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涌动文化潮|涌动情潮

【www.zhangdahai.com--会议主持词】

  一、把根扎在这片土地上   这片土地叫宜兴,“陶竹洞茶”“万石粮仓”是这里最有容量也最有潜力的地域文明,宜兴教育也向大地寻求着文化建设的支点。   1在根系中滋长
  2010年6月3日下午,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的陶艺教室内一派欢乐繁忙的景象,一批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拍泥、搓泥、盘泥,手舞泥转间,花篮、小动物、变形金刚等一件件富有童趣而匠心独具的陶艺作品应“泥”而生。这是新加坡德义小学师生一行10人,在这里进行陶艺学习交流活动场景。
  以陶为媒,约陶对话,邀陶回家,与陶共成,丁山实验小学把学校文化建设与陶都这方沃土融为一体。从2008年搬迁新址起,学校就构写着一部“陶文化”的空间剧本。“丁蜀的孩子是看着陶、玩着陶长大的,他们对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与喜爱。这种原始的情感,让陶文化在校园里找到了根。”葛以春校长的话语中充满着希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2011年5月7日宜兴市太华小学的张雷老师从北京载誉归来,和老师们畅谈着受到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亲切接见时的情景。他和董志芳老师,根据学生在学校“竹娃数字农植园”里的观测日记所做的VCR作品――“小小竹子节节高”,获得了教育部“携手创新引领未来”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
  依托“竹海之乡”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从2009年起,太华小学就以独特的竹文化,外烁育人景观,内塑竹品风范,展现“亮节向上”的生命写意。在学校的“汇竹园”里,两个“竹娃小导游”领着我们知竹赏竹;走进“竹艺吧”,孩子们正在制作竹蜻蜓、竹快板、竹笔筒……一件件竹工艺品,无不展现着竹的空灵和诗化;操场上,我们看到“竹竿舞蹈队”跃动的是蓬勃的朝气。吴益俊校长这样阐释竹文化建设的愿景:“竹是自然的馈赠,竹里有山区孩子的印记,我要让竹‘亮节向上’的气韵融进孩子们的心田。”确实,这里闪烁着绿色的光亮,充盈着拔节的声响。
  泥土可以很好玩,竹子可以很人文,石头也可以很艺术,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就在讲述着一部时代的“石头记”。作为宜兴市两所AAA级文化建设特色学校之一,该校的“少年石文化研究院”也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学生社团。
  万石小学所在的万石镇拥有华东最大的石材市场,从2007年起,学校秉承万石人依石附石的根脉,通过专家引领和全体师生的探讨论证,淬炼出“磊落”这一学校精神。学校开设了36个“石文化”活动项目,以科技和人文为两翼,辐射出书画院、舞蹈社、合唱团、文学社等特色小组。“在这里,我们可以学知识、增技能、寻创意、探艺术”,谈起学校“石娃少年宫”的活动,“少年石文化研究院”院长袁梓叶同学脸上洋溢着笑容,她富有创意的石刻和石拓版画多次荣获各级比赛一等奖。放眼万石小学,“快乐园”里,孩子们把老万石人和他们充满趣味的生活定格;石艺制作吧内,学生们走进的是艺术的殿堂。万石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他们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把生命的朝气从教室里恣意释放。“玉不琢,不成器,在石,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要让这里的孩子在石的磊落间经营他们的童年”,沈亚南校长展望着学校的文化愿景。
  土地孕育了一切,让文化在大地的根系中滋长,这是宜兴教育的魅力,文化建设的美丽。
  2让生机勃发
  对于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宜兴市教育局前瞻规划,勇立潮头。“我们有这样秀美的山川,就要有更加壮阔的文化建设!”这是柳志贤副局长在2007年全市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大会上发出的动员令。随着时间表的延伸和路线图的展开,宜兴大地生机勃发。
