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窦娥冤》】 窦娥冤

【www.zhangdahai.com--中国梦作文】

  【摘 要】《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中的“千古绝唱”,是关氏悲剧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窦娥冤》生动而形象地反映出元代社会是一个悲剧黑暗的时代,而《窦娥冤》就像这个黑暗社会的一个缩影。《窦娥冤》也成功地运用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塑造了一个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伟大的女性形象――窦娥,这个形象的灵魂,就是一个弱者的抗争精神。下面我们细细品读文本,揭示元代社会的黑暗与残暴,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关键词】窦娥;细节分析
  
  楔子这部分主要讲诉了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欠债蔡婆婆40两银子,又恰逢其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端云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改名为窦娥。这部分交代了窦娥悲惨的身世,三岁丧母七岁就与父亲长久地分离,卖与蔡婆婆做童养媳,可怜可叹,可悲!
  下面结合这部分的细节进行分析。剧中曾写道“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我们都知道古代社会是特别讲究好时辰好兆头,窦天章这里虽说是送女儿其实也算嫁女儿了,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窦天章所说的“好日辰”却并不是真正的好日子,他只是迫于蔡婆婆多次索要欠债的应急之言。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看出:窦天章并不疼爱自己女儿,只是把她当做还债的筹码只是把她当做为自己筹集路费的工具。但是这又与全文的主旨不符合,全文的主旨是表现窦娥十分敬爱自己的父亲,窦天章也十分爱惜疼爱自己女儿并最后为自己女儿沉冤得雪。其实这中间的矛盾正体现了文章的悲剧性,这句“今日好日辰”的确是父亲窦天章的应急之辞,但是他除了在送走女儿时说点好听的话,表达他对女儿的祝福外,他也无能为力,他是个穷秀才,无有钱还债也没有钱上京赶考,他有的只是自己心中金榜题名的远大抱负,因此卖女儿他也是无奈之举。
  在接下来的第一折主要讲诉了窦娥到蔡家十七岁与丈夫成婚,婚后三年,丈夫就害病死了,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日子十清苦。一日,蔡婆去找赛卢医索债,赛卢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的性命,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持恩逼婚,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这部分的细节分析在《油葫芦》曲子里,窦娥唱出了自己的不幸:“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得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撇的俺婆媳每都把空房守,端的个有谁问,有谁瞅?”她对婆婆尽孝,为丈夫守节,俨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孝女”“节妇”的典型。窦娥和婆婆过着孤单无援的生活,从花开到月圆,从春到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就过着这孤单无望,极其痛苦的生活,窦娥在不幸之中,克守礼教,她安分守己“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所以这个不幸者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这样一个普通的不幸女子,这样一个恪守封建伦理的柔弱女子,她对统治者是无害的,她不会威胁统治者的存在,她与世是无争的。但就是这平凡而可怜妇女,也活不下去,万恶的社会也不肯放过。
  第二折中主要讲诉了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有一次,张驴儿趁蔡婆婆生病,向赛卢医讨来毒药,暗中放在窦娥为蔡婆婆做的羊肚儿汤中,想毒死蔡婆婆,逼窦娥允婚。不料蔡婆婆呕吐,把汤让给了张驴儿的父亲,张父一命呜呼。张驴儿反咬一口,借机逼婚,逼婚不成,告到官府。楚州太守桃杌是个贪官污吏,他根本不听窦娥据理申诉,就重刑拷打,窦娥怕年老的婆婆也遭拷打,就一身承担了“药死公公”的罪名,当即被判处死刑。
  这部分的细节分析蔡婆婆家里本还有些富足,张驴儿父子只是流氓乡野村夫并没有多少钱,可最后能拿钱去贿赂县官的竟是张驴儿,这说明张驴儿父子一来到蔡婆婆家,就慢慢地将蔡婆婆的钱财占为己有,恐怕到最后最后他们连一分钱也不会留与蔡婆婆。张驴儿侵占蔡婆婆钱财虽然剧中没有明说,但细心分心剧本便可以看出,张驴儿居心叵测,痞性十足,私占钱财。
  第三折主要讲诉了窦娥被押上刑场,她有冤难诉,气愤得指天骂地,并且发下三桩誓愿:一要开斩后鲜血飞上白练,半滴不落尘埃;二要六月降雪,掩埋尸骸;三要楚州三年大旱,以示惩罚。结果三桩誓愿一一兑现,证明了窦娥的冤枉。在法场,窦娥发了三个誓愿――是全剧高潮,成功地塑造窦娥刚毅性格,更加增添窦娥的悲剧性,更放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性,只能请上天主持公道,贪官污吏横行。
  这部分的细节分析法场”一折,窦娥敢于牺牲自己的性格和体恤亲人的细致感情结合在一起,更进一步展示了她的高尚情操。被押赴刑场时,她央求刽子手绕到后街去走,“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当一个人处在顺利优越的环境中,关心别人是比较容易的。可是,当一个人处在最困难的境地,特别是处在生死关头,仍能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关心别人,这就是难能可贵的多了。窦娥是一个行将死亡的人,她想到的却是不要让婆婆看到她无罪被杀而伤心。仅仅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和舍己救人的精神了。
  第四折这部分主要讲诉了:窦娥死后三年,多年寻找女儿的窦天章,以提刑肃政廉访使的职务,来到楚州视察刑狱,审理案卷,检查贪官污吏。窦娥的冤魂出现,向父亲控诉了冤情。窦天章将张驴儿、赛卢医、桃杌等人捉拿归案,终于使奸人受惩,窦娥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这部分的细节分析,圆满大结局――中国古典悲剧的理想追求。中国古典悲剧往往在结局时,设计成一种大团圆,给人“梁祝化蝶式”的弥补,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这是中国古典悲剧的理想追求。在窦娥的故事中,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借用神话色彩,使这一理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义得到伸张,人性得到张扬,邪恶受到严惩。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逐一应验,以明深冤。这些应验尽管是非正常的、超自然的,但仍给人欢欣鼓舞的力量。张驴儿被剐了一百二十刀处死;楚州太守桃杌,被杖一百,永不续用;塞卢医被发配边远地区,永远充军;窦娥无罪,案卷重新改正。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一切都是借窦娥的鬼魂争取其父窦天章来实现完成的。这些超现实的极具个性的想象,尽管都是虚幻的,但我们分明感受到正义的力量。这种理想式的大团圆结局,无疑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审美需求,宣泄了广大群众的心理情绪,表现了正义终会战胜邪恶的美好愿望,体现出事物本质的真实。
  
  【参考文献】
  [1]《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王季思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推荐访问:细读 窦娥冤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zhongguomengzuowen/2019/0320/255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