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例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跟骨骨刺_喝中药爆痘是排毒的吗

【www.zhangdahai.com--开题报告】

  【关键词】跟骨骨刺/治疗;中药/内外治法      跟骨骨刺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之为“骨痹”。好发于中老年人,虽不是严重疾患,但往往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自1995年以来,运用自拟方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跟骨骨刺3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31例均非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9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10 d至3年,平均7个月。全部病例均摄X光片检查,骨刺发生在跟骨底部254例,发生有跟骨后缘37例,跟骨底部及后缘均发生的40例;其中双侧跟骨并发骨刺者102例。�
  
  2治疗方法�
  
  2.1内服方药及煎服法威灵仙15 g、牛膝15 g、独活12 g、苍术8 g、木瓜24 g、制乳香5 g、制没药5 g、熟地20 g、当归20 g、续断12 g。兼风寒加防风10 g;挟寒湿加秦艽15 g、制附子10 g;兼湿热加薏仁20 g、黄柏15 g。上药加水500 ml,煮沸30 min,取汁150 ml;2煎加水至400 ml,煮沸30 min后存汁,2煎混合,分服, 1剂/d。�
  2.2外洗方药及外洗法牛大力30 g、千年健30 g、艾叶30 g、羌活15 g、独活15 g、川芎15 g、泽兰15 g、薄荷15 g、五加皮30 g、牛膝15 g、丹参20 g。使用时将药物放入阔口陶锅内,加水1000 ml,醋100 ml。文火煮沸约20 min,先熏蒸患足,待水温降至50 ℃左右,将足跟放在药水中浸泡,直至水凉为止。熏洗过程中,可加用手法理筋,使足跟部通经活络,黏连松解。2~3次/d,每剂药可连用3 d。水减少时再加水即可,不必更换已洗过之药水。10 d为1个疗程。�
  2.3注意事项�
  皮肤破损或足癣者忌用;控制好水温,防止烫伤。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局部症状消失,体症部分消除;③改善:局部症状基本消失,远行及负重时局部仍有疼痛或半年内复发;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3.2治疗结果�
  本组331例,治愈237例(71.60%,其中第1个疗程治愈182例,第2个疗程治愈55例);显效54例(16.31%);改善22例(6.65%);无效18例(5.44%);总有效率为94.56%。 �
  
  4典型病例�
  
  患者,女,58岁, 1996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双足跟刺痛6个月,活动受限,行走不便,阴雨天加重,双足跟畏寒怕冷,遇热则舒。X线摄片检查提示:双足跟骨底部骨刺形成。病人形体肥胖,面色白光 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诊断:双侧跟骨骨刺。辩证为阳虚湿盛淤阻为患。治则为温阳散寒、除湿、化瘀。以基本方加秦艽15 g、制附子15 g(先煎)、防风15 g,煎法同前,外洗药物及方法同前。治疗1个疗程后,征状明显减轻,继按原法治疗第2个疗程后,自觉征状消失,双足跟压痛已无,行走自如,面色稍红、舌淡红苔白,脉较以前有力。随访2年,未见复发。�
  
  5体会
  
  跟骨骨刺属现代医学退行性改变,其实质是尖刺形状的骨质增生。祖国医学称之为“骨痹”。究之病因乃肝肾不足,经脉失养,风寒湿热之邪虚而入,致足跟部气血循行不畅,筋脉拘挛,骨节病变。而脉络不畅,故不通而痛。内服方中以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补益肝肾之中药为主,临证酌情加减。外洗方以舒筋活络,活血止痛,增强通透性之药物为主。2方合用,起攻补兼施,标本兼施,内外并治之效;且简便易行,疗效可靠,适于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推荐访问:骨刺 内服 中药 治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kaitibaogao/2019/0403/5399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