  万亩茶地环绕中的宜兴市湖父中学,旌扬茶道,全面育人。学校以每周一首茶诗,引领学生做“日知其所无”的积累;开展泡茶、敬茶、品茶等团队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礼仪;通过入深山、访佳茗、自栽自制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依托“我是小茶人”的校星评比,启发学生领会茶的自然之理。王伯华校长深谙茶文化之道:“物契合于自然,才能有最高境界。种茶人的最高理想,是把蕴藏在茶中的色香味保存下来,我希望这里与茶相伴的学生,也都能烙印下‘精行俭德’这一茶人品质。”诚哉斯言!在这里,你还会听见诗人说:“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让每棵草都开出自己的花,让每棵树都结出自己的果”,这是宜兴市�东小学的文化宣言。学校通过“�小十景”尽显意趣:“感知一生”生长园,是学生品习体验的大学堂;“流连四季”观景园,是孩子们调节放松的好去处;更有“汇聚九州”大观园,怒放着11个省份的省花省树,隐喻着来自11个省份的�小学子同生共长……这样的环境建设已不是为了风景,而是让这里的孩子在一次次生长的体验中,感受着成长的快乐。陈斌校长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都要亲自为获得进步的孩子颁发“生长之星”奖状,他总要和来访的客人说这样一句话:“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竹海茶洲,也哺育了高洁兰山。宜兴市�东中学就像一株空谷幽兰,在文化建设中清雅绽放。学校以育兰基地建设为抓手,显性营造氛围;通过落实课题引领、课程开发、主旨活动等策略,隐性培育精神。铜官叠翠,观瞻着如璧西�。宜兴市铜峰小学依托环科园优势,把“关爱地球”的大理念拉近到“从身边做起”的微言微行,以担当的姿态作出教育的承诺……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陶、石、竹、茶,再过多少年,它们还会化为泥土,再次融入大地,但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始终守候着大地,创造着美好!
  二、让历久的精魂服膺于心
  人杰地灵,古韵悠长,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也在历史的续写中,重塑着人文。
  3迎着伟岸的身影向前
  四年级的桑嘉豪小朋友在宜兴市芳桥实验小学可称得上是个“大人物”,在2011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工程类一等奖,他向我们介绍了取名为“抽拉式方便垃圾桶”的发明过程。孩子一脸的自豪,他说,这项发明是受抽拉式纸巾盒的启发,在少年宫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月时间的不断改进制作而成。他还告诉我们,他经常在少年宫活动时和老师交流新的发明点子。
  “创造,在芳小!”同行的周荣校长脸上同样写满着自信。这里是科学巨匠周培源的故乡,从2008年起,学校依凭“培源”资源,凝聚科技特色,张扬“乐在探求”,通过“三破三合”的课程运作方式(打破年龄差异,志趣组合;打破课程分离,学科整合;打破时空局限,校内外结合),在“周培源少年宫”诞生了一件件惊人之作。“在2008年,我校的丁佳琪同学就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小发明家’称号;在2009年,王星淳同学的‘两用楼梯’和张宇曦同学的‘多功能拐杖’两件作品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这在宜兴尚属首次;我校的‘周培源中队’还被评为江苏省‘英雄中队’,接受了原省委书记李源潮的亲自授旗……”谈起一项项荣誉,周荣校长如数家珍。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童心犹如闪亮的星星,在这片探求的乐土上,闪耀升腾!
  童星同样闪耀在悲鸿故里。在宜兴市悲鸿实验小学,我们观摩了许渊、吴晨露、邹佳芸三位同学的现场绘画,他们都是2010年全国“星火杯”青少年书画大赛绘画金奖获得者,描摹写意间已颇见功力。
  在悲鸿实小,像这样能写擅画的学生比比皆是,“徐悲鸿艺术少年研究院”的开办,让这里的孩子以过人的才艺,展示着悲鸿后人的风采。从2007年宜兴市教育局下发建设教育新文化的通知起,学校就从徐悲鸿“挺直脊梁”的艺术生涯和不朽的人格境界中发掘深刻的文化内涵,构建起悲鸿精神的图腾体系。这里的孩子访悲鸿故里、知悲鸿故事、悟悲鸿人生,汲取着悲鸿精神的力量。“悲鸿是一种艺术,悲鸿是一种人格,悲鸿更是一种精神。丰厚的悲鸿文化一定会在悲鸿实小的校园里蓬勃生长!”许建锋校长的话语掷地有声。
  “忆往昔,宜兴大地曾经哺育出十朝宰相,在今天,宜兴籍两院院士就有22名。但人文的意义不仅仅是去仰望渐行渐远的‘他’或‘他们’,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成就真正大写的‘我’和‘我们’”,这是宜兴市教育局普教科曹铁军科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精辟论述。
