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影像诊断分析:中央型肺癌ct影像诊断

【www.zhangdahai.com--领导讲话稿】

  【关键词】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CT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瘤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79岁。40岁以上为15例,占总数的83%。均采用螺旋CT行标准的冠状位和轴位扫描,其中3例增强扫描。本组患者临床上有鼻塞、鼻腔内肿块者17例,另有1例为乳头状瘤手术后复查者;检查见鼻腔肿瘤外观呈息肉样,表面不平,质较硬,触之易出血;其中8例伴有流涕表现。
  1.2 结果 冠状位和轴位鼻腔鼻窦CT扫描的同时应用能准确地判断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和侵犯周围邻近结构的情况,尤其能够清楚显示鼻窦复合体,钩突等细微结构,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CT检查,其影像表现为:14例表现为一侧鼻腔肿块经自然孔长入上颌窦、筛窦内,致自然孔扩大,鼻腔、鼻道扩大,周围骨壁见膨胀,骨质有吸收改变;其中5例肿块向周围邻近结构侵犯,2例为穿过鼻中隔长入对侧鼻道,2例为向后长入后鼻孔到鼻咽部,1例破坏窦壁侵入眼眶内;并有1例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在肿瘤内出现小泡征表现,其为少见征像。2例为双侧鼻腔肿块双侧上颌窦腔密度增高改变,术前误诊为鼻息肉伴双侧上颌窦炎。1例为右侧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表现为右侧上颌窦腔内前部的圆形组织肿块影像。1例为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整个左侧上颌窦各窦壁骨质见广泛性骨质破坏,并侵入同侧翼腭窝,面颊部软组织增强扫描见肿瘤不均匀中度强化,并呈分叶状表现。另外2例乳头状瘤增强呈轻度强化表现。肿瘤刺激钩突增生硬化6例,筛窦增生硬化4例,鼻甲呈条状增生硬化3例。
  
  2 讨论
  
  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50~70岁发病率最高,男性较多见。病理上分外生型和内翻型,内翻型常见,其特点为增生的肿瘤组织向基质内内翻,基底膜水肿,呈息肉样肿块,好发于中鼻道的外侧壁[1];亦即常起于上颌窦与筛窦交界处,沿鼻腔外侧壁膨胀性生长,由上皮增生所形成的乳头不是向外生长,而是反转向黏膜下结缔组织内部生长而得名。组织学虽为良性,但伴有局部侵犯,并可引起骨质破坏,有沿自然孔蔓延的特性,几乎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性,此点可与鼻息肉相鉴别[2]。肿瘤术后易复发,可恶变。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常见CT表现为一侧鼻腔肿块经自然孔道附壁蔓延性生长为其特点,引起自然孔扩大,鼻腔、鼻窦扩大,尤其是上颌窦窦口扩大改变是乳头状瘤较为典型的CT征像;同时对周围邻近结构侵犯情况及因肿瘤刺激所致的钩突、筛房、鼻甲、骨性间隔增生硬化的改变有利于乳头状瘤的诊断。增强扫描乳头状瘤有不同程度强化,恶变者强化不均匀,且常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亦可合并慢性鼻窦炎。
  本组2例误诊鼻息肉伴双侧上颌窦炎者,究其原因是一般乳头状瘤几乎均为单侧性,鼻息肉则多为双侧性,加之此2例患者上颌窦窦口的扩大不明显,而此2例乳头状瘤的软组织块影密度值又低于实体肿瘤的密度;另一方面未做增强扫描,使不典型患者的诊断缺乏更多的客观影像信息的支持,使鉴别诊断困难。一般乳头状瘤增强扫描有轻中度强化,而鼻息肉主要由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CT值较低,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表现[2]。
  由此可见,鼻腔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扫描及增强扫描对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不但能明确病变部位、大小、对周围组织结构侵犯的情况,而且能判断乳头状瘤有无恶性变及与其他鼻腔鼻窦病变相鉴别;对于少见的不典型患者,鉴别有困难者,需依靠病理检查确诊。
  
  参考文献
  1 杨智云,许达生.五官及颈面部肿瘤临床CT诊断.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112.
  2 李健丁,刘兰培.疑难疾病CT诊断剖析.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67-70.

推荐访问:鼻窦 鼻腔 诊断 影像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lingdaojianghuagao/2019/0405/5643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