑栓塞发生于术后4 h。另1例高灌注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发生于术后第2周。22例血压下降中,置入1、2、3枚支架患者分别为11、8、3例,16例心动过缓中,发病分别为10、4、2例,3组患者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置入1枚支架患者心动过速和高灌注综合征分别为3、2例,置入2枚支架患者发生脑栓塞1例,1例消化道出血发生于置入3枚支架患者。�
  3 讨论�
  3.1 低血压、心动过缓 由于手术中支架释放刺激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有反射性血压下降的危险[2]。本组5例患者均在安全返回病房后出现血压下降,持续1~4 d,同时伴心率缓慢平均53次/min,经持续补液及予阿托品、多巴胺、阿拉明滴注后得到纠正。患者在术后应立即心电监护24 h,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先测1次/30 min,4 h后再调为测1次/h,血压稳定后根据医嘱调为测1次/(2~4)h,观察24 h后停止。做到及早发现,及早纠正。�
  3.2 高灌注综合征 高灌注综合征是支架植入术后常见的严重病症之一,表现为头痛、局部性和全身性癫痫,严重可出现治疗侧脑出血[3]。本组1例患者术后1 d出现剧烈头痛、恶心,经及时按医嘱给降血压、降颅内压药物处理后,症状消失。护理:及时发现病情,排除脑出血等原因引起的头痛;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 1次/30 min巡视;应用20%甘露醇125~250 ml静脉滴注,以降低颅内压;辅以维生素C、维生素E及激素治疗观察应用效果。应用止痛剂,必要时静脉输注血管解痉剂尼莫通,使脑血管逐渐适应新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3.3 脑栓塞 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术后脑梗死常因栓子脱落而造成,但由于目前使用保护装置,使得栓塞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减少,在护理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言语及肢体活动等情况,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为溶栓治疗赢得时机。并发症中出现2例颈内动脉系统栓塞症状,对于这种并发症要引起注意。由于多数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血液呈高凝状态,故术前对患者血液动力学作出全面、准确评估及给予严格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非常关键。另外要给予积极的降压、降糖及降脂治疗,提高手术耐受性,切不可草率手术。术中操作仔细轻柔、迅速准确,尽量减少导管和导丝对血管壁的刺激、损伤和血管内的停留时间,术后给予积极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于新发生的脑栓塞,治疗要积极,2例脑栓塞经积极治疗后未留下严重后果。�
  3.4 穿刺部位皮下血肿 2例术后6 h拔除鞘管在穿刺处附近出现皮肤圆形肿胀,直径4~5 cm,为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血肿形成。另2例术后48 h出现穿刺侧大腿根部皮下与阴囊大面积瘀血。4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穿刺插管操作过程不顺利致重复穿刺;术后手法压迫股动脉穿刺处不适当;术前宣教不到位,患者肢体未能有效制动。通过此类病例提示术后应严密观察伤口敷料、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拔除鞘管后,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肿胀;按压局部皮肤有无波动感等以了解有无皮下出血。为预防血肿发生,术后嘱患者必须卧床24 h以上;穿刺部位用绷带,以穿刺点为中心)行“8”字固定加压包扎,并以沙袋压迫穿刺点6~8 h。一般患者绷带加压包扎24 h后可拆除。本组1例患者由于身体较肥胖,且术中穿刺不顺利,按时拆除绷带后,出现穿刺处针眼往外渗血,经重新压迫股动脉穿刺点上方20~30 min,更换敷料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其余患者经用止血剂、抗生素、限制活动、抬高患肢等综合处理,1周后血肿与瘀血逐渐吸收、消退。�
  通过67例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作者认为,术前认真准备及严格评估,术中动作仔细轻柔、迅速准确、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等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非常重要。对术后并发症,要早期发现,积极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李明华.神经介入影像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0.�
  [2] 李慎茂,董宗俊,武剑,等.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疾病中的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2):817.�
  [3] 李艳红,姜卫剑.颈内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5):330.

推荐访问:置入 并发症 术后 支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jiantaoshu/2019/0413/7199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