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指南2018【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www.zhangdahai.com--教学心得体会】

  [摘要]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在6 h之内出现新的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头颅CT未见出血和新发梗死,采取尿激酶100~1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 ml,30 min~2 h滴完,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并发脑出血1例,占2.5%;上消化道出血2例,占5%;另外完全缓解者30例,占77%;未恢复4例,占10%;病情加重2例,占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032-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严重地危害着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AIS一旦发生,其病残率、病死率极高。为了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溶解血栓,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及时恢复供血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避免发生坏死,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笔者对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以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中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57岁,其中高血压20例,占51%,糖尿病12例,占30%,心房纤颤5例,占12%,高脂血症10例,占26%。头颅CT:未见出血和新发梗死,均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10万单位/支)。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①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1],发病至溶栓开始间隔时间≤6 h;②年龄35~75岁;③30≥NIHSS≥4;④CT:未见出血和新发梗死。
  1.2.2 排除标准 ①发病至溶栓开始间隔时间>6 h;②NIHSS30,昏迷或伴发癫痫;③临床疑诊为腔梗,SAH;④颅内肿瘤史,出血倾向或口服抗凝剂INR≥1.5;⑤14 d内有活动性出血,30 d内有手术或外伤史,6周内有脑卒中史或90 d内有头颅外伤史;⑥年龄75岁;⑦CT示:SAH脑出血,梗死后出血或颅内肿瘤,CT相应供血区低密度影,沟回饱满或中线移位;⑧血小板180 mmHg或DBP>100 mmHg。
  1.3 静脉溶栓
  溶栓前患者做头颅CT进行评估符合以上纳入和排除标准,向家属交待,同意签字后,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用尿激酶100~1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 ml,给药持续时间通常30 min~2 h[2],停药指征:除上述剂量和时间限制以外,若进行脑血管造影,一旦发现血管再通,立即停药。治疗过程中若出现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者,立即终止溶栓并复查头颅CT。
  1.4 观察
  吸氧,心电监护、动态血压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溶栓0.5 h后患者临床症状是否有改善或不再进展;②溶栓2 h后患者临床体征是否明显缓解或完全缓解;③常规应用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④有无并发症出现。
  1.5 溶栓后的治疗
  溶栓后病情平稳的患者,6 h后给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 q12 h,iH连续7 d[3]。采取个体化原则,整体化观念,治疗时应力求诊断包括病因、时程、阻塞血管大小、部位、范围、原有危险因素、现有并发症、其他基础病和全身情况等全面评估。整体化观察,对其血糖、血脂、血压、颅内压及时调整。
  1.6 统计分析处理
  等级资料采用SPSS10.0的双侧pearson相关分析,P0.05)。
  2.3 NIHSS
  溶栓前NIHSS为4~25,平均9.8,溶栓前NIHSS≤10患者23例,溶栓前NIHSS>10患者16例,溶栓前NIHSS≤10患者较NIHSS>10患者的半年的死亡或残疾风险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组患者6月末预后好的比例高,提示静脉溶栓在4

推荐访问:尿激酶 缺血性 静脉 疗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tihui/2019/0415/7666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