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民营企业战略创新研究

【www.zhangdahai.com--其他范文】

贺益民

(韶关学院政法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0)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经历了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如今,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在总体发展日趋向好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发展问题,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民营企业必须重点解决的难题。需要民营企业从战略层面上聚焦发展问题,实施发展战略创新举措。当前,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为产业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产业与企业密切相关,企业问题与产业问题是同一问题在不同层次上的表现。解决民营企业问题,实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同样可以从产业融合发展这一新视角进行探讨分析,寻求创新思路。

民营企业战略创新,不仅是民营企业内在发展、转型升级的必要,也是克服自身资源劣势、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分析民营企业战略创新动因,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民营企业战略创新的内在逻辑。

1.1 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冲击

从宏观环境看,国际上,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受阻,经济回暖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出口市场受到极大影响,而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45%,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1];
在国内环境方面,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受其影响,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压力日益增大。在国际、国内不利环境的冲击下,民营企业很难沿用以往的经验与做法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然而,从战略环境论视角来看,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民营企业战略发展构成了威胁;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迫使民营企业寻找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实施战略创新行为。从行业环境看,当前产业融合趋势导致了产业边界的变化,导致了产业、技术、产品、市场等边界的模糊和重新划分,这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战略环境,驱使民营企业重新审视战略环境,以产业融合发展观开展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创新。

1.2 内部资源劣势的制约

民营企业是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尽管目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相比国有企业,大部分民营企业在资源占有上仍处于劣势。与国有企业相比,同一行业内的民营企业资金薄弱,融资难,发展基金短缺;
技术人才缺乏,人才吸引力弱,人才流失率高;
技术短板明显,技术资源落后,研发能力不足;
设备先进性不足,智能化、高端化、数字化设备平均拥有量更是严重滞后于国有企业。从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观角度来看,民营企业的资源劣势自然成为其战略劣势,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寻找新的战略突破点,寻求新的发展战略,以克服资源的约束和限制。产业融合发展主张产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融合演化出新的产业,这使得以机制灵活、反应敏捷著称的民营企业能够突破传统的资源战略观,以突破内部资源劣势为动因,实施发展战略创新行为,抢占产业发展先机,把握产业战略主动权,获得创新性发展。

1.3 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壮大,依赖的是以“量”取胜,过分强调铺摊子、上规模,更多地依赖传统产业。其结果是,民企集中在传统产业内厮杀,结构单一,产品低端化突出,同质化严重。这与我国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相背离。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在这种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从民营企业发展角度看,这种压力无形中转化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驱动力,驱使民营企业必须从产业层面思考转型升级战略发展问题,寻找产业战略创新突破点。产业融合发展,恰恰顺应了这种趋势。产业融合发展是对现有产业的突破与创新,通过渗透融合形成技术、产品、产业新属性。这实质上也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应有之意,契合了民营企业开展产业战略创新的动因,为民营企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改变发展方式、减缓行业内竞争激烈程度提供了战略创新指向。

民营企业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冲破自身资源劣势的约束与限制、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进行战略创新。但是,战略创新观念缺乏、战略创新能力不足、战略创新机制缺失、战略创新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的战略创新。

2.1 战略创新观念缺乏

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民营企业家起到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家对组织的发展构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民营企业家的构想确实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目标。但是,也正是这些过去成功的构想与经验,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和资源的限制,大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领导者,在某种程度上“因偱守旧”,缺乏走出“成功模式”的观念,缺乏战略创新观念,缺乏战略创新的动态意识。在战略上更多的是模仿别的企业,尤其是跟随行业内先进企业;
缺乏突破行业空间的创新思想,缺乏契合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思维视野,直接导致民营企业难以以创新战略引领企业发展,突破企业瓶颈,进而实现转型升级。

2.2 战略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战略创新,观念是引领,资源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民营企业发展至今,龙头企业占比极少,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民营企业往往赢利能力不强,资金实力薄弱,融资困难。资金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民营企业技术与设备更新、更极大地降低了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和保留率。人才和技术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战略创新能力。技术上不能更新迭代,技术研发不能跟上产业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就很难突破现有产业发展空间,在交叉产业、边缘产业上难以形成战略创新,难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创新能力。没有人才,民营企业便没有战略创新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很难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战略分析工具和方法,难以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难以捕捉产业交叉、渗透融合发展的先机,以致无法以此为基础制定创新发展战略。

2.3 战略创新机制缺失

创新机制是战略创新活动运行的重要支撑,影响到战略创新要素的组合与运行,直接关系到战略创新的活力与成败。创新机制涉及组织结构与制度,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独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并未形成有效的战略创新机制,具体体现在组织结构、制度权力的架构、决策程序与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没有服从于战略创新的要求。大部分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刚性僵化、决策集权化、信息传递与反馈路径长、沟通协调效率低、激励约束制度缺乏科学性。这导致了民营企业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创新主体和活力,战略创新要素无法有效组合,战略创新活动难以高效运行。民营企业战略创新机制缺失,使得民营企业不能制定出科学的创新发展战略,不能通过战略创新在行业内实现领跑,也无法迎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实现交叉边缘式跨越发展。

