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2.8+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73-02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2002年4月~2008年6月本院共收治成人化脑患者65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点、CSF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中,15~19岁9例,20~29岁4例,30~39岁31例,40~49岁9例,50~59岁5例,60~69岁4例,>70岁3例。65例患者经临床表现、CSF检查、血及CSF培养,正规抗生素治疗有效而确诊为化脑。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头痛(95.4%)、发热(89.2%)、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80.0%)为主,精神意识改变也较常见(32.3%),主要表现为激动、谵妄、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65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7例,肺部感染4例,中耳炎2例,中耳炎并发CSF鼻漏1例,鼻窦炎4例,颅脑外伤2例,胆囊炎2例,阑尾炎1例,乳突炎1例,口周疱疹1例,不洁饮食1例,化脓性脑膜炎病史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病史2例,2型糖尿病1例。其余患者无明显诱因。

1.3 实验室检查

1.3.1 CSF及实验室检查CSF外观混浊或乳白10例,清亮者55例。侧卧位时CSF压力在70~180 mm H2O 为正常, ≤70 mm H2O为降低, ≥200 mm H2O 为增高。CSF压力正常者19例占29%,压力增高者46例占71%,其中压力﹥300 mm H2O者10例占15% 。CSF细胞学白细胞均升高(327~32 000)×106L/L,以呈粒细胞为主且中性粒细胞比例≥70%有36例占55%;呈混合细胞反应型17例占26%,淋巴细胞为主型12例占18%。

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0.45 g/L有58例占89.23%,其中1例最高达8.40 g/L;CSF糖含量<2.5 mmol/L者34例占52%,其中最低者0.975 mmol/L;氯化物含量<120 mmol/L 者46例占70.8%,其中最低者为92.6 mmol/L。

1.3.2 细菌培养32例行CSF细菌培养,其中阳性9例,阳性率(2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链球菌1例,腐生球菌1例,中间葡萄球菌1例,枯草杆菌1例,柄稻黄色单胞菌1例。血培养23例,阳性3例(1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中间葡萄球菌1例,少动鞘氨醇杆菌1例。

1.3.3 其他辅助检查37例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109/L者4例,(4~10)×109/L者4例,>10×109/L者17例,>20×109/L者12例。65例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39例结果正常,脑积水或脑室扩大8例,弥漫性脑水肿表现者2例,陈旧性脑梗死或缺血灶5例,脑内囊性占位2例,双侧鼻窦炎5例,脑萎缩1例,左侧乳突炎1例,小脑幕扁桃体疝1例,脑内软化灶1例。18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8例提示异常,轻到中度弥散异常6例,广泛弥散性异常2例。

1.3.4治疗及预后化脓性脑膜炎一旦确诊,在细菌培养及药敏未出来之前,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及经济情况,经验性的选择合理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一般选择青霉素类和(或)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同时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和改善脑代谢。在本组研究病例中,对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换用万古霉素治疗,或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对于病情严重颅内压较高的病例予以综合治疗,包括物理降温、控制癫痫、脱水降颅压、抗休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2 结果

治愈32例(49.23%),好转21例(32.3%),自动出院10例(多因经济困难),转外科行脑脓肿手术1例,死亡1例。

3 讨论

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细菌有多种。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1]。本组中32例行CSF细菌培养,9例培养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链球菌1例,腐生葡萄球菌1例,中间葡萄球菌1例,枯草杆菌1例,柄稻黄色单胞菌1例,与报道相符[1]。

头痛、发热、呕吐仍为化脑的主要临床症状,从本组报道的65例病例的临床症状中可以看出,头痛为突出症状,其次为发热、脑膜刺激征阳性,精神意识改变主要表现为激动、谵妄、甚至发生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值得一提的是化脑较少见视乳头水肿[2]。

CSF细胞学检查在化脑的诊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化脑患者的CSF细胞学常见的是白细胞增高(一般大于1 000)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SF细胞数明显增多,蛋白质显著高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糖明显降低(一般低于2.2 mmol/L),氯化物含量降低,但没有结核性脑膜炎下降显著[2,3]。临床上常可遇到一些患者入院时,化脑临床症状并不是很典型,且CSF各项检查并不能完全支持诊断为化脑,但可排除病毒性脑膜炎。此时,临床医生可根据病史、前驱症状、体征结合患者在院外用药史,可高度怀疑为化脑,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还应动态观察CSF细胞学中的白细胞的分类,CSF中糖、蛋白质和氯化物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本组病例中CSF外观混浊或乳白10例,清亮者55例,CSF细胞学白细胞均升高,31例患者的糖正常,但临床上高度怀疑为化脑,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治疗1周后,这些CSF改变不典型的患者均好转或治愈。导致CSF细胞学改变不典型的主要是疾病早期和(或)入院前抗生素的不规则应用。当疑似化脑的患者在做CSF检查、培养的同时,患者还应进行血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原菌[4]。

在化脑初期,颅脑CT、MRI可能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出现,其可提供对疾病诊治极有价值的资料,如可见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肿胀、硬膜下积液、脑脓肿等,MRI对诊断帮助较大,依化脑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化脑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只有部分患者的脑电图提示异常,但无特异性改变,仅表现为有弥散性慢波[1]。本组病例中有18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8例提示异常,轻中度弥散性慢波6例,广泛性弥散慢波2例。

化脑患者多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5]。在病原菌未明之前,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实施经验性抗菌及对症治疗方案。目前多主张应用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1]。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以后,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调整应用抗生素。目前,由于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对化脑研究的深入,化脑患者的生存率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据有的文献报道,化脑的持续性后遗症仍然没有显著降低,为10%~30%[6]。

[参考文献]

[1]安得仲.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9-425.

[2]彭文伟.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38-1941.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3-366.

[4]郭斌,满国彤,亚当斯-维克托.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7-757.

[5]郭春来,李晓薇.新生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48-49.

[6]Seezl loves X Mccrachen.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children[J].Lancet, 2003, 361: 2139-2148.

(收稿日期:2008-12-08)

推荐访问:脑膜炎 临床 化脓性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329/57679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