  这是对伟人精神现代意义的寻找!在宜兴市东坡小学,我们听到了孩子们唱响的《东坡校歌》:“东坡书院源远流长,我的母校桃李芬芳……我们学习东坡先生,要做振兴中华的栋梁!”勇辉校长告诉我们,这首由东坡校友、著名词作家倪维德作词的校歌,就悬挂在与学校毗邻的东坡书院“似蜀堂”,这里的每一届学生都是唱着校歌,铭记着“踏雪渐行”的东坡精神走出校门的。在宜兴市东坡中学,我们看到东坡诗歌的教化无处不在,学校走廊墙壁上的东坡诗板,教室里的东坡精神班风标牌,每月一次的“东坡之星”评比活动,每一学期的“东坡经典诗文诵读”……所有这些,都在促发着越来越多的东坡学子坦荡、自律。
  在蒋南翔和虞兆中儿时求学的地方,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恪守“向高处行”这一学校精神,以“南翔少年宫”为文化建设主阵地,长年开展“争当校园小名人”系列活动,取得了德学双馨的良好成效;神话般走出六院士、四将军的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把“致远”作为文化建设的触发点,以良好的办学实绩列入“江苏名中学”的行列;在国家女篮5号卞兰的母校宜兴市西渚小学,也正以“搏进”精神,引领着这里的孩子时时律动着《我们都是篮球5号》……
  伟岸的身影永不褪色!这种生命对生命的远距离贴近,实践在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现场。
  4向百年致敬
  钱鹏老师是2011年宜兴市当之无愧的最“牛”老师,他担任班主任的宜兴中学高三(11)班,创造了宜兴教育的两项历史:孙曦同学摘取了宜兴历史上第一个江苏省文科状元桂冠,王希同学荣获了宜兴历史上第一个高考作文满分。近几年,宜兴中学还开创了许多历史先河:第一个清华大学保送生、第一个北京大学保送生、第一位参加全国冬令营集训队选拔赛的学生……
  一切是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江苏省宜兴中学在上世纪初创办之时,就确立了“惟精惟一”的学校精神,在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学校把“作育英才”作为培养人的目标,在“精一”精神的昭示下,以“主流引领”和“合作共生”为文化建设的两维,创造性地开发了针对拔尖人才培养的课程图谱,以及基于个性化教育需要的课程实施系统,强化成功意识,激励学生精进。蒋华强校长这样寄语学生:“‘精一’是宜兴中学的校魂,希望‘弘文教学楼’内走出的,不仅仅是高考状元,更多的是‘惟精惟一’的栋梁!”
  “为专业成效竖起一颗真心的拇指,为职业成熟规划两个真实的仪式,为事业成器展示三堂真赢的教学”,这是宜兴市实验小学城中分部教导主任褚明月所作的《2011年度城中教学工作叙事》中的三个标题。“每学期放假后,我都要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进行这样的叙事,是压力,也是动力。”褚主任言说着她的工作感受:“真做了,做真了,才会有真切的叙事。”
  “真教育”是宜兴市实验小学追寻的一条素质教育之路。自1903年学校创办起,从“交规律,给方法”到“轻负担,高质量”,从“走向自我”到“走向创造”,宜兴市实验小学一直在探寻着“真教育”之路。今天,马晓洪校长把“办真学”作为教育的理想追求,把“做真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育真才”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把“长真智”作为教育的强大支撑。一本田园手记录,一册个案解剖集,一份跟踪调查档,一页学生记载卡,一张调课申请表……这是老师们的真行;人人有岗位,小小班主任,“我的活动我创意”,处处感动你……这是孩子们的真我。“真即我”,这是马晓洪校长的精妙之言。归真的教育,让这里成为了文化建设的本真存在。
  宜兴市教育局普教科吴胜东副科长,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吴”。“到教育的深水区进行文化接力”就是“老吴”对每一所百年老校新时期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是的,百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但历史就是你我曾经站过的地方,今天这些百年老校重新展开的一次次学校文化建设,正从历史深处走来。
  从光绪七年“国山书院”落成,宜兴市张渚小学孩子们的行囊里盛载了一所百年老校“行文并进”的梦想;宜兴市杨巷小学,这个创建于清同治年间江南古镇的“教育基石”,130多年来奉行着“少成若性”的办学主张;宜兴市湖釜小学由1902年创办的“养正学堂”脱胎,面对一批批山区孩子,始终坚守着以行养正;宜兴乡村的第一所学堂周铁小学,如今已是旧貌新颜,但百年不变的是把“用心读书、踏实做人”作为铁的纪律;“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宜兴市城北小学也在百年的风霜中,经受着“坚净”文化的洗礼……
  让历久的精魂服膺于心,这就是活力宜兴的文化接力!