2.4 战略创新文化建设滞后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思维范式,是影响企业战略创新成败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战略创新的土壤,也是企业战略创新的软实力。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认为企业文化只是高大上的形象坯子、不能形成生产力,没有有意识地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现有的企业文化是在民营企业创立和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劣根性”。这种文化往往不容许犯错,不允许员工“自作主张”,员工更愿意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和创新,这与战略创新所要求的具有冒险、尝试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相背离。由于创新文化建设滞后,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没有树立起创新意识,工作上甘于现状、囿于部门和自身利益,使企业发展失去了创新动力,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导致民营企业战略创新乏力,丧失了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战略机会。

民营企业战略创新有其自身发展的考量和动因,也是迎合产业发展的创新举动。产业融合发展既是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向,也是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民营企业要契合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在企业战略上实施创新,采取科学的战略创新策略。

3.1 树立战略全域观的创新思维

产业融合是对产业边界的模糊、重构、拓展、合并,强调的是宽视域和互联、互通,主张用联系而不是分割的视角发展产业,主张从全域的角度思考产业发展。这种产业融合发展观,给当前民营企业战略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在过去的发展中,民营企业的战略观念过于守旧,更多地谋求现有行业的发展,在战略分析和研究上过多地局限在现有行业,战略定位也没有跳出现有行业这个圈。借鉴产业融合发展观,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应树立全域观的战略思维。以全域观的战略思维审视各次产业,将各次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战略分析和研究,打破产业间的界限,分析各次产业的可能发展方向,寻找现有产业与其他各次产业可能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联系点,定位新的战略发展方向;
率先进入边缘产业、交叉产业、新兴产业,创造产业先发战略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战略上的创新发展,带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3.2 打造动态融合的战略创新能力

相比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静态的战略资源上并不占优势。也就是说,从资源战略观的角度看,民营企业并不具备战略上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民营企业从新的视角寻找战略上的突破点。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边界的不断变化,是产业边界的动态调整和划分,甚至是动态的融合。从这个角度分析,产业融合可以说是产业的动态融合。借鉴这一视角,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打造动态融合的能力构建自身的战略创新能力,形成战略优势。为打造和形成这种动态融合的战略创新能力,要求民营企业善于借力,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外部智力搜寻和获取外部知识与资源,整合内外部知识与资源,积累创新资源[2];
要提升管理协调能力,要打造柔性生产能力;
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增强技术共享和互通能力。由此,民营企业借助动态融合的战略创新能力,开创性地整合、重构、创建战略资源,将静态的资源转换为动态的战略能力,变劣势资源为优势的战略竞争力,实现战略创新。

3.3 构建区域合作的战略创新机制

创新思维引领战略创新方向,创新能力形成战略创新硬核,创新机制支撑战略创新运行。民营企业进行战略创新,必须构建起适合战略创新的机制。民营企业要从纵向的产业链,横向的产业交叉,渗透和融合,以及空间上的产学研等多个方向构建区域合作的战略创新机制。纵向上,形成“补链、强链、延链”的产业链条,形成全链条资源合力的合作竞争战略;
横向上,依据产业融合理论,分析产业边界的可能变化,与可能交叉、渗透的各产业领域的相关企业建立联盟合作机制,形成产业战略合作优势[3];
空间上,从融合、共生的视角分析消费生态系统,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市场需求、产品结构的互补性与衍生性,构建产、学、研区域合作战略机制,融合研学机构的创新资源与企业的战略资源,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优势,实现战略合作发展。为此,民营企业要创新组织结构,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组织,使组织系统柔性化;
要建立科学的战略决策程序、科学的人才激励约束制度、灵活的利益分配制度,为构建区域合作的战略创新机制奠定匹配的组织基础。

3.4 培育先进的战略创新文化

如果说战略能力是战略创新的外显硬核,那么企业文化则是战略创新的内在硬核。民营企业要实施战略创新,必须培育先进的战略创新文化。通过运用文化的聚集力、激发力集聚战略要素,激发战略创新主体与活力。那么,先进的战略创新文化内核是什么?从产业融合视角看,产业融合是产业边界的开放、包容、重构,是对产业的重新界定与创新,核心价值就是开放、包容和创新。这实质上就是先进的战略创新文化的内核,开放、包容和创新形成了民营企业战略创新的内在推力。要培育出先进的战略创新文化,民营企业家是关键。因此,民营企业家自身要培育开放、包容和创新的意识。在组织中,民营企业家要重视战略创新文化的培育,思想上要有意识地倡导开放、包容与创新;
行为上要率先垂范,要重视推动组织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
制度上要大力激励和引导创新主体和行为,要通过多种方式在企业文化中植入开放、包容与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创新文化。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边缘走向中心,过去依靠的是规模效应,依赖铺摊子、抢市场、上规模的发展模式。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不断升级与融合发展,未来的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需要从战略上创新发展。从产业融合角度探讨民营企业战略创新动因、障碍与策略,期望抛砖引玉,从新的角度、新的方向推动民营企业战略创新。未来可在这一视角研究上,进一步探讨民营企业战略创新框架的重塑与建构。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战略资源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我给资源分分类东方少年·布老虎画刊(2020年4期)2020-06-08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资源回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当代贵州(2018年28期)2018-09-19“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大陆桥视野·上(2017年1期)2017-03-01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上海企业(2016年9期)2016-12-23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决策(2015年9期)2015-09-10

推荐访问:民营 视角 企业战略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qitafanwen/2023/0604/60720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