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肢端坏疽43例综合治疗经验谈]糖尿病性肢端坏疽

【www.zhangdahai.com--班主任工作总结】

   【关键词】 糖尿病足       Oakley于1956年首先提出了“糖尿病足”的概念。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同时合并感染的足。1995年,中国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对其进行了新的注释,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1]。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治疗是跨学科的疑难症,一旦发生,治疗较为困难。国外学者认为截肢是糖尿病足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果。
   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糖尿病足43例,我们应用内、外结合进行综合治疗,全部成功保足,截肢率为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病人均来源于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的住院病人。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7年美国会议所定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男 29 例,女14例;年龄最大 76岁,最小49岁,平均 65岁;糖尿病史9~20年,平均13年;
   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一届糖尿病足专业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草案),其中干性坏疽3例,湿性坏疽23例,混合性坏疽17例;Ⅱ级19例,Ⅲ级18例,Ⅳ级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治疗
  1.2.1.1 血糖的控制 在饮食控制下,积极控制高血糖: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
  1.2.1.2 抗生素的应用 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治疗感染。取分泌物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以尽早控制感染。
  1.2.1.3 改善神经功能 B族维生素,如VitB1、B6、B12(甲基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对并发神经病变的病人的症状有改善作用。
  1.2.2 局部治疗 糖尿病足的局部创面、溃疡和坏疽处理是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手段,也是能否保存肢体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创面,采取不同的措施。
  1.2.2.1 干性坏疽 多是以缺血为主的创面,不应急于清创,全身治疗时间要长,充分改善微循环,局部换药以控制感染为主,每日1次。待炎症局限,皮温好转,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界限清楚时,手术切除坏死部分。
  1.2.2.2 湿性坏疽 多是以感染为主的创面,及时切开,充分引流,采用“蚕食”方法清除坏死感染组织,每日1次甚至每日多次。治疗中可做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的应用。
  1.2.3 混合性坏疽 综合上述两种方式治疗。
  1.3 结果
  1.3.1 治疗结果判定标准:治愈:溃疡愈合;好转:疼痛改善,坏疽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新生,创面缩小为原创面的1/2以上;无效:溃疡面积愈合小于1/2;死亡:临床死亡。
  1.3.2 治疗结果 43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4例经多家医院诊治拟截肢病人最终行植皮手术而愈。平均住院天数57天。
  1.4 典型病例 病人方某,男,76岁。糖尿病史9年、左足皮肤破溃2月。2006年10月11日左足开始出现皮肤破溃,在油田某三级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足,并住院治疗月余,期间左足皮损逐渐增大,骨外科会诊,建议截肢治疗,患者拒绝,自动出院。发病以来纳差,轻微活动或平卧时间较长,即出现胸闷,憋气,伴有咳嗽,双下肢明显水肿(见图片)。
  病人入院时生命垂危,合并有肺部感染,严重心功能不全以及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我们首先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高血糖、凯时、红花注射液改善循环功能、积极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纠正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逐步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同时对足部感染创面进行有效处理; 创面肉芽新鲜后,于2007年2月1日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植皮术,创面愈合(见图片)。
  2 讨论
   自1972年Catterall提出糖尿病足坏疽主要由血管闭塞缺血、神经病变及感染三大因素所致以来,普遍[2]认为糖尿病足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神经损伤、血管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微循环障碍、肢体缺氧水肿,细菌易于感染而发生肢端坏疽。
   局部治疗是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最关键步骤,清创不彻底,或有死骨的存在,就可能使伤口反反复复,久治不愈。 我们的体会是:局部处理要与内科综合治疗的3个阶段紧密配合。第1阶段为基础治疗阶段:改善微循环、抗感染、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支持疗法,在此基础上,坏疽局部要充分引流,及时切开减压、减张;再清除隔膜,充分引流脓液,不宜过分清创,清创宜迟。第2阶段为去腐阶段:清创采用蚕食法,分次清除坏死的组织。第3阶段为生肌阶段:要掌握时机,促进肉芽新生,创面早日愈合。
   关于植皮 由于糖尿病足病人下肢血液循环较差,植皮部位系最远心端,所以糖尿病足植皮与烧伤、外伤植皮有着明显不同,在皮片贴附创面后包扎时要松紧适宜,过松则皮片贴附不紧密不易成活,压迫过紧则容易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同时不必等待创面肉芽完全新鲜,多次重复植皮可明显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6, 4(1): 126, 102.
  [2] Robert.G.Frykberg.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机理:阻碍伤口愈合的因素.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9(5):296.

推荐访问:坏疽 经验谈 糖尿病 综合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banzhurengongzuozongjie/2019/0417/808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