  三、为美丽的新生宣言
  新生的,就是美丽的;成长着,就是追寻着。宜兴的学校文化建设为美丽的新生宣言,所思所行,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
  5植入守望成长的基因
  《关于实施“参与式教学”教师行为要求的几项规定》、《关于深入开展“参与式教学”研究的几点意见》、《关于又好又快地推进“参与式教学”的决议》……在每年的教代会上,宜兴外国语学校都把同一个主题提请大会审议,十年不辍。
  “宜外创办之时,正值第八次课改发轫之初,如何践行新课改的人本理念,‘参与’是求。只有让师生主权参与,才有真正意义的民主、平等和自由。”姚建光校长这样阐释着他的文化哲学。学校正是在创办之初就注入了“参与”的文化基因,宜外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丁燕老师深有感触地谈起了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从初到宜外时的教学迷茫,到2011年参加江苏省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她在一次次“参与式教学”的理念修复、能力修复和角色修复中,完成了“新专业化”的嬗变。黄建林、曹勇、罗永中、褚兴刚……一位位年轻后生也都在“参与式管理”的历练中走上了校长工作岗位。在2008年9月10日的《中国教师报》的专题版上,我们还看到了一份宜外连续六年在宜兴市中考中折桂的学生名单,其中陈逊同学在给母校的留言中这样写道:“你让我参与,我还你奇迹”。
  “有人说,已经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这里就有第四个苹果”,在学校的“希望果园”里,姚校长微笑中满怀期待。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杨伟总是好运连连,连续几次骨干教师沙龙抽签发言,他都“中彩”。在2011年10月12日上午以《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智慧文化》为主题的沙龙上,他如此侃侃而谈:“课堂首先应该关注一种广度,智慧是一个人的高度,文化则是一所学校的厚度。”坐在一旁的林宣龙主任频频点头。
  这样的研究活动在二实小频率很高。二实小正值“碧玉年华”,如何让年轻的教育肌体流淌“人文的血液”?吕建国校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智慧孕育真实的文化”这一深刻的命题。随着《以智慧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建设》这一课题的立项,二实小全员卷入行动过程,在崭新的空间,迅速成长起包括2名特级教师在内的50多名有各级学术称号的骨干教师。学生们的智慧也在勃发,去年转入六年级的蒋睿智的父亲兴奋地告诉我们:“仅仅一个学期时间,在学校开设的每天三分钟激情演讲和‘智慧展风采’系列活动中,孩子变得越发活泼机灵了。”对“二实小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这个问题,吕校长作了这样的概括:耳聪目明、胆壮气足、见多识广、能言善辩。这是一种智慧的原始造型!二实小正是通过一处处智慧教育细节的累积,树起了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标杆。
  一枝水笔、一块白板,加上一只玻璃杯,这是宜兴市实验中学王俊校长办公室里的三件“道具”。四五个人小坐交流,他会快速地在白板上画出各个学科的“知识树”,然后在“怎样评判这只玻璃杯的好坏”的发问中,阐述他创始的“结构尝试”教学法。
  “教学的原点在于方法,掌握方法的表现在于概括化和结构化。”王校长三句不离本行,“学校文化建设同样需要结构化,而结构的要义在于‘精’。”宜兴市实验中学自2000年创办起,就为新生灌注“精进”的力量。江苏省特级教师、2009年《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评选的年度校长王俊近三年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50多场次,学校郑发健、马伟平、张金凡等老师也先后赴天津、上海、山东、内蒙古等省市上公开课,推行“结构尝试”教学模式。这里的学生始终在“我自信、我能行、我成功”的美好体验中,品味着“在路上”的喜悦。一位名校长、一支专业团队、一批批优秀学生,构成了一道“精进”的文化景观,这所“江苏省最具影响力的初中”被誉为“城市学校课改的样板”。
