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鼻部多形性腺瘤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 多形性腺瘤严重吗

【www.zhangdahai.com--安全生产公文】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唾液腺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发生在鼻部者临床上较为少见,文献也少有报道。我院1998-2005年在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3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3例多形性腺瘤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28-56岁。病程8个月至5年,其中1-2年2例,3年以上1例。肿瘤均发生在鼻中隔软骨部,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3例均呈渐进性鼻塞,1例偶有鼻涕带血。检查: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局部隆起呈半球形,直径1.0-2.5cm,质地中等,境界清楚,表面光滑或轻度糜烂,不活动,无触痛,触之不易出血,对侧中隔表面光滑。�
  1.2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2例采用鼻腔内局部麻醉,1例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例均行鼻内切口,距离肿瘤边缘0.2cm作切口环形切开粘软骨膜,沿软骨面剥离后,行整块切除。创面覆盖明胶海绵,鼻腔内填塞碘仿纱条,定期换药,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病理检查:肿瘤呈半球形,质地中等,有包膜,细胞呈多形性,见腺上皮细胞,间质中有黏液,符合多形性腺瘤。
  
  2结果�
  3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1例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多形性腺瘤是大涎腺及口内小涎腺常见的交界性肿瘤,最早因被认为系上皮和间叶组织混合发生而由Minsen于1847年命名为“混合瘤”。而后由于怀疑这种发生论的正确性,Willis于1948年将之称为“多型性腺瘤”。目前多形性腺瘤的命名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类,但临床上仍较多称为“混合瘤”发生部位以腮腺最多,其次为鄂部小涎腺及颌下腺,而发生于鼻部者并不多见。鼻部多形性腺瘤来源于鼻黏膜黏液腺或异位唾液腺,也有人认为起源于鼻中隔前下部的Jacobson’s梨鼻器官。�
  鼻部多形性腺瘤好发生于鼻中隔骨部和(或)软骨部,虽然多数黏液腺位于鼻腔外侧壁,但该瘤发生于外侧壁少见,而发生于鼻窦者极为罕见。�
  鼻部多形性腺瘤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常以一侧鼻塞为主,还可以有鼻出血,局部隆起等,临床上可根据肿瘤呈息肉状、广基、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或表现为粘摸下肿块,质地中等等特点,结合X线拍片或CT扫描进行诊断,但确诊必须靠活组织病理检查。其镜下结构由少量梭形或星状细胞与嗜碱性环境下产生的上皮型结构组成。细胞多形性和有丝分裂相不明显。它的特点是细胞成分多,基质成分少,肿瘤实质与间质界限不清楚。该瘤易误诊为鼻息肉、乳头状瘤等。故对临床上疑似本病或活检不能确诊者,可将肿瘤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鼻部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虽然多形性腺瘤在生长过程中有恶变的潜在危险,但发生于鼻部者尚鲜见有恶性的报道。为安全起见,一经疑诊本病就应尽早手术,将肿瘤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彻底切除,以防复发。确诊后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部位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中隔前段较小的肿瘤可采用局麻经鼻腔径路;对较大肿瘤,局麻效果不好,可经口气管插管全麻鼻腔径路,以便术中保持呼吸道畅通,并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对占满鼻腔的肿瘤可采用鼻侧切开术等。本组3例肿瘤均在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术中视野清晰,切口准确,大大减少了肿瘤残留及其术后复发的可能。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腺瘤 切除 手术 多形性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anquanshengchangongwen/2019/0404/5414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