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_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

【www.zhangdahai.com--开题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仔细的临床体格检查是降低误诊的关键,重视大便常规,肛门指诊,结肠注气,X线,B超检查,通过一些临床观察和诊断结果,得出相关结论,以免误诊。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02-02
  
  1 临床资料
  
  34例误诊患儿,均为我院1988~2008年收治。年龄30天~11岁,男21例,女13例,发病至确诊时间4h~15d。其中误诊为儿内科疾病21例,包括肠炎9例,坏死性肠炎4例,菌痢4例,肠痉挛4例。误诊为外科疾病13例,包括急性肠梗阻7例,肠肿瘤4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34例误诊病例中,自行复位3例,结肠充气复位15例,手术治疗并确诊16例。临床表现;便血21例,哭闹23例,呕吐22例,腹胀18例,腹泻6例,腹痛11例,发热3例,腹部包块17例。
  
  2 讨论
  
  小儿肠套叠病因复杂,一般认为可能与小儿肠道发育不够完善,容易出现功能紊乱,肠系膜相对较长,存在异常扩张肠管,回盲部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大等因素有关。本组34例误诊,我们结合病历分析误诊原因,认为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小儿缺乏明确的表达能力,临床医生难以获得客观的病史资料。②临床医生尤其儿内科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不够。幼儿往往以哭闹,腹胀,腹泻等非特异性表现就诊;大龄病儿往往为继发性肠套叠,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起病缓急不一,往往伴有原发疾病症状,从而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成为误诊率高的一个因素。③对小儿便血的鉴别诊断不够重视,往往满足于菌痢,坏死性肠炎等诊断解释,而忽略了本病的可能,本组便血占61.76%,可见对小儿便血的鉴别诊断是减少其误诊率的关键之一。
  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诊断中应注意:①仔细的临床体格检查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适宜的腹部触诊往往会发现腹部包块的存在。小儿哭闹,腹紧时,可给与适当的镇静剂,等病儿入睡后再触诊,往往会有满意的效果。②临床医生对疑诊病儿特别是对有便血和腹部包块者,万不可轻率的诊断为菌痢,坏死性肠炎等疾病,应有完善的检查和鉴别。③应对一些必要的检查有足够的重视:如大便常规,肛门指诊,结肠注气X线检查,B超等。
  王泽容[1]认为肛门指检为诊断肠套叠不可缺少的步骤。发现果酱血便有重要诊断意义,X线结肠注气检查发现套头部呈杯口状B超发现低回声肿块,中心回声增强,横切面呈同心圆样改变,均对本病确诊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一些大龄病儿有不明原因的不全肠梗阻,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包块、腹部手术及外伤史者,应特别注意上述检查,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王泽容,潘贤春,魏元富,等.小儿肠套叠的诊治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41
  
  作者单位:124010 辽宁盘锦辽河油田妇婴医院

推荐访问:肠套叠 误诊 小儿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kaitibaogao/2019/0311/967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