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临床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www.zhangdahai.com--实习报告】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是一种具有恶性行为的妇科良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1~5年,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不危及生命,但周期性腹部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个别严重的还需切除病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3年至2007年高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例,年龄22~31岁,平均年龄27岁,腹部纵行切口2例,横行切口6例,均为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发病时间为术后1~10年,大多数在术后1~3年内,5例为多发灶,3例为多发灶。�
  1.2 临床表现 经体征及辅助检查8例患者腹壁切口处均有程度不等的疼痛性结节状肿块,月经前期或/及月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呈渐进性加重,经后肿块缩小,疼痛渐减轻缓解,具有周期性,检查发现切口处包块多位于皮下,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可不规则,边界欠清晰,无光整包膜,综合所有术前均诊断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2 结果�
  8例患者均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原手术切口周围,未见累及腹膜,予锐性分离切除全部病灶,常规生理盐水冲洗缝合切口,关闭空腔,术后予补液抗感染治疗。病理检查显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红细胞、炎细胞。常规予米非司酮12.5 mg/d,口服3个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包括种植学说(包括经血逆流、淋巴传播、血管传播和医源性种植等)、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手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属医源性种植。这8例患者都有宫腔手术史,说明手术与切口内异症的发生有关。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的熟练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妇产科的一般医生均能胜任剖宫产手术,手术时间的缩短,手术步骤的简化,无疑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诊断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难,根据其病史、检查即可明确:a有腹部手术史;b切口部位疼痛性结节与周期性月经有关,经期增大,经净后缩小;c检查肿块韧性或实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B超示腹壁内见低回声团块,边缘不规则欠清晰,无完整包膜。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一旦确诊,应尽早行局部病灶切除,因为内异症组织学上是良性的,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反复周期性出血致局部纤维组织增长,因此病程越长,病变侵及范围越广越深,甚而浸润腹膜,故应及早确诊,及时手术。手术切除时要充分切除异位灶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以避免复发。此8例患者术后予米非司酮12.5 mg/d,口服3个月,随诊1年均未复发,治疗效果满意。�
  4 预防 �
  子宫内膜种植与内异症发生有关,本研究中这8例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笔者认为预防的关键在于:医生要从思想上重视此病的发生,不要片面强调手术的速度和切口的外观,只有提高手术的质量和良好的预后,才能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术中切开子宫前要用无菌纱布保护子宫周围手术野,以避免宫腔内容物流入并发生种植,缝合子宫切口时不能穿透子宫内膜层,关腹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腹壁切口,以免种植。�
  
  参考文献
  [1] 张晓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53.�
  [2] 李丹,韩娅田.手术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9):700.

推荐访问:腹壁 切口 内膜 术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shixibaogao/2019/0406/5947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