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学探讨_中西医结合内科学pdf

【www.zhangdahai.com--施工方案】

  [摘要]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成果。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西医以“辨病论治”为主导,治疗方法和手段各不同。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确实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本文就两者如何在实践中有机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中西医结合在恶性肿瘤治疗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肿瘤;恶性;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08-02
  
  中医与西医两套理论体系是不同的,但也有其相似点。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西医以“辨病论治”为主导。由于“证”与“病”不同,治疗方法与手段也不同,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都是寻因下药,况且证中有病,病中有证,在临床中把“以病带证,寻其病症”的共性病机作为制定立法总则的依据,并根据疾病在个体中的差异作相应的调整。中西医最好的结合点是从实践入手而不是从理论入手,从理论上结合难度大。但无论如何,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确实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笔者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索过程中,对治疗现况有了一定了解,并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现报道如下:
  1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成果
  1.1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
  比较单纯中医和单统西医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两者相互支持,相互弥补,相互协调,巧妙结合,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对放、化疗起减毒增效的效应;降低分期,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预防复发、转移,阻断癌前病变[1-2]。
  1.2辨证施治是个体化治疗的集中体现
  中医对癌症的治疗观点,也是其治疗其他疾病的基本观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它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部位出现了癌肿,不单是局部出现了问题,而是整个人体处于失调的状态,是内环境的变化在局部的反映。这种对疾病的认识方法比现代医学更客观、更全面。肿瘤的发生在于脏腑功能的紊乱,故中医药治疗不仅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运用中医药治疗,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去除了肿瘤发生的环境,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祛病强身,抑制肿瘤发展,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但是,单纯的整体治疗对癌肿局部的消除尚不够明显,因此,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两者结合有可能明显改善癌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中医学诊疗最具特色的就是辨证论治,这是有别于现代医学的主要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也是中医学术的特点和精华所在,其应当包括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机、辨证候、辨病并辨治法方药等数种内容,既要全面地辨证识病,了解整体情况,也要抓住重点[3]。中医临床实践是最典型的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是个体化治疗的集中体现。
  2体会
  2.1强调治疗的个体化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是指同样的肿瘤,同样的病理分型,因为个体的差异如基因型KPS评分、性别和酶分泌的不同,对于同一种治疗方案,可产生不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不同的特殊个体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3]。例如,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亚洲与西方人群的疗效差别很大,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者疗效可达50%,而无突变者疗效仅为20%,亚洲人群的突变率高于西方人群,疗效也远远优于西方人群[4]。不同的患者有其不同的个体特点,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的个体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则[5]。
  2.2局部与整体治疗相结合
  传统的肿瘤治疗仅是针对肿瘤本身,如采用局部手术或放疗的方法消除肿块,或是采用全身化疗或用有毒的中药以毒攻毒、清热解毒,以杀灭体内的癌细胞。遗憾的是这种传统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在征服肿瘤中的被动局面。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肿瘤是“全身为虚,局部为实”的全身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在于脏腑功能的紊乱,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医的扶正固本法和西医的生物治疗法,才可以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癌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达到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目的。所以,要纠正过去“只治肿瘤”的陈旧观念,强调整体与局部配合的治疗。
  2.3“未病先防”的指导思想
  寻因下药是中西医结合治病的普遍规律,但在治疗组方时必须注意疾病病理发展过程,兼顾用药,以求未病先防的治法。如手术、化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了不少的毒副作用,其中所致脾虚证候最为常见。脾气虚的实质属于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由此所致的营养代谢紊乱。治当健脾益气。然而脾虚则运化失司,湿从内生,脾虚夹湿的证候终会出现,所以治疗又当兼顾其“湿”,治当健脾渗湿。
  2.4分阶段治疗和因果性治疗的重要性
  以病带证,寻其共性病机,制定治疗策略时,对某些疾病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轮换用药。如溃疡性食管癌,失去手术机会又要防止其大出血而不能行放疗,尚须慎行化疗,我们可先单用中药调治,待其溃疡消失或缩小后再行化疗,后行放疗的轮换施治方法。
