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微创会引起并发症吗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www.zhangdahai.com--学校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0年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式进行总结。结果:102例患者中,治愈94例,治愈率为92.2%,死亡8例,死亡率为7.8%。并发消化道出血48例,并发泌尿系统感染21例,并发肺部感染11例,并发急性肾损伤8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8例,再出血6例。 结论:并发症的控制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在做好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更应该着力于对并发症的预防上,尽量降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关键词] 微创术;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原因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51-0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HICH)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1]。最近十几年,微创外科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给患者给来的不便和痛苦。本次笔者总结了本院2008~2010年收治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创术治疗情况,对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收治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102例,男60例,女42例;年龄43~89岁,平均(59.00±0.55)岁。102例患者的出血部位如下:基底节区脑出血46例,脑皮层下出血20例,脑室内出血14例,小脑出血8例,丘脑出血7例,出血并破入脑室5例,硬膜下出血2例。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25~136 ml,其中25~50 ml 58例,51~80 ml 30例,80 ml以上14例。GCS评分:3~5分56例,6~8分25例,9~12分15例,13~15分6例。有6例患者伴有高血压,5例患者伴有肾功能障碍,3例患者伴有糖尿病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入院后均进行CT检查,准确定位后行血肿微创清除术,并在术中和术后于CT下观察血肿的变化情况,术中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250 ml+肾上腺素2 g反复冲洗,术后给予20 000~50 000 U尿激酶保留于血肿内以溶解血块。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率等的变化。
  1.2.2 血肿定位方法血肿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和失败。而穿刺成功的关键则是血肿穿刺点的准确定位,在此本院采取的原则是在血肿距头皮最近、无大血管、无重要功能区的部位进行穿刺,以防止意外穿刺出血和功能损伤。本院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通常选择以下三种方式来确定穿刺点。①根据头颅CT片首先以最大血肿的影像层为准,测出距基线(OM线)的高度,在颅表面划出与OM线平行的层面线,再求得该层面血肿与颅骨外板的实际距离,用直角尺量出这一距离与层面线相交(直角尺一臂必须与矢状中线平行),交点即为穿刺点。原则上血肿中心距头皮的距离为穿刺深度,并以此确定穿刺针的型号。②根据CT片,采用“L”形网板定位,此种方法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省时。③直接CT下立体定向,此种方法在CT直视下进行,可随时了解血肿抽吸情况。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根据CT结果,确定血肿的颅表定位,在头皮上,利用一长一短脑室引流管作标记,同时行CT扫描,选定最佳穿刺层面(一般为次低层面),根据头皮上做好的标记标出最佳穿刺点,将靶点设定在血肿后约1/3处,可将较小的血肿置在中心,然后利用CT游标计算进针深度及角度。
  2 结果
  102例患者中,治愈94例,治愈率为92.2%,死亡8例,死亡率为7.8%。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并发消化道出血48例,并发泌尿系统感染21例,并发肺部感染11例,并发急性肾损伤8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8例,再出血6例。8例死亡的患者,其中有3例急性肾损伤治疗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为伴有严重糖尿病史的患者,最后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2例开颅手术仍控制不良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术后出现大量再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本组治疗的患者,共并发了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急性肾损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再出血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死亡的患者中,皆是由于并发症抢救无效而死亡。通过对患者治疗过程和结果的总结,现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讨论如下:
  3.1 并发消化道出血
  本组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出血48例,比例达到了47.1%,将近一半的人数。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属于急性创伤,由于血肿块的突然出现,出血对脑部产生了刺激、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则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而胃酸的分泌则受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影响,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高血压出血的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各项生理功能有所下降,体内各个器官在此时期往往为缺血缺氧状态,胃酸分泌的增加和缺血缺氧容易使胃黏膜糜烂,从而导致消化道出血[2]。对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该从抑制胃酸分泌、止血、输血等方面做好防御措施。临床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及肢端体温的变化,记录患者每小时的尿量。静脉应用奥美拉唑等抑酸剂,胃管内应用冰盐水和止血药物。同时要随时做好输血准备,对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该进行扩容。
  3.2 并发泌尿系统感染
  本组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为21例,比例达到了20.6%,也属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由于脑内管路出现堵塞,患者大多数属于意识丧失状态,导致控制泌尿系统的交感、副交感神经以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调节失灵,患者无法自主排尿,容易出现泌尿系梗阻和反流,从而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对此,院方应当注意患者的泌尿系统情况,及时给患者导尿、排尿,适当给予一些抗泌尿系感染药物,注意补充水分,适当排尿。
  3.3 肺部感染
  本组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为11例,比例为10.8%。患者反应低下且长期卧床,呼吸道大量的分泌物、痰液沉积在肺内,导致形成坠积性肺炎;另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呕吐,导致呕吐物及口腔气道分泌物吸入形成吸入性肺炎;或患者意识不清,神经通路受损等原因导致咽反射消失或减退。对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常帮助其进行翻身及拍背,促进痰液的排除,同时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或行雾化吸入。
  3.4 急性肾损伤
  本组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为8例,比例为7.8%。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需要应用大量的脱水剂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大分子甘露醇主要经肾脏代谢,临床上常因为大量、不合理的应用而造成肾小管损伤;另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创伤及缺血、缺氧造成肾脏灌注不足等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小管损伤[3]。因此治疗过程中对脱水剂的应用应当合理控制剂量,可以小剂量而多次应用,以达到既控制颅内压,又防止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3.5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本组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为8例,比例为7.8%。刚入院的患者,由于泌尿系统神经受损,常常出现泌尿梗阻或反流的状况,易导致体内水代谢失衡。治疗过程中又由于脱水剂的应用而导致经肾脏排出电解质增加。脑出血后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导致血脑屏障开放,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控,也易引起体液紊乱等综合因素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失衡;而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的不均衡则是导致水电解质失衡的一个人为因素。对此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检查电解质,充分掌握好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的量,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调节和控制。
  3.6再出血
  本组102例并发再出血的患者为6例,比例为5.9%。有基础病变是引发术后再出血的潜在病因。目前认为,长期高血压可造成脑动脉尤其是脑内动脉硬化和透明样变性,使血管壁弹性丧失,强度降低,导致血管壁在局部薄弱处形成许多粟粒状微型动脉瘤,而微型动脉瘤破裂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可能的原因。加上脑血管本身调节功能差,当术后烦燥、用力、血压急剧升高时仍可引起再出血,而血压波动则可能是术后再出血的最主要诱因[4]。
  总之,脑出血的治疗,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5-6];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治并发症。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做好应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力求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34-842.
  [2]张毅.立体定向抽吸辅以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J].天津医药,2007,35:381.
  [3]钱硕,王光弟,鲁晓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08,34(3):289-291.
  [4]林书武,胡吉庆,于淑燕,等.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4):307-310.
  [5]韦名然,涂锦泉,付勇强,等.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4,26(8):1178-1179.
  [6]陈东亮.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8-120.
  (收稿日期:2011-04-02)

推荐访问:脑出血 并发症 术后 治疗高血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xuexiaogongzuozongjie/2019/0420/8550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