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膀胱癌【两种药物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对比】

【www.zhangdahai.com--教学心得体会】

  【摘要】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噻替哌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的8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C组(41例)和噻替哌组(43例),对比观察两组的肿瘤术后复发率。结果 丝裂霉素C组和噻替哌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1.5%和46.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经过丝裂霉素C、噻替哌灌注治疗均可以有效地减少肿瘤复发,二者疗效近似。
  【关键词】膀胱肿瘤;丝裂霉素C;噻替哌;灌注,局部
  
  浅表性膀胱肿瘤(Ta或T1)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近年常采用经尿道电切治疗(TUR-BT)。尽管在理论上TUR-BT术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但在临床治疗中仍有很高的复发概率,单纯TUR-BT术不能解决术后高复发和进展问题[1]。笔者筛选出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84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并分为两组,术后分别采用丝裂霉素C和噻替哌两种不同药物辅助性膀胱灌注,并进行了5年随访,观察其相应的疗效,以期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4例患者,男65例,女19例;年龄31~88岁,平均62岁。临床表现为间歇无痛肉眼血尿73例,体检时B超发现膀胱内低回声肿物11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并取病理确诊。本组84例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大小0.5~3.0 cm,平均直径1.4 cm。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丝裂霉素组41例,其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31~86岁;噻替哌组(对照组)43例,男34例,女9例,年龄34~88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和病理分期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84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中切除肿瘤深达浅肌层,连同周围1.0~1.5 cm正常黏膜一并电切除。术后保留三腔气囊尿管5~7 d。切除物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癌,肿瘤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Ta或T1),病理分期Ta期34例,T1期50例。
  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每次灌注丝裂霉素40 mg,或噻替哌30 mg,溶于40 ml注射用水中。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 h以上,每20 min换1次体位。开始每周灌注1次,共8次,然后改为每4周1次共10~18次,持续1~1.5年。术后膀胱镜检随访,第1年每3个月检查1次,第2年每6个月检查1次,以后每年检查1次。如有肿瘤复发,上述手术方法、灌注治疗和随访从新开始。两组共84例患者均获得5年以上的随访,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丝裂霉素组41例,17例术后复发,占41.5%。术后复发1次11例,占64.7%,复发2次以上的6例,占35.3%。对照组43例,术后有20例复发,占46.5%。复发1次8例,占40%,复发2次以上12例,占60%。
  经统计学处理,丝裂霉素组和对照组在肿瘤总复发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肿瘤复发次数上噻替哌组高于丝裂霉素组(P

推荐访问:浅表性 膀胱癌 两种 灌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tihui/2019/0407/6165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