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行为122例调查]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会传染吗

【www.zhangdahai.com--企业公文范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具有高度传染性。血液传播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重要途径之一。医务人员因其职业性质,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有研究显示,全球医务人员每年大约发生100万起针刺伤事件,现已证实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经针刺伤发生感染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对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医务人员,皮肤黏膜损伤后感染HBV的危险性可高达40.00%。因此,医务人员是现阶段感染HBV的主要高危人群之一。
  为了解医务人员HBV职业暴露防护情况,提高HBV职业暴露的防护技能,避免医源性感染,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我们开展本次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松江区有代表性的两家二级综合性医院,随机抽取急诊科、内科、外科(包括手术室)、妇产科、儿科、检验科、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或中医针灸理疗科、感染科(包括肝炎门诊、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口腔科、供应室和皮肤科性病门诊12个科室中的医护人员共计122名,以抽中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乙肝防治知识、近2周内职业暴露情况、自我防护技能、院内感染控制和乙肝防治培训等。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员为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防疫科肝炎条线业务人员和被调查医院防保科传染病条线人员。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按照统一要求,使用统一的表格进行调查。在完成调查后,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10%的问卷对所有问题进行质控复查、质控数据符合率为100%。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2.1.1 年龄性别分布被调查者共计122人,其中男41人,女81人,男女性别比为0.5:1,年龄分布为19~61岁,平均为(38.00±17.64)岁。
  
  
  
  2.1.2 文化程度及职称分布被调查者中医师78人,护士44人,医生与护士比为1.77:1。从文化程度看,高中或中专学历24人,大专39人,本科学历56人,硕士3人。从事临床工作年限1~15年67人,16~35年55人。初级职称62人,中级45人,高级15人。
  
  2.2 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总共13道问题,涵盖了乙肝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临床表现、转归等相关基本知识。其中回答正确率在90.00%以上有8题,回答正确率在80%~90%之间的有6题,回答正确率在70%~80%之间的有5题,仅有1题回答正确率为50.82%(表1)。
  
  2.3 近2周内职业暴露情况
  按不同暴露类型分成4类:D7(手套破损)、D8(手套有明显血迹)、D9(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病人体液)、D10(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刺伤或刮伤),见表2。在发生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的42人当中,有1人未采取任何措施,其余41人均采取了挤出污染血液,并用流水冲洗伤口及消毒伤口的措施。没有人用嘴吸出污染血液。其中有1人立即接种了乙肝疫苗,有3人还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41人中有10人通知了院内感染部门,请专家评估,接受了医学观察。
  
  2.4 自我防护技能的KAP调查
  对于“诊疗或护理的病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样的问题,被调查的122人中23人(18.85%)知道,99人(81.15%)不知道。诊治和护理病人时佩戴口罩及更换情况见表3。诊疗及护理病人时佩戴手套及更换情况见表4。每天常洗手情况见表5。
  有55.74%的人每周清洗和消毒工作衣1次;39.34%的人每周清洗和消毒工作衣2~3次;每天及每月清洗1次工作衣的人各占2.46%。
  有68.85%的人认为一进入污染区立刻穿戴隔离衣;24.59%的人认为接触传染性病例时才穿戴隔离衣;2.46%的人认为预计可能接触体液污染才穿戴隔离衣。
  对于“哪些医疗操作较易发生职业暴露”的知晓率见表6。
  
  2.5
  院内感染控制和乙肝防治培训情况
  《院内感染管理规范》有100人阅读过,占81.97%;《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23人阅读过,占18.85%;《上海市实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工作方案》有35人阅读过,占28.69%。122人中有19人全部阅读过上述3个文件,占15.57%;有22人都未读过,占18.03%。
  最近半年,122人中,有18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其余104人参加过其中1~3次培训。
  
  3 讨论
  
  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特别是手术室医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经常接触并处理合并乙肝患者、疑似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及环境,且自身易被器械误伤,而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从表1可以看出,13道乙肝防治知识知晓问题,有8道知晓率在80.00%以上,有2道知晓率在7000%以下。说明医务人员对乙肝防治知识有一定程度了解,但还不够全面。国家《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全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00%以上。因此,医院要不断地加强医务人员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培训。
  从职业暴露情况分析来看,职业暴露广泛存在于医务人员的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相当部分被调查对象在最近2周内都曾经发生过手套破损、手套上有明显血迹、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病人体液、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刺伤或刮伤等情况。发生职业暴露后,大部分人都自行采取了冲洗及局部消毒等措施,仅个别人注射了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报告院内感染部门。有研究表明,被HBV、HCV、HIV污染的针和锐器刺伤或碰伤后,相应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00%~30.00%、0.40%~1.80%、0.25%~0.40%。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上报体系,设立专职机构或,人员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进行指导、管理和监测,提高职业暴露上报率。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初步伤口处的挤压,直到伤口挤出少量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或碘酒消毒,并及时向医院感染科报告。
  自我防护技能的KAP调查显示,有81.15%的被调查医务人员不知道诊疗或护理的病人是否是IIBV携带者。有研究表明,事先知悉病人的感染状况可能使医务人员在操作中更小心,更注意自身的保护。而此次调查中的大部分医务人员是在不知道病人是否携带HBV的情况下开展诊疗及护理工作,无疑增加了感染HBV的职业暴露风险。因此,在今后的治疗及护理活动开展前,一些重点科室应先对病人是否是乙肝或丙肝携带者进行了解,并采集病人血液检测其相关抗原携带情况。
  口罩、手套、工作衣、隔离衣等的穿戴、清洗、更换,一直被认为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及常规措施之一。正确使用和遵守戴口罩、手套的要求,养成每处理完一个病人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的习惯,这是降低职业暴露感染的最简单可靠有效措施。Barbara等研究发现,如果被一个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减少50.00%以上,所以完善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本次调查中,多数医务人员对上述防护措施认识基本到位,执行性较高,但仍有相当部分医务人员意识不强,存在着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为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不安全行为,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②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医院尽可能地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③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本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大部分阅读过《院内感染管理规范》,但阅读过《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和《上海市实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工作方案》的人员比例却不是很高;同时有相当部分的医务人员近半年内未接受过相关职业防护技能培训、院内感染培训及乙肝诊断标准培训。
  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屡有发生,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乙肝、丙肝等血源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建立和完善医院职业暴露系统,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科室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使我区医务人员的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减少职业暴露情况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区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推荐访问:医务人员 病毒性肝炎 调查 防治知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gongwenfanwen/2019/0330/4444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