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及防治效果评价 疟疾流行地区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目的 分析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对策,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疫情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结果 邳州市2000~2010年疟疾发病呈不稳定状态,年发病率0.52/10万~2.21/10万; 2002年起疟疾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高峰,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疟疾病例数占81.09%;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53.73%;2000~2010年治疗疟疾现症病人1813人次,休止期治疗5569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91480人次。结论 通过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遏制疟疾流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关键词] 疟疾;发病率;流行;评价
  [中图分类号] R53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5-12-02
  
  Preventive Evalu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Malaria in Pizhou City from 2001 to 2010
  LIU Tiya YUAN Fumiao SHAN Yong ZHANG Ying
  Pi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Pizhou 22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nds and preventive effect of malaria-epidemic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laria in the future. 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dynamic malaria epidemic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laria-epidemic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from 2001 to 2010. Results Malaria-epidemic displayed unstable situation from 2010 to 2010 and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0.52/100000~2.21/100000. From 2002 the incidence rate rose annually and reached a peak in 2007. Malaria was seasonal disease and accounted for 81.09% from July to October annually. Malaria cases were sporadic and most occupational cases were peasants who accounted for 53.73%. Treatment of malaria cases were 1813 and the treatments of anti-relapse stage were 5569. Blood tests of patient with fever were 191480 person-times.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management of malaria-epidemic and vector controls and Global Fund malaria project carried out. Malaria incidence decreased year by year through suppressing malaria-epidemic.
  [Key words] Malaria; Incidence;Epidemiology;Evaluation
  
  邳州市历史上曾是疟疾高发地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1960年和1971年曾出现两次疟疾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高达53.12%和42.37%,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过多年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发病人数逐年减少,至1986年疟疾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1990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1]。至2000年疟疾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为0.07/10万。从2002年开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口流动频繁等多种因素影响,邳州市疟疾疫情出现回升,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对2001~2010年邳州市疟疾疫情及监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1~2010年邳州市疟疾疫情报表、疟疾个案调查表、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疫情及监测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
  2 结果
  2.1 疟疾疫情
  以疟原虫镜检阳性、疟疾临床症状典型及抗疟药治疗有效者为疟疾病例报告。2001~2010年全市共发现报告疟疾病人201例,疟疾年发病率为(0.52~2.21)/10万,2001年报告病例最少,为8例,2007年最多,为36例;疟疾流行趋势:从2002年起逐年上升,到2007年达高峰,2008年以后逐年下降,见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季节分布 疟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5月疫情开始上升,7~10月为高峰季节,11月直线下降。7~10月疟疾病例数163例,占病例总数的81.09%,见图1。
  
  2.2.2 性别分布 201例疟疾病人中男 132例,女 69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91:1。
  2.2.3 年龄分布 201例疟疾病人中年龄最小者2岁,年龄最大者89岁,10岁以下7例,11~20岁42例,21~30岁24例,31~40岁43例,41~50岁17例,51~60岁23例,60岁以上45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48%、20.90%、11.94%、21.39%、8.46%、11.44%、22.39%。
  2.2.4 职业分布 疟疾发病以农民、学生和工人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0.05%,其中农民占53.73%、学生占22.39%、工人占13.93%。
  2.2.5 病原学特征 疟疾流行的主要病例分型是间日疟疾,占病例总数的97.51%,其次是恶性疟疾,占病例总数的2.49%。196例间日疟病例中本地感染175例,占89.29%,输入病例21例,占10.71%。
  2.3 发热病人血检
  发热病人血检作为疟疾监测主要工作内容,是发现疟疾病例最有效的方法。市直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了疟疾门诊镜检站,开展对三热(疟疾临床症状发热、疑似疟疾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采血镜检疟原虫,市疟疾中心镜检站每月对所有阴性血片抽检10%。2001~2010年全市共血检发热病人191480人次,血检率1.19%,检出疟原虫阳性165例,阳性率为0.09%,见表2。
  