  植入了守望成长的基因,催生的是绚烂。宜兴市荆溪小学正当弱冠,大写“勤博”,在2011年被评为“首批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宜兴市新芳小学正是志学季节,“迎难而上”的篮球精神为学校“紫荆花少年宫”里的学生灌注着新的活力;宜兴市东域小学建校五年,这里的孩子也在“贤博兼修”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6筑起通往未来的跑道
  在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宜兴市教育局普教科一直聚焦难点,协调统筹,在传承和创生中“两翼推进”。“教育是文化的自我摸索和自我产生,每一项创新都要服务于看得见的未来。”对教育新文化的创生,蒋伟副科长经常这样强调。
  2010年5月11日下午,江苏电视台记者在宜兴市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对宜兴市万石中学的“四帮一”教育活动进行了现场参观报道。这是该校“善文化”建设的一次整体展示。从2008年起,万石中学把“善行行善”作为文化建设的主旨,每天行一善,每周寻找他人的善举,每月“善文化”小组进村企,在实践的跟进中,完成了“知善行善”的交融。
  “向美”则是宜兴市丁蜀二中构筑的一条文化通途。在一份《你是主人你做主》的学生评课表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记载:着装和语言美,19分;让我想在前面,18分;训练难易适度,20分;真诚沟通,18分;风趣给力,20分;总分,95分;喜欢度,A。长年坚持学生评课是丁蜀二中在“向美”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行的课改举措,由此而带动的“美的教育”,让学校随处可见美的踪影。作为“向美”文化的举旗人,王耀春校长话语间同样彰显着美:“丁蜀二中原名劳动中学,2009年确立的‘向美’理念源于劳动最美,人是文化的存在,我要让这里的每一位师生都拥有自己的炫美舞台。”
  如果说万石中学和丁蜀二中是在滋养一种成长的美丽,那么,宜兴市南漕小学则在哺育一种花开的幸福,学校从2008年至今,把“净心”作为育人的主旨。在学校的“开心吧”内,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获得2011年宜兴市心理健康课赛教一等奖的张丽美老师,正在一间小室里和一个小女孩促膝谈心;隔着粉色的墙板,两个小胖子挥拳击打着沙袋“泄气”;靠墙的几个孩子,对着哈哈镜摆着一个个“pose”。来到操场,看着在“开心操”的节拍中快乐舞动的孩子们,张红星校长自语道:“开心就好!”
  净心滋笑意,墨韵写清雅。2011年10月23日,省政府督学王国强在视察宜兴市新庄小学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精心打造墨香校园这一“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实招。该校在2010年把教育新文化聚焦于“培养有中华文化根基的现代人”,迅速成立了以书法社团为龙头的“�州少年宫”。“点横撇捺沁墨香,王颜柳欧润童年”。这里的孩子每天都在“书写我的精彩”,在一次又一次的展示中收获着一浪又一浪的佳评。“给孩子第二张漂亮的脸,让学校散发出民族的气派”,这是陈伟校长的文化信心。
  筑起通往未来的跑道,宜兴教育吹响了文化创新的“集结号”,从太湖之滨到太华山麓,到处回荡着建设者的最强音。宜兴市太华中学张卫星校长,以“融”作为文化建设的力量,把大“融”之道细化到各个条线的工作中;宜兴市红塔中学储元璋校长高举“慎独”的旗帜,提出“要像建造自己的房子一样建设课堂”;宜兴市大浦小学苏光宣校长描画着“协一”文化的经纬,致力于打造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宜兴市分水小学汤建军校长信奉“智者乐水”,在“行知”文化的流淌中,实现着书品与人品的统一……
  文化的生长力量在于价值选择,一所所学校,他们旌扬着一种种特定方域的标帜;文化的生命秉性在于身行情至,一次次建设,是一个个精神皈依的佐证。东�、西�,水流汇聚砥砺出宜兴大地独有的精神与气质,那就是海纳百川与追求卓越。今天,两�奔涌的一袭袭浪潮,正在赴一场文化的约会。让我们期待宜兴教育以更开放的胸襟乘风破浪,迎来潮平岸阔、风帆高悬的发展未来!

推荐访问:涌动 文化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huiyizhuchici/2019/0315/1592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