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肾上腺肿瘤螺旋CT扫描如何看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目的 分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进行鉴别诊断,提高多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的影像学的资料。 结果 CT示瘤体较大,多成类圆形或卵圆形。瘤体多清晰,肿瘤密度均匀也可不均匀,多数有坏死、囊变区,也可有出血;肿瘤平扫成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成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近,延迟扫描CT值下降较慢。三维重建(MPR)得到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肿瘤的立体形态显示清晰,肿瘤与周围软组织关系清晰可辨。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MRP对嗜铬细胞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后处理技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uitiplanar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diagnosis pheochromocytoma adrenal gland CHU tao. Departmentof Radiology,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266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ofMultislice Spiral CT imaging featur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mprove on the diseas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diagnostic accuracy. Methods 18 cases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s imaging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umorswere bigger, more CT of circular or ovoid.More clearly, the tumors were also don"t even density, most had necrosis, sac variable area, also can have bleeding.Sweep a soft tissue tumor flat density. Arterial enhancement scanning, intravenous period into obvious strengthening arterial strengthened degree and similar, delay scanning CT value falls slower.3D reconstruction(MPR)got sagittal and coronal image, tumor the stereo configuration, tumor and display showed clearly legible surrounding tissue relationship.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s and MRP for diagnose pheochromocytomas have higher value.
  【Key words】 Tomography; X-raycomgputed; Image postprocessing; Adrenal gland;pheochromocytoma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内成熟的神经嵴细胞(嗜铬细胞),因其在病理的铬酸盐染色时呈阳性而得名。临床以高血压为主要特征。随着高分辨率CT及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1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18例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探讨高分辨率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8~73岁,平均50.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焦虑、腰痛、阵发性高血压和代谢紊乱等,“头痛、心悸、多汗”为临床表现三联征,其中头痛8例,心悸7例,多汗5例。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的16例,其中阵发性高血压10例,持续性高血压6例。血浆或尿儿茶酚胺、24 h尿3-甲氧基、4-羟基杏仁酸均明显提高。CT检查采用SOMATOM Sensationg 64排全身螺旋CT机,层厚2~5 mm,层间距5~10 mm。现行常规平扫,然后以3.0 ml/s的流速自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25~30 s扫动脉期,60~80 s、120~155 s分别进行静脉起及延迟期扫描,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行多片面重建(mult-planar rerormation,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重建层厚2~3 mm,重建间隔1~2 mm,建立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
  2 结果
  2.1 瘤体的大小、形态及CT表现 18例患者中,发生于右侧9例,左侧8例,双侧1例,伴发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胞瘤,病例大小2~7 cm,平均直径4.5 cm。CT平扫:呈圆形或者卵圆形,均匀或不均匀,低等混杂密度肿块, 低密度区位于肿块中心,为坏死区、囊变区,边缘清楚,部分可见分叶,14例显示有包膜,16例显示有囊变、坏死区,CT值约为16~50 Hu。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强化,CT值范围约为39~120 Hu,(图1A)静脉期持续增强,比动脉期有所下降,CT值约为30~97 Hu,(图2A)延迟期CT值有所下降,约为29~90 Hu。18例有16例见明显强化的实质部分和无强化的低密度区形成鲜明对比。2例呈均质等密度肿块,周边部分强化密度高于中心。18例术前诊断基本正确。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肿块的立体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图1C,1D)
  2.2 病理表现 肉眼改变:切面成灰白色4例,灰红色2例,灰黄色6例,灰褐色4例,其中部分出血11例,坏死10例,钙化1例。镜检:有完整包膜的17例,肿瘤侵犯包膜1例,核异型3例。(图2)免疫组化,CgA(+),NSE(+),Vim(-)。
  图1A ,动脉期,左肾上腺见一直径约2.1 cm的卵圆形肿块,边缘增强明显,中央密度较低,CT值约81 Hu
  图1B 静脉期持续增强,CT值约为101 Hu。
  图1C 冠状面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图1D 镜检:包膜完整 病理诊断: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3 讨论
  3.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内成熟的神经嵴细胞(嗜铬细胞),亦可起源于沿交感神经节、复交感神经节链任何部位的嗜铬组织或嗜铬体如Zukerkandl器官,因细胞能被铬盐染色而得名[1]亦可见于腹膜后、纵隔内、肝门甚至膀胱由于肿瘤组织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 临床上出现高血压和高代谢等症候群。嗜铬细胞瘤80%~90% 来源于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外占10%。本病以20~40岁最多见。大多数为单侧, 平均直径约5 cm, 呈圆形或卵圆形。①肉眼观:常为单侧单发,右侧多于左侧,肿瘤大小不一,从数毫米至数千克重均有报道,但一般大小在3~5 cm,个别可高达20 cm,大多有完整包膜,少数包膜不完整,切面灰白、灰黄、灰褐色或灰红色,常有出血、坏死、钙化及囊性变。②电镜下: 包膜完整,少数包膜不完整,部分核异型。
  免疫组化一般CgA(+),NSE(+),Vi2 mentin(-),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在肿瘤形态学上很难鉴别,有时恶性者异型性不明显,而良性者可出现明显的异型性或多核瘤巨细胞,甚至包膜浸润或侵入血管亦不能诊断恶性。只有广泛浸润邻近脏器、组织或发生转移才能确诊为恶性。实验室检查尿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超过正常值的2倍即具有诊断意义[2]。
  多层螺旋CT较单排螺旋CT有明显优势,图像清晰,不间断持续扫描,可充分缩短扫描时间,能够有效地排除运动伪影的干扰。单排CT层厚较厚,对小病灶容易遗漏,对小的坏死及钙化难以作出准确判断。患者扫描完毕后,可以借助工作站进行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技术,分清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提供帮助。多层面重建螺旋CT的影像学诊断优势如下:①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如坏死、出血、钙化等。②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的关系,为肿瘤的定位诊断提供充分有效的影像信息[3]。
  3.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 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特征性表现,大多数嗜铬细胞瘤在CT 上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软组织肿块,界限清楚, 一般均较大, 多数为3~5 cm, 个别可达20 cm, 本组病例最小直径2 cm,肿块多数密度不均匀, 以低等混杂密度为主, 少数伴有出血或钙化者密度可增高, 增强扫描由于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 增强明显, 边缘为著, 而实质除坏死囊变部分外亦增强, 增强后可类似厚壁内腔不规则囊肿样改变。本组18例,16例有囊变坏死表现。根据本组资料, 笔者认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增强扫描主要有如下较为特征性CT征象:边缘明显强化,部分可有结节样强化,中央低密度,与病理及手术所见的实性部分血供出血丰富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结合临床生化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3.3 鉴别诊断 多层螺旋CT及多维重建技术能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鉴别诊断应考虑到如下几点:①肾上腺癌:较少见,发病年龄40~70岁,瘤体较大,多呈分叶状,30%患者可见钙化灶[4],但强化明显不均匀, 腔静脉可有瘤栓,腹膜后可见肿大淋巴结。②肾上腺皮脂腺瘤:直径多[5],结合原发癌表现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多层螺旋CT及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重组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多期增强扫描时如发现肾上腺区肿块有上述增强特点,经三维重组再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参 考 文 献
  [1]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25-526.
  [2] 周康荣, 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095-1096.
  [3] 张旭辉,夏东进,尚建民.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放射学实践,2009,24(8):869-871.
  [4] 高伟明,新朋,阎海波,等.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5):524-525.
  [5] 南勋义, 党建功, 陈兴发, 等.肾上腺转移癌(附16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0, 21(2): 81-83.

推荐访问:肾上腺 多层 螺旋 重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413/7311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