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治疗高血压的误区|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www.zhangdahai.com--施工方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病因素。我国高血压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低。据2002年国家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每年新增300万人以上;而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仅为24.7%,控制达标率更低,为6.1%。而且即便是在服药治疗者中,由于治疗的不科学规范,存在着诸多误区,控制达标率也仅为28.8%。
  因为无症状而不治疗高血压一般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昏、头痛、耳鸣、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易醒、胸闷、心悸、气短、颈项板紧、疲劳等,可呈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但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约20%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因为高血压大多数起病缓慢,患者容易产生耐受,导致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但这并不表示血压不高或不会对靶器官造成损害,更不能作为是否需要治疗的标准。从病理学角度讲,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治疗,不仅可使病情加重,还会增加心血管发病危险。应该强调,高血压治疗与否的依据是血压水平,而不是症状的有无或轻重。
  
  以药价高低选药
  
  高血压药物治疗目标是降低血压,使其达到相应的目标水平,通过降压治疗使患者的心血管发病和死亡总危险降低。因此,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目前市场上五类主要降压药,即利尿剂、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都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药价高低与降压疗效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更不能作为选药的主要标准。降压药的选用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并参考以下各点:(1)有否心血管危险因素;(2)有否靶器官损害,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等;(3)有否受降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4)与治疗其他并存疾病的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5)选用的药物是否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证据及力度;(6)所在地区降压药物品种供应与价格,以及治疗对象的支付能力;(7)病人以往用药的经验和意愿。目前认为应强调长期有规律的降压治疗,达到有效、平稳、长期控制血压的要求。因此,推荐应用长效制剂,其作用可长达24小时,每日服用一次,这样可以减少血压的波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和防治靶器官损害,提高用药的依从性。但此类药物的价格要相对贵一些,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选用。
  道听途说选药
  
  有的病人相信病友胜过相信医生,把别人降压效果好的药物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这种道听途说的选药方法是非常不科学的,不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存在潜在的危害。因为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制剂复杂,而且降压机制、适应症和副作用也各不相同。同样是高血压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也大不相同。正确的做法是先经医生诊断,作必要的化验检查,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治疗方案
  只注重服药。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善很多高血压患者只注重服药,认为治疗高血压只要服用降压药就行,忽视了生活方式的改善。其实不然,各个高血压治疗指南都强调了将改善生活方式作为高血压防治的首选,并贯穿于全过程,其内容吸收了近几年有关改善膳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临床试验结果。所有病人,包括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都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减少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具体措施包括:戒烟、减轻体重、减少过多的酒精摄入、适当运动、减少盐的摄入量、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和保持心理平衡等。
  
  间断服药
  
  有的高血压病人对降压治疗漫不经心,想起来的时候就服药,忘记了就不服药。还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见症状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已“治愈”,便自行停药;过一段时间血压升高后,又再服药。这样断断续续用药,人为地造成血压波动和控制不佳,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不仅会促使病情恶化,还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进一步治疗。高血压病人一般须终身治疗。病人血压降低后若自行停药,其血压或迟或早,终将回复到治疗前水平。但病人的血压若得到长期控制后,可以试图逐步小心地减少服药数或剂量,同时要认真地进行非药物治疗,密切地观察改进生活方式的效果。对于非重症或急症高血压,经治疗血压长期稳定达一年以上,可以考虑减少剂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但以不影响疗效为前提。病人在试行这种“逐步减药”时,应十分仔细地监测血压,遵从医嘱。
  
  迷信广告,总想一劳永逸
  
  有些患者总想一劳永逸地治愈高血压,不愿长期服药治疗。很多虚假医药广告就是利用了这一心理来欺骗患者,宣称“高血压获重大突破,高血压患者从此不再终身服药”、“告别高血压”等。这些广告中的药物往往成分不明,作用不清。更为可恶的是有些广告打着中医药的牌子,再加上一些现今流行的科技名词来蒙混患者,不仅延误了患者的病情,还严重损害了祖国医学的声誉。
  
  只关注血压,忽视其他危险因素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血压达标就万事大吉,忽视了与血压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高血压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更是代谢紊乱疾病。超过80%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有一种或几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腹部(内脏)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紊乱等,即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另外,性别、年龄、家族史、左室肥厚、高尿酸血症、微白蛋白尿以及心率增快等,也都影响着高血压患者的预后。近年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血压升高和器官损害都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即使是血压正常者,如果合并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1项心血管疾病,也属于高危患者,应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正是基于这一理念,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提出了高血压新定义,认为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新定义明确指出,不能仅靠血压读数诊断高血压,只有将血压读数与危险因素、疾病早期标记物和靶器官损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准确地表述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病理异常。新近发表的各个高血压治疗指南,均强调高血压的治疗应注意对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既要将血压降低到理想水平,更要对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同时,治疗并存的临床疾病也非常重要。对于代谢综合征患者,应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基础上干预并存的危险因素,包括积极控制高血糖、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减肥等。如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肾脏疾病合并存在时,应请有关专科医生检查,或者对上述疾病制订适宜的生活方式,进行药物治疗,这才能减少总的心血管病危险性。近年来,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已证明可减少冠心病和脑血管病人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冠心病事件、脑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但由于未控制好血压的高血压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会增加脑出血的危险,因此,只有在血压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才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
  
  不联合用药
  
  部分高血压患者为了省事或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总想服一种药就能将血压控制好,但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单一用药的有效控制率,即使对轻度高血压也仅为50%-60%,满意降压多需联合用药。目标血压越低,需联合用药的病人比例越大。为了达到目标血压,将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尤其将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联合应用2种或更多的抗高血压药物。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动向,是提倡同时使用两种甚至三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这种观点已被明确写入多个高血压治疗的最新指南。采用联合治疗时,起始即联合应用低剂量两种药物,如血压不能达标,可将其中某一药物的剂量增至足量,或添加低剂量第三种药物;如血压仍不能达标,将三种药物的剂量调均至有效剂量。联合治疗的优点在于用药剂量小而降压作用相加,不良反应减少。但合并使用的药物品种数不宜过多,以避免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药物的配伍应有科学的药理学基础。

推荐访问:治疗高血压 误区 走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shigongfangan/2019/0425/9471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