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PTCA及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www.zhangdahai.com--代表发言】

  【摘要】 目的 比较冠心病(CHD)患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PTCA及支架置入术)及药物治疗预后的差异。方法 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治愈出院的90 例CHD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中介入治疗组45例, 药物治疗组45例。结果 患者出院1年后两组远期疗效比较,介入治疗组明显有效(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33例,有效(临床症状减轻)11例,发生心脏事件1例,无死亡病例,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2%;药物治疗组显著疗效19例, 有效14例, 发生心脏事件12例, 死亡2例,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药物治疗者比较,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治疗后,远期疗效明显增高,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冠心病患者及早行介入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药物治疗;预后
  �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为凶险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冠心病介入治疗由于创伤小、恢复快、能迅速解决冠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本研究对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愈出院的 9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 其中介入治疗组45例, 药物治疗组45例。以探讨冠状动脉PTCA及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共90例, 患者均为本院2004年5月至 2006年 12月住院治愈后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感染、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等。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介入治疗组45例,其中男42例, 女3例, 年龄37~84(61.3 ±11.5)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 心肌梗死患者13例。并发高血压18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症16例,吸烟患者20例。药物治疗组45例,其中男38例,女7例,年龄39~86(62.1±12.7)岁,并发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症14例, 吸烟患者18例,两组资料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常规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心肌酶及凝血五项等,排除出血性疾病。�
  1.2.1 介入治疗组 采用标准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的任何一支血管狭窄≥75%,左主干血管狭窄 ≥50%者均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
  1.2.2 药物治疗组 采用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均给予低分子肝素7 500 U腹部皮下注射,12次/h,连用3~5 d。阿司匹林300 mg顿服,3 d后改75 mg,1次/d口服; 同时应用抗心肌缺血及降脂药治疗。�
  1.2.3 随访 患者出院1年后进行随访,其中门诊随访64例(70.1%) 、电话随访26例(29.9%)。�
  1.2.4 心脏事件的定义 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重复PTCA+支架置入。�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Ridit分析。�
  2 结果�
  2.1 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出院后两组坚持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浆总胆固醇>5.2 mmol/L病例中服他汀类调脂药的百分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2.2 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患者出院1年后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介入治疗组明显有效(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33例,有效(临床症状减轻)11例,发生心脏事件1例,无死亡病例,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2%;药物治疗组显著疗效17例, 有效14例, 发生心脏事件12例, 死亡2例,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有较重的血栓负荷和斑块不稳定因素,尤其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破裂或溃烂, 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1,3]。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冠心病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介入治疗(PTCAE及支架置入术)冠心病(CHD)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肯定。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可使冠心病患者相关动脉再通率增高,再闭率降低,缺血复发减少,支架植入术可避免 PTCA后急性血管闭塞,与单纯PTCA比较,在恢复TIMI Ⅲ级血流、降低血管残余狭窄、减少冠状动脉旁路术方面,均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PTCAE及支架置入术旨在更好地恢复血运重建[4,5],改善心肌供血, 其再闭塞率低,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
  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发现,其1年后介入治疗患者显效及有效率明显增高, 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不良反应较少。介入治疗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机制可能在于机械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一方面,改善梗死区周围的血液供应, 改善心室重构[6];另一方面, 邻近的其他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时,可从已行介入治疗扩张的血管获得侧支循环, 对非梗死部位的心肌起潜在的保护作用[7]。�
  本研究表明,介入治疗PTCAE及支架置入术是冠心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Granger C R,Weaver W D.Reducingcardiac events afteracutecorona ry syndromes . Rev Cardiovasc Med,2004, 5(Suppl) : 39-46.�
  [2] Shin J, Edelberg J E, Hong MK.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clinical implications . Curr Vasc Pharmacol, 2003, 1(2) : 183-204.�
  [3] Moustapha A,Anderson H V. Contemporary view of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InvasiveCardiol, 2003, 15(2) : 71-79.�
  [4] Weaver W D, Simes R J, Betriu A, et al. Comparison of pri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quantitative review . JAMA, 1997, 278(23) : 2093-2098.�
  [5] Mathew V, Garratt K N, Holmes D R, et al. Clinical outcome after multivessel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Am Heart J, 1999, 138 (6 Pt 1) : 1105- 1110.�
  [6] Gambhir D S, Sudha R, Singh S,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results after plain balloon coronary angioplasty.Indian Heart J,1999, 51(4) : 403-409.�
  [7] Shihara M, Tsutsui H, Tsuchihashi M, et al. In-hospital and one-year outcome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l, 2002,90(9):932-936.�

推荐访问:冠状动脉 置入 支架 临床应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daibiaofayan/2019/0405/5665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