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理论_《素问》五味理论体系探讨

【www.zhangdahai.com--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与五味理论相关的零散存在于十余篇文章中,看似繁芜复杂,其实总分两大体系:药物五味和五性。   【关键词】五味理论体系   
  
  1 药物五味理论
  药物五味理论以脏腑经络理论及五行学说为基础,故而其理论简洁、清晰、易懂。《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生成》、《宣明五气》中所论即是根据于此。其理论要旨如下:
  1.1五味生五脏,五味为五脏之本,五脏以此为养。(《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味太过则:
  (1)伤及本脏(如“苦伤心气”之论);
  (2)伤及所克之脏(如“水克火―多食咸,脉凝泣变色”之论);
  (3)伤及克己之脏(如“水克火―苦走骨,骨病多无食辛”之论);
  (4)五味太过所伤,可用胜之之味治之(如“水克火―苦伤气,咸胜苦”之论)。
  以上理论散见于《生气通天论》等篇章中,并非条理地论述,一则古书字数有限,二则失传不全。但所列条目之意基本不出其右。正可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药物五性理论
  所谓药物五性,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其以阴阳学说为基础,揭示了五味对五脏阴阳变化影响。《内经》在《生气通天论》中已重点论述了“生之本,本于阴阳”,强调“阴平阳秘”的重要性,认为阴(五味)有“藏精而起亟”之用。药物五性理论便是对这一论点的阐释。《脏气法时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即是根据于此。在药物五性理论中,再不能用五行相生相克学说对号入座。
  《素问》认为五脏阴阳不和即出现五脏所苦、欲,即:肝欲散,苦急;心欲软,苦缓;脾欲缓,苦湿;肺欲收苦气逆;肾欲坚,苦燥。可以利用五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特点治疗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为运气七篇之一,向来有学者认为为王冰所补,可能不在原版《内经》体系之中,但其实根据其五味五性君臣佐使的理论学说来看,完全符合《脏气法时论》等篇中论述,甚至还有所补充完善,实为一脉,绝非空穴来风。
  3 总结
  《内经》中关于五味的论述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故笔者尝试对其整理归类,以方便初学者学习以及临床应用。
  药物五味理论多强调养生方面的意义,饮食有节,需要谨和五味,故而《灵枢・五味第六十五》有“五禁”之说。现代很多疾病即五味太过引起,比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药物五性理论则在临床治疗治法立方中地位匪浅。比如最简单的桂枝汤,就完美符合该理论―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中指出,“桂枝辛热,用以为君,为辛甘发散为阳之意。芍药味苦酸微寒,甘草味甘平,二物用以臣佐也。”
  此外,由于每种药物秉天地之气而生,其性、味也不仅仅只居其一,现代运用更加灵活多变,但其基础理论不出《内经》之右。《内经》之深奥高远,令人叹服!
  
  

推荐访问:素问 理论体系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shideshifengjianshe/2019/0327/3844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