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技术与输血安全的护理] 成分输血降低输血反应

【www.zhangdahai.com--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关键词】成分输血;技术;安全性;护理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1],然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很容易达到一个有效的治疗剂量,使输血更加有针对性。成分输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2]。护理人员在输血过程中,若能正确,安全,有效的顺利实施,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给患者增添新的痛苦,乃至危及生命,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加强输血的护理。
  
  1 血源特征
  
  1.1 新鲜冰冻血浆(FFP)。临床上新鲜血浆立即放入-50℃的具有风冷装置的速冻箱,在最短的时间内冷冻血浆,将完成速冻的血浆再放入-20℃以下冰箱内贮存,使用前在37℃的恒温水浴箱内融化后,等于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保持期为1年,1年后为普通冰冻血浆,保质期为5年。
  1.2 悬浮红细胞。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或静置,使红细胞下沉后,将上层血浆分离出来,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即为悬浮红细胞。在4±2℃冰箱内保存,以ACD抗凝剂的红细胞有效期为21 d,5 d之内称为新鲜红细胞,用CPD-A抗凝剂的红细胞有效期为35 d,10 d之内为新鲜红细胞。
  1.3 浓缩血小板。在22±2℃震荡条件下可保存24 h,在4℃储存时。活性很快下降,6 h后大约仅有40%存活,12 h后仅有20%左右存活,故储存血即使是新鲜血,其中的血小板也难达到止血作用。特制的血小板保存袋在22±2℃震荡条件下可保存5 d,应用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低温(-80℃)保存血小板近几年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血小板的保存期达到半年[3]。
  1.4 浓缩白细胞。在4℃条件下可保存24 h,室温下保存不应超过8 h。
  
  2 输血安全的护理
  
  2.1 输血前的护理 输血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在输血前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重要性,方法和输血中及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合作,为输血治疗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2.1 输血前要采血检测患者的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同时按输血申请单要求逐项填写,连同血样送输血科,并与输血科人员一起校对并登记。
  2.2.2 输血前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
  2.2.3 熟练掌握输血原则,是安全输血的关键。因此临床护士采配血样,领血时,应做到:①若患者正在进行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②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病房,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血液编码,血型,血液容量,血液种类,采血日期,有效期,血袋及血袋标签完整性,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渗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2.2.4 了解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有无过敏史,流产史,死胎史,是否查过Rh血型和其它特殊血型,并详细记录在输血护理单上,并备好防治输血不良反应的药物等。
  2.2.5 输血静脉的选择。一般选用四肢浅表静脉,可根据输血患者当前的具体情况而定,输血器应选用带滤网的12~18号针头输注,保证输血通畅。
  2.2 输血中的护理
  2.2.1 注意观察输血反应症状和体征。 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反应多发生于输血后5~15 min。常见症状:倦怠感、背痛、发热、皮肤瘙痒、胸闷、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呕吐及沿输血静脉走行出现发热、疼痛、肿胀等。输血反应的体征:颜面潮红,紫绀,出冷汗,皮疹,脉快而细弱,脉律不齐,血压下降以及休克等[4]。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体征时,应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报告医生,并将输血装置,血袋等保锱下来,连同相关表格、标签等一起送检,以便查明原因。
  2.2.2 输血过程中禁止加入其它药液,以免发生凝血或溶血。
  2.3 输血后的护理
  2.3.1 由于输血穿刺针头粗,故拔针后应压迫局部3~5 min,以防止出血,如有出血倾向应适当延长时间,直至不出血为止。
  2.3.2 输血后数日至2周内有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可能,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常规、尿的颜色、性质及量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2.3.3 有些输血反应如:疾病、感染等发病较晚,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来院检查
  2.3.4 一次性输血器和注射器经毁形,浸泡,消毒后由专门机构回收集中处理。输血后的血袋及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并送至输血科,低温保留24 h,再由指定人员回收焚烧处理。�
  
  参考文献
  [1] 刘杰,贾冠军.实用临床输血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5.
  [2]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18.
  [3] 刘杰,贾冠军.实用临床输血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36.
  [4] 计惠民,徐归燕.输血的观察及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2):68.

推荐访问:输血 成分 护理 技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jishu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05/5726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