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变异的临床意义探讨 早期复极变异

【www.zhangdahai.com--企业管理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变异,尤其是不同导联ST段抬高的ERPV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同一台心电图仪记录的心电图并排除其他引起ST段抬高的原因,最终心电图诊断为ERPV。结果 本组56例ERPV心电图无论ST段抬高在哪个导联,经其他方法特别是运动实验检测ST段均回至基线。结论 ERPV多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男性,以ST段抬高所在导联进行良恶性分型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对ERPV的患者也不能认为全为良性。
  [关键词] 早期复极变异; 心电图; ST-T改变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147-02
  
  早期复极变异(ERPV),又称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很常见,一般认为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表现,正常人发生率为1.5%~9.1%。本文探讨早期复极变异,尤其是不同导联ST段抬高的ERPV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我院心电图室自2006年~2008年6月进行心电图例行检查或进行健康体检被诊断为ERPV的病例,共56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例,年龄为20~45岁。采用仪器为日本福田2155型三导心电图仪,记录为自动记录方式,参数设置均为常规参数。本组病例均经其他检查手段排除心血管疾病,且临床均无阳性体征表现,在确立ERPV诊断前,都进行了排除其他疾病的相应检查,如超声心动描记、站位实验、运动实验、动态心电图、药物和血钾测定等,对个别病例还进行了血清心肌酶谱检查。符合以下ERPV诊断标准[1]:①QRS与ST段交界处出现J波,以胸导联明显;②J点抬高;③ST段自J点呈弓背向下型抬高0.1~0.4mm,最高可达1.0mm;④胸导联R波增高,S波变浅,常伴高尖T波;⑤心脏节律多为窦性;⑥多数患者运动后ST段可降至等电位线。
  
  2 结果
  
  本组ST段抬高幅度0.5~4mm,以V1~V3导联抬高者42例(75%),V4~V6导联抬高者36例(64%),肢导联和胸导联共同抬高者32例(57%)。56例均做了平板运动实验,其中有50例(89%)于运动后即刻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4例于加快运动后ST段亦立即回降至等电位线。2例于运动后4~6min 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所有做运动平板实验的患者在10min后ST段均恢复至运动前水平。20例患者记录动态心电图,1例显示频发房性早搏,1例显示偶发室性早搏。56例均做过度呼吸实验后均未见有T波倒置,抬高的ST段也无改变。本组有32例同时测定了血钾,均在正常范围之内。2例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的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测定,结果在正常范围。56例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描记,未发现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者。1例自述曾发生过胸闷、头晕、全身乏力等症状,在急诊科描记心电图(肢导联)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1)。利多卡因静脉推注后恢复窦性心律。该患者全导心电图可见ST段V1~V5轻度抬高,余导联均正常,心脏呈逆时钟转位(图2)。
  
  
  3 讨论
  
  早期复极变异男性较多见,尤其是青年男子[2]。有人统计在健康青年男子中,早期复极变异约占1%~2.5%。ERPVST段抬高的电生理改变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心室复极顺序异常、自主神经张力异常、旁路加速传导、心外膜机械牵张作用及遗传因素有关[2]。也有人认为心室全部去极化结束之前,某区域的心室肌提早复极,产生向前下偏左的ST向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3]。
  针对ST段抬高所在导联,有学者提出对ERPV进行分型,卢喜烈将ERPV分Ⅲ型,即:Ⅰ型:ST段抬高出现于V1、V2导联,一般认为是良性,不伴有心血管疾病。Ⅱ型:抬高的ST段出现于V4~V6导联,常伴有心血管疾病。Ⅲ型:此型改变不典型,见于V1~V6导联,可伴或不伴心血管疾病。其中,Ⅱ型在临床上意义较大[1]。鲁端按心电图表现分型:①心尖部ST段抬高(V3~V5导联):②前间隔ST段抬高型(V1~V2导联):③下壁ST段抬高型(Ⅱ、Ⅲ、aVF导联):④符合型。按预后分型:①良性ERPV;②病理性ERPV[4]。
  本文观点倾向于按预后进行分型,因为本组病例ST段抬高分组良恶性不明显。本组有1例患者年龄30岁,心电图ST段V1~V5轻度抬高,并且记录到该患者曾经发生过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但患者未检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本组56例患者运动后抬高的ST段在不同时间内均降至等电位线,这说明ST段回降的原因可能与运动后除极电力加速或复极电力减弱有关。心率加快可使心室各部分复极趋向于一致,而心率减慢则可增加心室各部分复极的不一致性[5]。ERPV具有慢频率依赖性,在夜间心率慢时ST段凹面向上抬高明显,而白天活动状态下心率快时ST段可以回落到基线[2]。由于ERPV心电图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类似,因此,对心电图呈现ST段抬高者必须详细分析其特征,观察其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全面分析考虑,如临床无心脏病依据且ST段抬高持续不变者,应考虑ERPV的可能,运动实验时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对诊断ERPV有一定价值。
  目前认为ERPV患者一般都是良性,其心电图改变的电生理机制与急性心肌缺血或Brugada综合征有相似之处。由于心外膜与心内膜之间动作电位时限发生明显变化,形成心外膜复极离散和不应期离散,即形成2相折返的病理生理基础,平时临床上良性的早期复极这时可以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此有人报道过ERPV患者发生猝死的病例,所以,对ERPV的患者也不能认为全是良性。作为临床医生和心电图工作者,遇到这类患者一定要结合临床,对ST段抬高的原因和诱因进行鉴别,必要时采用多种检查手段,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 卢喜烈. 12导联心电图同步诊断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30-231.
  [2] 郭继鸿. 心电图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7-773.
  [3] 任在镐. 何谓过早复极综合征[J]. 心电学杂志,1982,1(1):60.
  [4] 鲁端. 早期复极变异与临床[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5):336- 337.
  [5] 黄从新. 非缺血性ST-T改变[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10(2):66.
  
  (收稿日期:2008-12-22)

推荐访问:变异 探讨 临床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guanlifanwen/2019/0421/8675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