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钙保胎意义

【www.zhangdahai.com--学生作文作业】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治疗不当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WHO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其中初发型14例,恶性劳累型25例,自发型5例,混合型26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48~76岁,平均(65±6.6)岁。入院24 h内均有心绞痛发作,伴ST-T段心电图改变,无心肌酶学的改变,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2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表现等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葡萄糖500 ml、三磷酸腺苷40 mg、辅酶A 200 U、胰岛素8 U、10%氯化钾10 ml、25%硫酸镁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 d。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胸痛严重而发作频繁时,可用硝酸甘油1 mg溶于5%葡萄糖50~100 ml静脉滴注,开始10~20 μg/min,需要时逐步增加至100~200 μg/min;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顿服,必要时给予吸氧、镇静等综合治疗。治疗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 ml(相当于4100 U),1次/12 h,连用7 d,其他同对照组。�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心电图变化、有无出血、过敏等其他反应。�
  1.3.2 观察方法 每人每天至少做1次12导联心电图,查1次心肌酶和凝血酶原时间。�
  1.3.3 疗效判定 根据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分为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一半,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无效:心绞痛未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不到一半者,心电图ST段、T波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1]。从而使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近年主张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常规应用硝酸酯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的微循环,临床常用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形成。但肠溶阿司匹林吸收较慢[2],影响疗效。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通过化学或酶促解聚后制得的化合物,可作用于附着在血小板表面的因子Xa,对纤溶系统有活化作用,有更高的抗凝效果,且与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少,对血小板抑制少,不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出血发生率低[3]。皮下注射4~6 h达抗凝高峰,持续8~10 h。抑栓作用出现早,并随时间推移作用逐渐加强[4]。因此,加用低分子肝素后,有效率明显提高,且应用方便、安全。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李小祥,李耐之. 低分子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药学进展,1994,18(1):6-10.�
  [2] 朱文玲,高润霖.答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几个问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0):640.�
  [3] 张劲林,王琳.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疗效观察.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9,5(4):156.�
  [4] 黄怀宁.经颅多普勒监测低分子肝素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中华神经杂志,2003,36(4):246.�

推荐访问:肝素 心绞痛 定型 不稳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xueshengzuowenzuoye/2019/0407/601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