  2.4 防治措施
  2.4.1 疟疾现症病人治疗 201例疟疾现病症人均使用抗疟药规范治疗,2006年10月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加大了疟疾病人的治疗量,除了对疟疾现症病人治疗外,还对疑似疟疾病人进行治疗,2001~2010年共治疗疟疾病人和疑似疟疾病人1813人。
  2.4.2 休止期治疗 2001~2006年疟疾休止期治疗对象为上两年疟疾病人及家庭成员和病人四周邻居,治疗原则为氯伯四日疗法。2007~2010年休止期治疗对象为上年疟疾病人和疑似疟疾病人,治疗原则为单伯喹八日疗法。2001~2010年休止期治疗5569人次,全程率为98.17%。
  2.4.3 环境治理,防蚊灭蚊 2001~2006年对疟疾疫点周围100米范围内用DDV快速灭蚊,指导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治理,降低蚊虫密度;2007~2010年使用溴氰菊酯进行室内滞留喷洒灭蚊。
  3 讨论
  邳州市2001~2010年间疟疾发病率呈不稳定状态,总的流行趋势,从2002年起逐年上升到2007年达高峰,之后下降。我市坚持实施传染源管理与媒介生物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疟疾疫情得到了控制,全市疟疾发病率维持相对稳定;201例疟疾病例以本地感染为主,说明本地传染源依然存在,自然环境和疟疾传播的环节并未阻断,可因传染源管理不善引起疫情波动;近年来输入性病例有所增多,随时可引起疟疾疫情的回升,因此要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做好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疟疾疫点处理,控制传染源输入。
  根据月发病率变化来看,疟疾发病从2月出现开始增加, 发病高峰集中在7~10月份,10月份之后逐渐减少,月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疟疾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蚊类作为疟疾的传播宿主,其孳生繁殖受到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疟疾的发病[2],这方面报道较多[3-5]。近年来研究发现,疟疾发病率上升、流行季节延长、流行疟区扩大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异常变暖密切相关[6],温度升高,人群穿衣服暴露方便了蚊虫叮咬,促进了疟疾的发病流行。
  201例疟疾病人中有165例是通过血检发现的,占总病例数的82.09%,发热病人血检是疟疾监测的主要手段,是发现和及时治疗、防止疟疾传播的有效措施。80年代开展该项工作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一措施对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暴露和清除疫点、降低发病率、巩固防治成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8]。
  2006~2010年第五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在邳州启动与实施,通过加强对项目地区疟疾的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和有效防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疟疾监测和项目管理能力等,坚持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生物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我市的疟疾发病得到了控制。疟疾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疟原虫镜检站建设,更新了显微镜,镜检设备完好率由75%提高到100%,乡镇防保人员和检验人员每年得到2~3次培训,大大提高了疟疾监测能力,三级防保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各项活动、各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村卫生室疟疾病例及时报告率为100%,疟疾病人24h内得到治疗由33.3%上升到75.0%,发热病人出现症状2日内就诊比例为98.7%,中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为96.3%。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执行单位开展了大量的疟疾诊断、治疗、预防、药品管理、培训、督导、病例侦查、健康促进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疟疾防治,并为我市培训了大量的疟防人员,使疟防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居民生活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科学防治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了疟疾的发病率,为邳州市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 疟疾防治手册[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81-282.
  [2] 刘体亚,石敏,刘林,等. 疟疾与气候因素关系的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604-608.
  [3] Vicki Brower. Vetor-borne disease and global warning: are both on an upward swing?[J].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2001,21(9):755-757.
  [4] Tanser FC, Sharp B, le Sueur D. Potential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malaria transmission in Africa[J]. Lancet,2003,362(9398):1792-1798.
  [5] Nagao YT,Thavara U,Chitnumsup P. Climatic and social risk factors for Aedes infestation in rural Thailand[J]. Trop Med Int Health, 2003,8(7):650-659.
  [6] 贾尚春,邹铮,徐伏牛. 全球气候变暖对疟疾传播的潜在影响[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4(1):63-64.
  [7] 金小林,高琪,周华云,等. 江苏省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6,18(6):453-454.
  [8] 王伟明,金小林,周华云,等. 江苏省全国疟疾监测点疫情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7,19(3):220-223.
  (收稿日期:2011-10-24)

推荐访问:邳州市 疟疾 防治 评价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422/8964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