  中医以“治病必求于本”为准则。治本必究其因。某一疾病随着病理过程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成为其“因”而导致的“果”,而这一“果”则又可成为“因”。因此“因”与“果”可以相互转化,形成一个循环,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注意这一问题。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也是肿瘤发展的结果。化疗和放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被抑制又潜在地促进了肿瘤的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在化疗、放疗的同时给予扶正培本之中药,来减轻和消除放化疗所致的副作用,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中医与西医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两门医学,各自都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不能生搬硬套,也需要灵活运用,在掌握好各自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各自的特点,扬长避短,并逐步使其系统化与理论化。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对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学作了初步探讨。
  3.1中西医学的相似之处
  中西医学的某些论点有相似之处,如病因学方面,西医认为肿瘤的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中医则归结为情志失调。肿瘤发病与放射线、污染及某些化学物质有关,中医归结为邪毒外袭。免疫功能低下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医则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可以寻求共性病机,制定治疗立法公式,进行组方治疗验证,这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肿瘤患者在放化疗的同时可以“扶正培本+解毒散结”作为立法公式进行组方治疗,杀伤肿瘤组织的同时,也提高了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3.2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
  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自己的特点,如化、放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临床上可以“活血养血”为总则,给中药活血补血之品,西药铁制剂或血浆、鲜血,以激发骨髓的造血功能,达到预期目的。
  3.3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学探索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学应注意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分配方法,力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为主的思想。
  中医以“整体观念”为灵魂,西医则以“细胞学说”为核心,我们可以从整体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整体,把中西医进行有机结合。如化疗药物在抗癌的同时也出现了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脾虚痰湿症状,或出现咽痛、口腔黏膜溃疡、白细胞下降等气阴两虚症状,这实质上是化疗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增殖细胞也产生抑制,因此从中医角度看,化疗药物也是一种祛邪伤正的药物,根据这个认识,我们对化疗患者很重视顾护“胃气”,“胃气一败则诸药妄投”。在化疗的同时采用中药调理脾胃,对预防化疗毒性反应取得良好效果,这提示我们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学通过临床实践可逐步认识和掌握。
  4展望
  4.1加强中医疗法与基因组疗法关系的研究
  癌基因、抑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相继应用于基因治疗和靶向治疗[6]。研究显示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及抑癌基因的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某些特定基因的调控失常,会产生特定的蛋白质调控失常,随之而来的人体生理功能失调所带来的一系列症状也是相对固定的,而那些相对固定的症候群体可以用中医证的概念进行分析。因此,我们有可能将肿瘤患者的证型规律(证的机制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另外,中医认为“治病必求于本”,而现代认为癌之本为基因调控的失常,因而,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机制必定与基因、蛋白质水平的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药治疗肿瘤表现在调节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已有很大优势,这与现代生物治疗着眼于调理、抑制癌基因、促进免疫功能或通过刺激造血因子促进患者骨髓功能恢复以抑制肿瘤目的是吻合的。反过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对中药进行分子水平的筛选,当发现某一中药成分能够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时,再进一步进行动物实验及临床疗效验证。
  4.2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的标准目前急需统一制定
  以往采用的是西医肿瘤瘤体变化的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目前人们越来越注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而不能仅依肿物大小评价治疗肿瘤疗效。特别是中医药治疗往往是调节患者内在体质,作用是综合的、多因素的。因此,如何正确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是个重要问题,学者们希望能制定出一个客观、能说明问题的综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周宜强,王黎军.中医防治肿瘤的现状及肿瘤学科的发展思路[J].世界中医药,2007,2(5):261.
  [2]张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11):2226-2227.
  [3]卢雯平,朴炳奎.中医的个体化和规范化治疗[J].癌症进展,2010,8(3):212.
  [4]纪小龙.癌症的个体化治疗[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3):1833.
  [5]李杰,林洪生,张培彤,等.中医个体化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病案分析[J].癌症进展,2010,8(3):219.
  [6]姚逸临.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06,27(8):1263.
  (收稿日期:2011-01-10)

推荐访问:法学 中西医结合 治疗肿瘤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shigongfangan/2019/0420/8408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