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森教授辨证论治癌症术后临床经验|癌症中医辨证论治

【www.zhangdahai.com--方案模板格式】

  【摘要】 介绍了名老中医沈英森教授在中医药方面对肿瘤防疗研究的一斑,在癌症术后的辨证论治中,重视顾护人体正气,益气养阴,健脾益胃,兼证并除,灵活用药,并举例说明在临床中收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肿瘤;中医药治疗;沈英森;名医经验
  
  沈英森教授,男,广东潮州人,广东省名老中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教学、科研、从医四十余载,对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极深造诣,尤对癌症术后的中医治疗见解颇深,对癌症自身的病因病机及术后机体的调理恢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理念。笔者得幸于沈教授处抄方学习,获益良多,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益气养阴,作为中医治疗癌症术后的基本大法
  癌症患者体虚,尤其在放、化疗期间及术后易出现乏力、气短、懒言、面色�白或萎黄、纳呆呕恶等症状;化验常见白细胞下降或血小板减少,甚者全细胞下降等,表现为一派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症状。沈教授经常引用《内经》中的一句话:“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正常人体在中年之后即有一个阴精逐步衰退的生理过程,而癌症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加之西医治疗措施,更加损伤气血阴精,气血易复,而阴精难养,且癌毒属阳,易损阴液,故气阴两虚者为多。基于此,沈教授常以益气养阴为基本疗法,再随具体情况随症加减。
  2 保护胃气,益气健脾为先
  沈教授认为,脾贵在运不在补,益气应以健运脾胃为先,脾胃运化正常,气血方能生化无穷,脾胃健则气血旺。《类证治裁》云:“脾运则分输五脏,荣润四肢……脾气以健运为能”。故其在用药上强调补而不腻,攻图以缓,常用药物党参、太子参、白术、薏苡仁、山药、白扁豆等甘平微温之品。沈教授对白术、薏苡仁推崇有加,认为白术味甘而温,可促脾胃生化之源,充分符合“脾旺而不受邪”之说,《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薏苡仁甘淡性平,《本草纲目》云“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本草述》言其“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
  沈教授亦指出,保护胃气不等于一味蛮补,在益气养阴,扶正抗癌的基础上仍当辨证治疗,如患者出现苔腻、纳呆,加佩兰、苍术及谷、麦芽,脘腹饱胀加佛手、鸡内金、九香虫,胸胁疼痛不适加延胡索、玉金,大便溏薄加诃子、凤尾草。
  3 祛邪解毒,治疗兼证
  沈教授重视扶正,但并不轻视祛邪。由于现代的癌症治疗,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尤其放、化疗过程,被认为是祛邪的重剂峻法。
  沈教授指出,放疗属毒热之邪,耗气伤阴,故于放疗中及放疗后应予扶正培本,养阴清热之品,既能减轻各种毒副作用,又能提高治疗效果。头颈部肿瘤放疗常出现口腔炎、咽炎等兼证,中医治疗以养阴生津清热为主,常用生地、麦冬、天花粉、石斛、桑叶、金银花、山豆根,咽喉部水肿用蝉蜕、胖大海、桔梗、甘草。肺癌,食管癌患者,放疗中常出现放射性肺炎,药用紫菀、冬花、玉竹、玄参、苦杏仁、冬瓜仁、瓜蒌仁等止咳、祛痰、平喘之品。放疗的全身反应,常见有头晕、乏力、白细胞减少,治疗多用补益气血,滋肝补肾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生地、熟地、当归、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等。放射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可治以健脾利湿,清热解毒,药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术、茯苓、薏苡仁等。
  化疗后全身反应表现为头昏、乏力、汗多、食欲减退、精神差、多梦、不易寐等,治当补气养血、补肝肾,方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汤辨证加减。
  4 辨证与辨病结合,分期审证,灵活用药
  沈教授认为,作为中医诊疗特色之一的辨证论治,在癌症的治疗中应更好的应用,按照肿瘤患者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舌象、脉象和其他体征,进行辩证归纳分析,寻求病因,加以综合辨治,是中医诊疗体系的优势。
  沈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多针对不同恶性肿瘤以及肿瘤所处时期和患者体质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辩证。肿瘤初期,正气不足但邪气笃重,治疗偏于祛邪;手术恢复期,气血不足,仍有余邪未清,治疗上重于补气血,兼清余毒;放、化疗后易为药毒伤正,气血阴精不足,肾阳亏虚,治疗上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温补肾阳。如在肝癌患者的术后调理中,沈老分为多型施治,有乏力、面色萎黄、便溏、舌淡脉濡等脾虚表现者,治疗方予香砂六君子汤;有腹胀、纳呆等气滞表现者,可用枳实消痞丸;有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之证者,多用茵陈汤;表现为肝区疼痛,舌暗有瘀斑等血瘀证者;多予以失笑散;有舌绛面干,苔剥脉细数等阴虚表现者,则给予一贯煎等。对不同的肿瘤出现同一病机,也可“异病同治”,如胃癌、肝癌、乳腺癌等都可见气滞,通常予柴胡疏肝散皆见效。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54岁,2009年3月12日就诊,9年前发现右乳房有肿块,于外院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未行放、化疗,1年后发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块,手术切除,2007年左颈、右腋下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病理为转移腺癌,继行放疗。就诊时,患者左颈部,双上肢肿胀、麻木、硬痛,左侧乳房亦肿胀作痛,上肢活动后肿胀更甚,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苦口干,乏力,纳呆,舌红苔薄黄,脉细弱数。沈教授方以柴胡10 g、郁金10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20 g、鳖甲10 g、党参20 g、白术10 g、茯苓10 g、薏苡仁20 g、白芍20 g、炒酸枣仁20 g、甘草5 g、蜈蚣2条(研冲),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5剂后复诊,颈肩部,上肢肿胀疼痛减轻,于原方加丹参10 g继服,效好,后一直随症加减服用,疗效明显。

推荐访问:辨证论治 术后 癌症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fanganmobangeshi/2019/0410/6629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