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瘘治疗_肠外瘘27例治疗体会

【www.zhangdahai.com--教育公文写作】

  【摘要】 目的 对肠外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对1995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早期手术3例成功,22例引流冲洗患者自愈10例,手术治愈8例,4例死于感染和脏器衰竭。结论 肠外瘘治疗的重点是早期的合理处理,治疗以有效引流和控制感染为主,并结合合理的营养支持。尽早应用有效肠管,争取自愈,有利于降低治疗费用。�
  【关键词】肠瘘;术后并发症;营养支持
  肠外瘘在外科发病率虽不高,但后果严重,其病死率至今仍在15%~20%[1]。如何预防肠外瘘的发生,改进其治疗,仍是当前外科医生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们自1995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肠外瘘27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71岁,平均45.6岁。原有疾病肠梗阻8例,肠道肿瘤5例,腹外伤3例,远段胃癌2例,肠道炎性疾病2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胰头癌2例,重症胰腺炎2例,肠系膜动脉血栓1例。
  1.2 致瘘原因 本组肠外瘘均发生于手术后:其中吻合口瘘9例,术中损伤肠管致瘘5例,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胃癌根治术2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行修补术1例),腹外伤术中检查遗漏破口1例,肠系膜动脉血栓行肠切除术后再发肠坏死1例。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操作不当是致瘘的主要原因。此外9例为疾病本身原因所致,其中阑尾周围脓肿行单纯引流术2例,炎性肠病2例,肿瘤侵犯致瘘2例,重症胰腺炎腐蚀致瘘2例,腹外伤术后腹腔感染腐蚀致瘘1例。
  1.3 瘘的部位 高位瘘(十一指肠瘘及距Treitz 韧带100 cm内的空肠瘘)7例,小肠低位瘘14例,结、直肠瘘6例。
  1.4 瘘的性质 本组病例23例为单瘘,4例为多发瘘;管状瘘20例,唇状瘘7例;高流量瘘(>500 ml) 17例,低流量瘘10例。
  
  2 治疗方法�
  
  发现肠瘘后,17例行再次剖腹手术,其中5例行瘘段肠管切除及吻合;10例采用将蕈伞状引流管利用瘘口置于肠腔,周边放置多根单腔管或双套管,术后予以引流及冲洗;2例结直肠瘘较重者行近端肠管腹壁造口术;余10例行局部置单腔管或双套管冲洗引流。�
  全身治疗,加强呼吸支持、循环监护,保护肝肾功能,根据每日的丢失量、血气和生化指标补给合适的水分和电解质,根据全身反应及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早期加用生长抑素。�
  营养支持方面,除2例结肠造口者外,另5例低位、低流量瘘的患者全身及局部反应较轻,单用肠内营养(EN ),由要素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4例高位、高流量瘘的患者,全身状况较差,持续运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2~3个月。余16例早期采用TPN, 1个月左右全身及局部情况稳定后,低位肠瘘者应用鼻肠管,高位者于瘘口留置之蕈伞状引流管进行管饲,逐渐取代TPN,后期加用生长激素。在瘘管形成,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予有指导的院外治疗。�
  3~9个月后,对8例未能自愈的患者予以确定性手术治疗,6例采用含瘘部分肠段切除,2例因局部粘连过重行肠瘘旷置、短路端端吻合术。
  
  3 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5例行瘘段肠管切除及吻合者术后3例一期愈合,2例再发肠瘘,经引流、支持治疗分别于2个月、6个月后自愈。22例行单纯引流及冲洗患者绝大部分瘘后2周内感染即局限.瘘出量逐渐减少.营养状况改善.病情趋于稳定,4例胃癌胰头癌患者因感染和脏器衰竭死亡。10例管状瘘在术后6~32周自愈。8例行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治愈者7例,1例Crohn病术后1周吻合口瘘,又行第3次手术后治愈。
  
  4 讨论�
  
  早期的合理处理对于肠外瘘的治疗尤为重要。肠外瘘不同于外伤性或溃疡病穿孔的发病机制,瘘常在术后1周左右才出现,有的还不能及时发现。发现肠瘘时腹腔内通常己潴留积液较多,肠瘘口周围水肿、感染严重,不加选择的强行关闭瘘口易致再次成瘘。具有腐蚀作用的消化液外瘘是治疗失败的根木原因,此时,充分合适的引流应为首选。在引流不畅时.以简单的手术清理积液、重新安置合适引流、甚至腹壁造口都是十分必要的。引流不畅导致的感染扩散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肠外瘘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多方面的,除了局部处理外,更要重视全身状况的改善,特别在高位高流量瘘时,由于肠液的大量丧失,加之胆胰液消化酶的腐蚀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会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内稳态失调,不仅影响瘘的愈合,对全身的打击更大,容易产生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是治疗失败,导致死亡不可忽略的因素。�
  在感染有效控制后,配合TPN运用生长抑素能减少胃肠液的分泌量,降低瘘出量。TPN由于其摄入途径及营养支持效果,对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肠瘘的治愈率,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并发症较多,长期应用TPN的费用也是肠瘘治疗中一个实际的问题。EN更符合生理情况,更有利于维护肠黏膜的屏障作用,避免细菌移位,改善营养状态,且费用更低。在瘘的早期,特别是位置高、流量大时,应以TPN治疗为主。当感染控制、瘘口局限、流量减少时,应逐步过渡到EN。�
  在行引流手术时,我们采用将蕈伞状引流管利用瘘口置于肠腔,周边再放置多根单腔管或双套管的方法,这样,引流管经瘘口置于肠腔内,不但有利于引流,而且高位肠瘘时可作为EN的途径,可尽早的应用有效肠管,促进肠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治疗费用。�
  管状肠外瘘经过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如无影响愈合的不利因素,如梗阻、肿瘤等特异性病变.,有很高的自愈率,采用上述方法,由于引流管直接置于肠腔内,同样有利于脓肿的局限,窦道的形成,从而使肠瘘向管状瘘转化,达到肠瘘治疗中的理想状态。�
  在引流充分、彻底,腹腔感染己被控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后,有指导的院外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治疗费用,很多患者在院外自愈,即使不能自愈,长期充分的院外治疗,亦可将腹腔粘连情况降至最低,有利于再次的确定性手术。�
  另外,黎介寿等[2]报道有选择性的对26例肠瘘患者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均获痊愈。本组5例早期确定性手术的患者中,有3例达到一期愈合。因此,有选择的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对某些肠瘘是实用的,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Evers BM.Small bowel.In Tewnsended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16th ed.Philadephia:Saunders Company, 2001:873-916.
  [2] 黎介寿,任建安,尹路,等.肠外瘘的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02-103.

推荐访问:体会 治疗 肠外瘘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aoyugongwenxiezuo/2019/0405/5750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